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社会交往以及思想品德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但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为此,要在新媒体时代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就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创新德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并加强队伍建设。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德育;大学生;创新
  一、 新媒体的兴起及对现代大学生活的改变
  随着电脑、手机等在高校普及程度的提高,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社会交往以及思想品德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日常语音中开始夹杂着诸如“女汉子”“高大上”“萌萌哒”“且行且珍惜”等网络语言;大学生更热衷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匿名交往来宣泄情绪、交流思想,由此也催生了所谓的“宅男”“宅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追求,强调自由与平等;同时,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再仅仅去图书馆寻求知识,而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满足知识需求,逐渐形成了更加开放、更加互动、更加自主的学习模式。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维度化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对高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了系列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在大众传播方面的积极影响,增强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的功效,就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 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一) 新媒体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1. 弱化德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德育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德育信息一般都要通过高校德育工作者严格的筛选和整理,然后按照教育者预先设计的模式灌输给德育对象。然而,新媒体时代下德育主体的权威却面临着教育客体的质疑与反叛,他们很难再满足于说教式的德育,简单按照教育主体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他们更乐于将各种信息观点进行比较,根据自身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而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
  2. 干扰高校德育内容。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通过校园新媒体可能传播色情、暴力、凶杀等信息,带来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使高校德育环境复杂化;一些电视相亲节目上的女嘉宾高调宣扬拜金主义的思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鼓吹的资本主义思想也会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到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终端,对他们的政治信念、道德追求、价值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冲击德育的一般过程。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德育可以抽象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即“知—情—信—意—行”,但实际过程要复杂很多,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传统的德育环境,这个过程是可控的,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自由度更高,同时,诸如翻墙软件之类的非法程序,又使各种危害国家安全与团结、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可以突破各种监控而传播到大学生的电脑和手机之上。高校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在德育过程中不注意及时引导,大学生历经十几年逐渐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可能在西方的宣传影响之下而坍塌。
  4. 挑战传统德育方法。“所谓的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传统高校德育模式中,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加上班会、谈话、讨论、社会实践等基本手段来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是高高在上的理论传授者、思想布道者,而受教育者成为被灌输的容器。而新媒体进入到德育过程中,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德育工作更直接、更深入。
  (二) 新媒体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传统德育相比,新媒体时代在教育方式与手段、工作场合和对象、信息获取与传播上获得了根本性地改善: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而实现沟通;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以新媒体为载体,突破了教育内容发挥作用的人数、次数限制;再者,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新媒体人际交往中的虚拟角色和环境,缩短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掌握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随着新媒体对高校生活的层层渗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思想都和新媒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高校德育开拓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平台。
  2. 新媒体丰富了高校德育内容。从传统高校德育来看,高校德育工作者由于受自身知识、教育资料少且更新慢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德育内容知识点涵盖少、涉及面积小、覆盖面狭窄,影响了高校德育的效果。但在新媒体时代,全球信息资源得以共享,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收集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的德育资源,并借助新媒体便捷性、交互性强的优势,实现双向的交流互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德育资源的共享。此外,新媒体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料。新媒体使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德育空间变成了全世界、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
  3. 新媒体丰富了高校德育方法。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化,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德育单调的灌输模式,教学更直观、方式更灵活、形式更新颖,如新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走向立体化、变为动态,新媒体的音频、视频、动画等活泼生动的技术可以使枯燥的德育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这些特点更能迎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新媒体开拓了德育工作者的视野。新媒体弱化了课堂内外的界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全天化和自由化,教育者所要重视的不再只是课堂的德育教学,还要更加重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新媒体弱化了校园内外的界限,新媒体使得校园环境的封闭性减弱,社会上各种热点问题都会以信息的形式传入校园,因而,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出现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各种问题的根源,及时地予以解决;新媒体还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传统的德育工作只注重国内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国外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国内,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还要放眼全球,及时关注海外动态。
  三、 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就需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创新德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并加强队伍建设。
  1. 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我们要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德育,必须从理念上有新的突破。新媒体在德育过程中确有其弊端,而且对传统德育也产生了重大的挑战,但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我们,不能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不能为之惶恐,更不能逆潮流而动,而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德育的传统方式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发挥综合效应。
  2. 内容创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影响教育,教育也影响生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去研究和总结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认识、行为和思想影响的特点,让德育内容向生活化回归。
  3. 加强队伍建设。要把新媒体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熟悉新媒体、更新知识、提高新媒体素养和技术的高校德育队伍,是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当然,仅有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学生骨干力量,因为学生骨干是广大学生中的代表,他们对身边同学的了解、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关注,以及他们对网络新技术的掌握比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更有优势,所以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积极活跃在校园论坛的学校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以及学生骨干形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德育队伍,从容应对新媒体环境中各种疑难和挑战。
  作者简介:
  饶水利,男,1981年出生,湖北浠水人,助理研究员,华侨大学人事处人事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婀娜. 上网成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7-8。
  [2] 刘景龙. 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沃金权利理论形成于其与法律实证主义的长期深入细致的讨论和持续的对话的过程之中,书的第二章主要论述的便是德沃金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而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哈特与德沃金之争及其所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构成了当今英美法律哲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坐标。  【关键词】 法律实证主义规则原则自由裁量权  一、 概述  德沃金认为英美目前有广泛影响的、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法律理论的概念部分是实证主义理论。实证
期刊
【摘 要】 男女平等是我国最基本的国策之一,其制度内容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坚持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构建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现阶段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作为教育构建的核心,全面提升教育事业的公平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教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问题分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0年国际妇女节中提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妇女及女孩享受平等是最核心的发展依据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请客过门进行挖掘、梳理、追踪研究。在阐述仡佬族请客过门场地规则的基础上,总结其文化特征,探寻务川县仡佬族请客过门后所反映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仡佬族斗牛;背背战;景象追踪  在仡佬族生产生活方式中衍生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诸如打篾鸡蛋、推屎爬、背背战、请客过门等,这些体育项目成为仡佬族民间农闲时、各种节日里的一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同样不断提升自我综合实力,以强化自我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出来。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即以人本观念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工作时间,对其在企业思政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进行探索,以希望提升企业思政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 人本观念;企业思政;运用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国内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趋势非常显著,社会诸多思潮
期刊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政治社会化的必要路径,也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通过施教需要耦合学生成才需要的转型,探索促进教育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契合,促发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的内在需要,以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论武装学生,帮助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主体担当者。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施教需要;学生成才需要;转型  一、
期刊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可以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发“微”系列课程。  【关键词】 微课程;系列;思想品德课;开发  思想品德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思想
期刊
【摘 要】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伤病症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提高广大羽毛球爱好者自我保护防范意识,促进参与羽毛球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常见伤病;防治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广大体育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对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参与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项目都有患运动伤病的风
期刊
【摘 要】 室外教学、使用器材、集体活动,是体育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面对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教师的上课态度、学生的情绪变化、场地队形的变换、活动器材的使用以及天气变化等等。所以,体育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在课堂上遭遇突发事件,换个角度来说,突发事件又是常发事件。如何对待和处理常发的突发事件,是许多体育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课;突发事件;处理;教育  前言  在体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如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强身健体,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且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勇敢、拼搏进取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职高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是体育的思想核心,无论何种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在自己
期刊
【摘 要】 业余足球参与性高、对抗性强、讲究团队精神、具有较大变化性、兼顾竞技和娱乐健身的特点足以吸引大量足球爱好者参与业余足球的活动中来。业余足球的发展为足球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业余足球的发展将为中国足球提供更多的选材模式。  【关键词】 足球;业余足球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业余足球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基层足球环境也被公认为是推动足球发展的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