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01-01
水彩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绘画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就水彩画本身而言,是用水和颜料调和绘制而成的画面;就绘画种类而言,水彩画在这个大家庭中可以说像一股清泉、一缕阳光,如同诗一般的抒情,同时又具有轻音乐一样的高雅,水彩画效果透明、润泽,在给观者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想深入去了解它的历史、作画技法。
水彩画一般都是小品性的,一是题材小;二是画幅小,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水彩画的短处,不利于表现宏大的画面,但正是因为水彩画它本身的独特语言,画幅小,便于携带,制作方便,适合收藏。同时,画幅小,题材小不等于作品的容量小;不等于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不高。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物理的研究是从最小单位开始的。”艺术表现的魅力正是于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只要画家的构思、心境能映射万象,那么就可以在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中发现无限,可见水彩画有其独道之处,发挥自身的语言,更能体现自身独特风貌。
水彩画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表现技法和审美趣味。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纠正与克服水彩作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是学习色彩知识、掌握水彩画表现技巧的重要环节。那么水彩作画过程中会出现的弊病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在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几点:
1.脏。水彩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出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彩画中最动人之处。“脏”是水彩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1)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2)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3)用笔过度扫、刷、擦,着水色遍数过多。
2.花。主次不分,色彩杂乱,缺乏整体性是“花”的弊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弊病,我总结出两个教导学生纠正画面“花”的方法:(1)要学会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2)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另外,画面半干半湿时不要过多重复,也可有效避免运笔留下明显痕迹而产生过多水花笔痕的弊病。
3.焦。透明、亮丽是水彩画的特色之一。颜色稠浓,调色不当,干画法太多是造成画面“焦”的直接原因。以水调色作画是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水的流动、透明、渗化等特性,赋予了水彩画淋漓、润泽、明快的韵味。调色中,除依靠颜色本身的明度调配以外,用水作为媒介颜色溶化、稀释并产生明度、纯度关系的变化,形成水与色、色与色的相互渗化、融合和自然、丰富的色彩效果,是克服色多于水,颜色太浓、太稠,避免画面“焦”的关键一环。
学生水彩画作业中常见的这三种弊病,既有色彩问题,也有技法问题,还有素描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需多观察,重感受,找规律,勤实践。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作画,才能让学生对水彩画作画游刃有余呢?
一、增强学生对水彩画的认知度,以提高对水彩画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水彩画的发展在我国曾有近十年的空白,水彩画一度被厚涂水粉画所取代,使得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不足,以致在作画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等情况,所以教师在初次上课时,就要生动、深刻的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达加深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与了解,对作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介绍解决方法,让学生对水彩画有个深刻的认识,提高对水彩画的兴趣。
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
初中美术课一般一个星期只有寥寥可数的两到四节课,学生练习水彩画的时间更是少之更少,学生对水彩画比较缺乏实践。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作画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熟能生巧,以提高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和使用技巧的能力,比如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举办水彩画现场绘画大赛。
三、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创作思维。
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水彩画其實与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异曲同工,英国著名水彩风景画家威廉透纳在画水彩画时的过程,他的画法是在纸湿时泼入色彩,有时是几种颜色同时泼入,不停地造出纹理和层次,作品收尾非常迅速,他的创作方法特别像中国画的泼墨,可见创新对水彩画发展的重要性。
四、加强对学生的作画训练,更好的掌握水彩画技能技巧。
水彩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在上课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作画训练,如色性训练,色性训练包括色彩明度训练和色彩纯度训练。明度在水彩纸上用一种颜色画大小相同的色块,每一色块用与前一色块不等的水分调和,逐渐淡化,形成由暗到明,排列有序的颜色渐变,以利于学生理解“水”与“彩”的关系,积累经验,熟练地掌握水彩画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时代在发展,水彩在创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全部的水彩画技法,而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才是我们应赋予学生的珍贵财富。
水彩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绘画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就水彩画本身而言,是用水和颜料调和绘制而成的画面;就绘画种类而言,水彩画在这个大家庭中可以说像一股清泉、一缕阳光,如同诗一般的抒情,同时又具有轻音乐一样的高雅,水彩画效果透明、润泽,在给观者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想深入去了解它的历史、作画技法。
水彩画一般都是小品性的,一是题材小;二是画幅小,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水彩画的短处,不利于表现宏大的画面,但正是因为水彩画它本身的独特语言,画幅小,便于携带,制作方便,适合收藏。同时,画幅小,题材小不等于作品的容量小;不等于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不高。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物理的研究是从最小单位开始的。”艺术表现的魅力正是于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只要画家的构思、心境能映射万象,那么就可以在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中发现无限,可见水彩画有其独道之处,发挥自身的语言,更能体现自身独特风貌。
水彩画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表现技法和审美趣味。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纠正与克服水彩作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是学习色彩知识、掌握水彩画表现技巧的重要环节。那么水彩作画过程中会出现的弊病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在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几点:
1.脏。水彩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出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彩画中最动人之处。“脏”是水彩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1)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2)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3)用笔过度扫、刷、擦,着水色遍数过多。
2.花。主次不分,色彩杂乱,缺乏整体性是“花”的弊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弊病,我总结出两个教导学生纠正画面“花”的方法:(1)要学会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2)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另外,画面半干半湿时不要过多重复,也可有效避免运笔留下明显痕迹而产生过多水花笔痕的弊病。
3.焦。透明、亮丽是水彩画的特色之一。颜色稠浓,调色不当,干画法太多是造成画面“焦”的直接原因。以水调色作画是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水的流动、透明、渗化等特性,赋予了水彩画淋漓、润泽、明快的韵味。调色中,除依靠颜色本身的明度调配以外,用水作为媒介颜色溶化、稀释并产生明度、纯度关系的变化,形成水与色、色与色的相互渗化、融合和自然、丰富的色彩效果,是克服色多于水,颜色太浓、太稠,避免画面“焦”的关键一环。
学生水彩画作业中常见的这三种弊病,既有色彩问题,也有技法问题,还有素描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需多观察,重感受,找规律,勤实践。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作画,才能让学生对水彩画作画游刃有余呢?
一、增强学生对水彩画的认知度,以提高对水彩画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水彩画的发展在我国曾有近十年的空白,水彩画一度被厚涂水粉画所取代,使得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不足,以致在作画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等情况,所以教师在初次上课时,就要生动、深刻的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达加深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与了解,对作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介绍解决方法,让学生对水彩画有个深刻的认识,提高对水彩画的兴趣。
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
初中美术课一般一个星期只有寥寥可数的两到四节课,学生练习水彩画的时间更是少之更少,学生对水彩画比较缺乏实践。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作画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熟能生巧,以提高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和使用技巧的能力,比如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举办水彩画现场绘画大赛。
三、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创作思维。
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水彩画其實与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异曲同工,英国著名水彩风景画家威廉透纳在画水彩画时的过程,他的画法是在纸湿时泼入色彩,有时是几种颜色同时泼入,不停地造出纹理和层次,作品收尾非常迅速,他的创作方法特别像中国画的泼墨,可见创新对水彩画发展的重要性。
四、加强对学生的作画训练,更好的掌握水彩画技能技巧。
水彩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在上课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作画训练,如色性训练,色性训练包括色彩明度训练和色彩纯度训练。明度在水彩纸上用一种颜色画大小相同的色块,每一色块用与前一色块不等的水分调和,逐渐淡化,形成由暗到明,排列有序的颜色渐变,以利于学生理解“水”与“彩”的关系,积累经验,熟练地掌握水彩画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时代在发展,水彩在创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全部的水彩画技法,而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才是我们应赋予学生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