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现阶段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多侧重从生活化的角度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内容,将数学的基本策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策略的引导之下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的理论和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家长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学知识不能与生活进行良好的结合,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策略解决这一问题,保障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际生活应用能力。
1课前搜集学习素材,捕捉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多数依托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回归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搜集积累素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课前记录并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课堂上,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编出“从家到学校大约400米,用时5分钟,这位同学的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很快算出:400÷5=80(米)并得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编出另外两道应用题,并得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在练习中,学生正确率达100%,在从实际经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连接性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应该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结合生活深度挖掘,增加与知识间的熟识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会从主观上将数学知识带入,强化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应用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建立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以“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在与实际连接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圆的概念及多元化应用;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学生佩戴的眼睛框、钟表、灯具、水管,等等,学生在作业中更好地感知圆的几何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突破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束缚,将抽象化的知识点生活化,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提升自身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在不断练习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做铺垫。
3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实质上就是检验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使其深刻的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更像是一种生活化的组成元素和载体,学生在收集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是非常正确的。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化应用中,学生提升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类型,极其容易误导学生,这个問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中,一共有49个头和100个爪子,请问鸡和兔子各几只?”这其实就是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为切入点,为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增加资源。在教授解题的具体思路时,可以利用假设法,假定笼子中的动物全是鸡再进行计算,再假定爪子的数量,计算出的结果与题目进行比对,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思路,老师就要结合实际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解题路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到数学的魄力。
4增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最原始的数学知识用处就是来简化生活问题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率不断增加,应用数学知识的范围不断延伸,因此,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老师应该以身作为,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基础,将数学学习环境立足在生活化场景中,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以“溶解问题”为例,通过对习题的类型研究发现,溶质和溶剂的溶解问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比较常见,老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基础设计这类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让让学生准备一些盐和水,将10g的盐加入100ml的水中进行溶解,得到了浓度为10%的水溶液,再让学生探究添加多少克盐能够得到浓度为30%的水溶液、在盐含量为30%的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可以得到盐浓度为10%的水溶液,等等,这个动手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数学与生活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数学知识在无形中改变学生的生活,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对学术知识的严谨性。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习的成效。小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理念,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多的留意这些数学的现象,使得他们的理性思维得到更多的刺激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童立新.浅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03).
[2] 韩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2015,(10).
[3] 李晓云.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J].学子,2014,(1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家长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学知识不能与生活进行良好的结合,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策略解决这一问题,保障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际生活应用能力。
1课前搜集学习素材,捕捉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多数依托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回归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搜集积累素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课前记录并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课堂上,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编出“从家到学校大约400米,用时5分钟,这位同学的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很快算出:400÷5=80(米)并得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编出另外两道应用题,并得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在练习中,学生正确率达100%,在从实际经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连接性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应该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结合生活深度挖掘,增加与知识间的熟识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会从主观上将数学知识带入,强化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应用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建立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以“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在与实际连接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圆的概念及多元化应用;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学生佩戴的眼睛框、钟表、灯具、水管,等等,学生在作业中更好地感知圆的几何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突破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束缚,将抽象化的知识点生活化,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提升自身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在不断练习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做铺垫。
3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实质上就是检验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使其深刻的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更像是一种生活化的组成元素和载体,学生在收集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是非常正确的。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化应用中,学生提升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类型,极其容易误导学生,这个問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中,一共有49个头和100个爪子,请问鸡和兔子各几只?”这其实就是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为切入点,为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增加资源。在教授解题的具体思路时,可以利用假设法,假定笼子中的动物全是鸡再进行计算,再假定爪子的数量,计算出的结果与题目进行比对,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思路,老师就要结合实际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解题路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到数学的魄力。
4增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最原始的数学知识用处就是来简化生活问题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率不断增加,应用数学知识的范围不断延伸,因此,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老师应该以身作为,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基础,将数学学习环境立足在生活化场景中,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以“溶解问题”为例,通过对习题的类型研究发现,溶质和溶剂的溶解问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比较常见,老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基础设计这类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让让学生准备一些盐和水,将10g的盐加入100ml的水中进行溶解,得到了浓度为10%的水溶液,再让学生探究添加多少克盐能够得到浓度为30%的水溶液、在盐含量为30%的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可以得到盐浓度为10%的水溶液,等等,这个动手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数学与生活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数学知识在无形中改变学生的生活,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对学术知识的严谨性。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习的成效。小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理念,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多的留意这些数学的现象,使得他们的理性思维得到更多的刺激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童立新.浅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03).
[2] 韩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2015,(10).
[3] 李晓云.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J].学子,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