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新课标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更进一步启发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范读,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作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在互动中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如在范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老师启发学生注意,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激情的语调很快便把学生带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有几个女生的眼眶里还噙着泪花,同学们都涌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读完后,一位学生说:“老师读的很有感情,读课文的感情也与我们不一样。我课前预习,读‘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这一段怎么也抓不住感情,现在听老师读完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读了。”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便于学生感知学习内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影响着科技发展,推动者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如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把全诗通读完后,老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没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三、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标点,掌握朗读技巧
  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和停顿。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船长》一文中,记述船长的命令多处使用了感叹号,再引导学生注意感叹号的同时,启发学生借助感叹号,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境界与性格特点。这样,借助感叹号,哈尔威船长那种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与崇高精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借助感叹号,准确朗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让学生在自读、评读中有所感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评,哪儿读的好,哪儿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我们深信,扎实的朗读训练,不仅现在将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并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九曲完小265409)
其他文献
随着战略联盟这一概念的提出,学术界与企业界对战略联盟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广泛。国际上已有许多战略学者在战略联盟的理论、动因、治理以及绩效因素做出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
存储器是集成电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相变存储器(PCRAM)基于相变材料在非晶态和晶态之间的快速可逆转变实现信息存储,具有非易失性、高速、低功耗
期刊
数字科研、数字教育和数字信息网络正在全面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对于文献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而言,大数据情报分析和知识服务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基于科技大数据的知识服务
期刊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居世界首位,宽带接入业务已经成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业务。2008年开始的我国电信行业重组的完成,以及国家对三网融合的推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的素质和活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薪酬激励问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国
阐述了安徽理工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资源分离与分选技术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在新工科大背景下,立足课程建设意义,深入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讲义、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投资加大,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对民间资本的吸收也进一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问题自然成为了公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