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事情如果不带三分荒谬,就不足以言人生。
有个朋友Y,明明是很好的水墨画家,却有几分邋遢习性,画作上不知怎的就会滴上几点不经意而留下的墨迹,设计家W评此事,说:
“嗯,这好,以后鉴定他的画就凭这个,不滴几滴墨点的,就不算真迹。”
圣人的生命里充满圣迹,伟人的生命里写满了勋业,但凡人的生命则如我那位朋友的画面,一方面纵横着奇笔诡墨,一方面却总要滴上几滴无奈的浓浓淡淡的黑墨点子。
就像黑子是太阳的一部分,墨点也必须被承认为画面的一部分。唉!我且来说说我近日生活中的一滴晕散在素面画纸上的墨点吧!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身份证掉了,我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我去办公室影印一份唐诗资料才警觉。那资料是一首短歌谣,只占半页。我环保成性,总认为剩下半页太可惜(虽然用的是旧纸的反面),便打算找出身份证来凑合着印,反正,身份证复印件是个不时需要的文件。
但是,糟糕,它竟然不在我的皮包里,我匆匆印完资料,把自己从《全唐诗》的巨帙里拉回现实,并且追想我最后一次看到身份证是在什么时候?啊,身份证真是一件诡异的事物——我是我,我确确实实地活着,然而一旦没有那张巴掌大的小东西来证明我是我,我就会忽然变得什么都不是。
一百六十公分的一个人没人承认,人家只承认六公分乘以九公分的那张小纸片。
唉,我的那张小纸片在哪里呢?我把资料丢在一旁,苦思冥想起来,一时大有“不了此事,誓不为人”的气概。想着想着,倒也被我想起一些端倪来了。上一次,好像是去电视台,上杨照的节目,事后得了一笔钱,他们曾跟我要身份证复印件供报账,我便去印了给他们。
然而,那一次,我是在哪里影印的呢?会不会影印完了我就把它放在复印机里忘了拿走了?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觉得在此茫茫五百万人口的大城里,走失了一个“我”。也不知这个“我”流落何方?为何人所捡拾?悲伤啊!我怎么都不知道“我”已成为失踪人口?
我似乎是在统一超商影印的,家附近这种店有好几家。趁着一个不用上班的星期天,我挂着一副悲戚的面容去一一走访,仿佛去寻找“失踪老人”或“失踪小孩”,我殷殷打听:
“请问有没有人在复印机里捡到一张身份证?”
咦?原来还真有,好心的店员拿给我看,有身份证,也有驾照,然而那一把证件上的人都不是我。我瞪着照片上那一双双的眼睛默默致意,希望它早日给认领回去。我继续一家家去找,终于绝了望,黯然返家。
仿佛是一场“自我追寻”的心理游戏,却碰了壁。我找不到“我”了,“我”消失了。更可怕的是,“我”可能沦落了。
这才开始悲伤起来,听说有人专盗人家身份证去冒用,我的不必盗,只消捡就可以了。被冒用的身份证会变成什么下场呢?听说有的会卖给非法入境的人,而非法入境的女人会和色情业挂钩,于是会有一个“我”出现在风月场中,这种事想象起来也令人魂飞魄散!又听说有人会拿这种身份证去登记公司,于是“我”就成了董事长,人家就利用“我”去骗财,不久,“我”就有了上亿的债务!啊,那张出走的“我”是可能给人家逼着去千出各种事来的啊!“我”可以是任何人家派定的角色!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下定决心去户政事务所跑一趟,万事之急,莫如此事之急。总算我还有一张户籍誊本,一枚印章和三张照片来作为辅佐证据,证明我自己的确是一具活着的合法生物。
我估量一下时间,电话中他们虽保证只消半小时就会办好补发手续,但加上来去的车程,少说也要花掉一个半小时。而一个半小时是生命中多么不可弥补的损失啊!这一个半小时如果拿来对月、当花、与朋友聊电话、为自己煮一餐端端整整的海鲜意大利面,对着公园里一只小鸟发痴发愣都不算浪费,唯独拿去办人间繁琐无聊的手续才真是冤哉枉也!
我一面换衣服一面恨自己,恨自己糊涂大意,因此必须付上一个半小时的“生命耗损”以为惩罚——要知道,这一个半小时是永世永劫都扳不回来的啊!我感到像守财奴掉了金子一般揪心扒肝的痛。
衣服是一套去年在广西阳朔外贸街买的水洗丝休闲服。外贸街,是我取的名字,其实是条老街,但专做老外生意。这件衣服介于蓝绿色之间,郁郁的,像阴天的海水。衣服的质地极其柔软,触手柔滑如液体,我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当下决定办完手续便去朋友推荐的一家咖啡店,享受一杯咖啡,外加一块玫瑰蛋糕。他在诗作里曾经提过“玫瑰饼”害我垂涎,事后他坦白对我说,其实是玫瑰蛋糕,但因为凑韵律,所以改成“玫瑰饼”。诗人也真有点可恶,为了押韵竟篡改事实,散文家就比较老实。
但是,且慢,如果去喝咖啡,岂不浪费的时间更多了吗?不,对我而言喝咖啡不叫浪费时间。生活里的许多事都像音乐上的板眼,一个小节接着一个小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切都得照节奏来,徐疾不得有误。但喝咖啡的时间等于是那个延长符号,而延长符号是不纳入节拍的,你爱拉多长便拉多长,它是时间方面的“外国租界”地,不归本土管辖。它又像打篮球时叫一声“暂停”,于是那段时间便不计在分秒必争的战局里。
然而,荒谬的事发生了!就在此刻,正在我要离家去办身份证补发申请,却忽然觉得夹克的内层口袋里有个怪怪的硬卡,伸手一摸,天哪,竟是我那“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身份证,我以为自己永世再也见不到“我”。证上的旧日照片与我互视良久,我把它重新放入皮包。喜悦兴奋当中也不免微微失望,因为不必出门了,那杯咖啡也就取消了。
这天早上我感觉恍若捡到了一张身份证,而既然有了这张身份证,我便可以冒用上面的数据好好活下去!我好像又有理由来凭恃而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立足了。我捡到了一个“我”——在我以为我们彼此已失之交臂的刹那。重逢不易,自宜珍惜。
这场前因后果说来真有点荒谬,不过,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事情如果不带三分荒谬,就不足以言人生。
好,我这样告诉自己:
我捡到了一张身份证,在我夹克的内层口袋里。仔细勘验一下,这身份证上的女子其实蛮不错哩!
她有个很令人怦然心动的职业,她是个文学教师,她可以凭着告诉别人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个美丽的句子而谋得衣食。让我且来冒充她,好好登坛说法,好让顽石也点头。
她且有个不错的男子为丈夫,让我也来扮演她,跟这个男子结缘相处。
还有,她的住址也令我羡慕,我打算顶她的名,替她住在那栋能遮风避雨的好屋子里,并且亲自浇灌她养大的兰花和马拉巴栗树。啊!容许我来认真地做一做她吧!
鉴赏:
张晓风是一名饱受赞誉的台湾散文家,既是医生,又是作家,她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曾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她的文章,常常有扑面而来的轻松欢快的气息。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细腻的文风,丰富的细节,详尽的心理描写,都给了读者深入她内心的途径,让读者得以通过一双文学女青年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我捡到一张身份证》一文大体讲述了作者因遗失身份证导致一系列麻烦事所产生的思索。到底什么才能证明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存在?遗失身份证又会有怎样不可估量的后果?怎么利用时间才不算浪费时间?哪能想到的是,出门补办证件之际,这张小小的卡片又神秘出现。看到卡片上的女人,作者仿佛看到陌生人,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一切,原来如此美好。
张晓风的这篇文章可谓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首先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她非但没有开门见山,反而花费笔墨讲了一个看似与身份证毫无关联的小故事。之后在文中有许多个地方,她的思绪都仿佛跑题了一般,絮絮叨叨地说一些琐碎小事,一会儿说起衣服,一会儿又说起咖啡甜点,中途还要念叨几句诗人的不诚实。乍一看来,这样的叙事方法容易让读者困惑迷茫,甚至有些不耐烦,但仔细一想,这种看似毫无技巧、浑然天成的风格恰恰能给人难得的真实感。大概任何一位读者都有类似的经历——明明上一秒还在说一件事,下一秒思绪已到了没有关联的另一件事。读者仿佛在与作者对话,也仿佛在与自己对话。这时,文章中重要的早已不是遗失身份证,也不是而后又捡到身份证这样一件小事,文章的重点应在于通过这件小事所得到的感悟,通过阅读文章所产生的乐趣,读者只需跟着作者的思路,便足以享受此文。
这样的文风运用起来需要小心谨慎,避免一旦跑题就收不回来,毕竟散文的“神”不能散。
有个朋友Y,明明是很好的水墨画家,却有几分邋遢习性,画作上不知怎的就会滴上几点不经意而留下的墨迹,设计家W评此事,说:
“嗯,这好,以后鉴定他的画就凭这个,不滴几滴墨点的,就不算真迹。”
圣人的生命里充满圣迹,伟人的生命里写满了勋业,但凡人的生命则如我那位朋友的画面,一方面纵横着奇笔诡墨,一方面却总要滴上几滴无奈的浓浓淡淡的黑墨点子。
就像黑子是太阳的一部分,墨点也必须被承认为画面的一部分。唉!我且来说说我近日生活中的一滴晕散在素面画纸上的墨点吧!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身份证掉了,我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我去办公室影印一份唐诗资料才警觉。那资料是一首短歌谣,只占半页。我环保成性,总认为剩下半页太可惜(虽然用的是旧纸的反面),便打算找出身份证来凑合着印,反正,身份证复印件是个不时需要的文件。
但是,糟糕,它竟然不在我的皮包里,我匆匆印完资料,把自己从《全唐诗》的巨帙里拉回现实,并且追想我最后一次看到身份证是在什么时候?啊,身份证真是一件诡异的事物——我是我,我确确实实地活着,然而一旦没有那张巴掌大的小东西来证明我是我,我就会忽然变得什么都不是。
一百六十公分的一个人没人承认,人家只承认六公分乘以九公分的那张小纸片。
唉,我的那张小纸片在哪里呢?我把资料丢在一旁,苦思冥想起来,一时大有“不了此事,誓不为人”的气概。想着想着,倒也被我想起一些端倪来了。上一次,好像是去电视台,上杨照的节目,事后得了一笔钱,他们曾跟我要身份证复印件供报账,我便去印了给他们。
然而,那一次,我是在哪里影印的呢?会不会影印完了我就把它放在复印机里忘了拿走了?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觉得在此茫茫五百万人口的大城里,走失了一个“我”。也不知这个“我”流落何方?为何人所捡拾?悲伤啊!我怎么都不知道“我”已成为失踪人口?
我似乎是在统一超商影印的,家附近这种店有好几家。趁着一个不用上班的星期天,我挂着一副悲戚的面容去一一走访,仿佛去寻找“失踪老人”或“失踪小孩”,我殷殷打听:
“请问有没有人在复印机里捡到一张身份证?”
咦?原来还真有,好心的店员拿给我看,有身份证,也有驾照,然而那一把证件上的人都不是我。我瞪着照片上那一双双的眼睛默默致意,希望它早日给认领回去。我继续一家家去找,终于绝了望,黯然返家。
仿佛是一场“自我追寻”的心理游戏,却碰了壁。我找不到“我”了,“我”消失了。更可怕的是,“我”可能沦落了。
这才开始悲伤起来,听说有人专盗人家身份证去冒用,我的不必盗,只消捡就可以了。被冒用的身份证会变成什么下场呢?听说有的会卖给非法入境的人,而非法入境的女人会和色情业挂钩,于是会有一个“我”出现在风月场中,这种事想象起来也令人魂飞魄散!又听说有人会拿这种身份证去登记公司,于是“我”就成了董事长,人家就利用“我”去骗财,不久,“我”就有了上亿的债务!啊,那张出走的“我”是可能给人家逼着去千出各种事来的啊!“我”可以是任何人家派定的角色!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下定决心去户政事务所跑一趟,万事之急,莫如此事之急。总算我还有一张户籍誊本,一枚印章和三张照片来作为辅佐证据,证明我自己的确是一具活着的合法生物。
我估量一下时间,电话中他们虽保证只消半小时就会办好补发手续,但加上来去的车程,少说也要花掉一个半小时。而一个半小时是生命中多么不可弥补的损失啊!这一个半小时如果拿来对月、当花、与朋友聊电话、为自己煮一餐端端整整的海鲜意大利面,对着公园里一只小鸟发痴发愣都不算浪费,唯独拿去办人间繁琐无聊的手续才真是冤哉枉也!
我一面换衣服一面恨自己,恨自己糊涂大意,因此必须付上一个半小时的“生命耗损”以为惩罚——要知道,这一个半小时是永世永劫都扳不回来的啊!我感到像守财奴掉了金子一般揪心扒肝的痛。
衣服是一套去年在广西阳朔外贸街买的水洗丝休闲服。外贸街,是我取的名字,其实是条老街,但专做老外生意。这件衣服介于蓝绿色之间,郁郁的,像阴天的海水。衣服的质地极其柔软,触手柔滑如液体,我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当下决定办完手续便去朋友推荐的一家咖啡店,享受一杯咖啡,外加一块玫瑰蛋糕。他在诗作里曾经提过“玫瑰饼”害我垂涎,事后他坦白对我说,其实是玫瑰蛋糕,但因为凑韵律,所以改成“玫瑰饼”。诗人也真有点可恶,为了押韵竟篡改事实,散文家就比较老实。
但是,且慢,如果去喝咖啡,岂不浪费的时间更多了吗?不,对我而言喝咖啡不叫浪费时间。生活里的许多事都像音乐上的板眼,一个小节接着一个小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切都得照节奏来,徐疾不得有误。但喝咖啡的时间等于是那个延长符号,而延长符号是不纳入节拍的,你爱拉多长便拉多长,它是时间方面的“外国租界”地,不归本土管辖。它又像打篮球时叫一声“暂停”,于是那段时间便不计在分秒必争的战局里。
然而,荒谬的事发生了!就在此刻,正在我要离家去办身份证补发申请,却忽然觉得夹克的内层口袋里有个怪怪的硬卡,伸手一摸,天哪,竟是我那“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身份证,我以为自己永世再也见不到“我”。证上的旧日照片与我互视良久,我把它重新放入皮包。喜悦兴奋当中也不免微微失望,因为不必出门了,那杯咖啡也就取消了。
这天早上我感觉恍若捡到了一张身份证,而既然有了这张身份证,我便可以冒用上面的数据好好活下去!我好像又有理由来凭恃而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立足了。我捡到了一个“我”——在我以为我们彼此已失之交臂的刹那。重逢不易,自宜珍惜。
这场前因后果说来真有点荒谬,不过,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事情如果不带三分荒谬,就不足以言人生。
好,我这样告诉自己:
我捡到了一张身份证,在我夹克的内层口袋里。仔细勘验一下,这身份证上的女子其实蛮不错哩!
她有个很令人怦然心动的职业,她是个文学教师,她可以凭着告诉别人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个美丽的句子而谋得衣食。让我且来冒充她,好好登坛说法,好让顽石也点头。
她且有个不错的男子为丈夫,让我也来扮演她,跟这个男子结缘相处。
还有,她的住址也令我羡慕,我打算顶她的名,替她住在那栋能遮风避雨的好屋子里,并且亲自浇灌她养大的兰花和马拉巴栗树。啊!容许我来认真地做一做她吧!
鉴赏:
张晓风是一名饱受赞誉的台湾散文家,既是医生,又是作家,她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曾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她的文章,常常有扑面而来的轻松欢快的气息。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细腻的文风,丰富的细节,详尽的心理描写,都给了读者深入她内心的途径,让读者得以通过一双文学女青年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我捡到一张身份证》一文大体讲述了作者因遗失身份证导致一系列麻烦事所产生的思索。到底什么才能证明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存在?遗失身份证又会有怎样不可估量的后果?怎么利用时间才不算浪费时间?哪能想到的是,出门补办证件之际,这张小小的卡片又神秘出现。看到卡片上的女人,作者仿佛看到陌生人,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一切,原来如此美好。
张晓风的这篇文章可谓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首先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她非但没有开门见山,反而花费笔墨讲了一个看似与身份证毫无关联的小故事。之后在文中有许多个地方,她的思绪都仿佛跑题了一般,絮絮叨叨地说一些琐碎小事,一会儿说起衣服,一会儿又说起咖啡甜点,中途还要念叨几句诗人的不诚实。乍一看来,这样的叙事方法容易让读者困惑迷茫,甚至有些不耐烦,但仔细一想,这种看似毫无技巧、浑然天成的风格恰恰能给人难得的真实感。大概任何一位读者都有类似的经历——明明上一秒还在说一件事,下一秒思绪已到了没有关联的另一件事。读者仿佛在与作者对话,也仿佛在与自己对话。这时,文章中重要的早已不是遗失身份证,也不是而后又捡到身份证这样一件小事,文章的重点应在于通过这件小事所得到的感悟,通过阅读文章所产生的乐趣,读者只需跟着作者的思路,便足以享受此文。
这样的文风运用起来需要小心谨慎,避免一旦跑题就收不回来,毕竟散文的“神”不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