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他的花儿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爱侍弄些花花草草。
  家的后院,都被父亲用来种花,百花丛中,争奇斗艳,馨香扑鼻。徜徉于花海中,时常令人心旷神怡。空闲时,父亲总是待在后院。
  弄花儿只是父亲的业余爱好,实际上他没啥文化,就一名普通工人,但因为我们而不普通。
  为了养活一家人,他每天都拼死拼活。奶奶曾多次叫他丢掉那份工作,他始终不肯,其中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
  盛夏,顶着火辣辣的烈日,披上一层薄上衣,戴上黃得发黑的手套,拎着一把始终不肯扔掉的破锤子,便悄然踏上工地。然而,在火炉一样的工地中奋然挣扎的他,流下的汗,又有谁数得清呢?严冬,为了御寒,又要裹上几层厚大衣,干活时,双手被浸湿的手套冻得僵冷,始终不曾放下手里的破锤子。我想,他更放不下的,是我们吧!
  往往天黑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听见门外有摩托的“突突”声,父亲到家了。漫长的等待过后,一家人终于可以开锅了。
  很多时候,他穿的鞋子、衣服上都是破口子;很多时候,他脸上,手上以及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布满了灰尘;很多时候,他身上夹杂着一股铁锈和水泥的气味……若把脸再抹黑点,递给他一个破碗破棍子什么的,让他蹲到街角,没准能换来一碗面。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我最伟大的父亲。
  可是严厉是每位父亲的标志吧!在他严格与慈爱的双重“重压”下,我的学习成绩勉勉强强。他呢,总希望我能更优秀些,不争气的我总惹得他发火。每次我犯错,他总有那说不完的教育理论,尽管有时免不了皮肉之苦,但留下的泪,始终不曾悔失。
  风停雨止后,我会去后院散心,雨后或是清晨,都让我有情不自禁的欢快感,这往往也是让人最放松最愉悦的时光。第一缕阳光射进院里时,温暖而又耀眼,散步花丛中,时而会有鸟雀嘤嘤成韵。紧闭双眼,深吸一口空气,总能闻到一丝丝淡雅的馨香,抬头望去,噢,院里的黄桷兰开花了呢!
  这棵苍劲而又青翠的黄桷树,是父亲最喜爱的树之一,至于什么时候在我家后院的,已经没有关系了。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它一直都在。狂风暴雨,它只是稍稍晃动身子,如翩翩君子般风度潇洒,没有茉莉那样花枝招展,也没有白杨那样婀娜多姿。
  黄桷树开花的时候,树影下总能见到父亲,今年黄桷树要开花的时候,父亲却病了。
  父亲的身子骨向来都是很硬朗的,这次却倒在病床上。我替父亲暗暗窃喜,总算可以不上班了。倒是奶奶,愈发焦虑:“你父亲的胃病,已有好长一段时间,这次也是比较严重,真担心他……”想到这些,我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润湿了。
  爸爸,你能轻松地走到这些花前该多好?
  (指导老师:梁自强)
其他文献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
期刊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逐渐解除疑惑,接近真相,不断开拓,勇敢向前的历程。“月亮”从神话传说中走出,逐渐被人类以“月球”的形态描画,于是,与之相关的意象、诗句、文章,慢慢地不再承载巨大的解构功用,而逐渐成为历史,成为过去。  不管是否承认,如今的人们已习惯低头,而少有仰望的时刻。如今,你何时才会仰望月亮?问道世间人,或许只是为了确定一点:月亮,从来与我们相依相伴,从来都是我們心灵的皈依之所。你看或者不
期刊
一  有这样一位男人:他年少成名,曾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武术冠军,第一部电影被誉为李连杰接班人,第一部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年少成名后,转战香港影坛,却遭遇挫折跌入低谷,无人问津;但终究浴火重生,靠自己的奋发图强成为站上人生巅峰的百亿影帝——我们都知道,这个男人叫吴京。有这样一个国家,它曾绝对领先世界千余年,彼时世界上唯一的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却在工业革命后开始衰退,继而备受欺辱,国土支离破碎,一度沦落
期刊
1.某个晚归的夜晚,淡淡光輝笼罩地面,抬头,满月一盘。  2.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突然在某个难过的时刻开始思念亲人,推开窗户,抬头望月。  3.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终于想起月亮。  4.电视新闻里突然有最新的登月消息等,推窗望月。  5.看到与月球有关的科幻电影作品或电视剧作品。  6.某天翻阅《红楼梦》,看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好好审视了一下月亮——可惜非满月。 
期刊
【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期刊
【现实困境】  内心有莫名的感动,高涨的情绪,可提笔只有干瘪的几句,纵使有几多的不甘,也只能无奈地草草收笔。“缺少具体描写,传情达意苍白无力”,面对着如此评语,也知道老师要开出的“药方”是“丰富情节,补充细节”,可叹的是——非不为也,实无能为也!  【对策】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大多写作,通常要自内而外,先是对存在于周边客观现实的具体物件、事理有一定的接
期刊
一个阴雨天,我和爸爸妈妈第N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老路。  远远地,我就看见爷爷奶奶站在门口等着我们。细雨夹着略带寒意的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竟是那样白,白得有些晃眼。奶奶一把搂过我:“今天你放假,我们做了几样你爱吃的。”爷爷的声音少了几分中气,头发更稀疏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不禁有些怀疑:才两个月不见,他们竟老得如此厉害,难道时间在他们身上加快了脚步吗?白发刺得我的心微微有些痛。  开饭了,奶奶看着
期刊
亲情是赞歌,需要去歌唱,但如何歌唱,才能让人领略其中滋味,就是一门艺术了。美词妙句的叠加,歌唱的只是表面;剖开来,深入进去,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反而会让这份歌唱变得婉转曲折,让人沉醉。  本期,我们精选了三篇书写亲情的文章,或许文笔略显稚嫩,但切入的角度独特,既让人有同理心,又有代入感。第一篇写老人需要陪伴,取材于日常生活,思考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第二篇写父亲爱种花草,其
期刊
最近与一位读者交流,他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做编辑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还能复述文章内容吗?  我思谋良久,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有一篇。这一篇不是被公开发表的习作,而是一篇真实的高考高分作文,来自2013年江苏宜兴的一名考生写的——《风沙渡》。那一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那篇作文我只看了一次,但内容现在都可以复述。  ★小餐馆★  开头就是神来之笔:  不
期刊
一  “丁零零,丁零零”,闹钟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徐超凡的残梦。啊?六点三十了。他拉开窗帘,外面的能见度很低,灰蒙蒙的雾堵在窗前,像黄泥沙上翻滚的潮汐。这天将是他高中的倒数第一百天。  徐超凡弯着腰坐在床上,将脸埋在双手中,竭力从先前迷幻的梦中逃离。他强迫自己深呼一口气,随后连冲带撞地杀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打开水龙头,在冷水的刺激下,他的意识终于渐渐苏醒。他想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想到昨天班主任在全班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