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成本控制 传统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96-01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包括计量标准化、价格标准化、质量标准化。
(三)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运行和成本控制质量。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
三、传统成本控制
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而责任会计是以部门或人作为责任中心进行总体的成本控制的,因为人是作业主体。然而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自动化设备成了作业主体,那么部门不应是成本控制的对象,理应以设备作为成本中心。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并不是传统的总分类账的替代物。
四、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它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与传统成本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仅是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而作业观念下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里“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即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为最终产品的成本。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第二,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传统的成本理论上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而在作业观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
第三,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的不同。传统成本观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在作业观念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完全成本。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观念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
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
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定安、孟祥霞主编,成本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孙丽云,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成本控制 传统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96-01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包括计量标准化、价格标准化、质量标准化。
(三)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运行和成本控制质量。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
三、传统成本控制
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而责任会计是以部门或人作为责任中心进行总体的成本控制的,因为人是作业主体。然而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自动化设备成了作业主体,那么部门不应是成本控制的对象,理应以设备作为成本中心。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并不是传统的总分类账的替代物。
四、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它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与传统成本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仅是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而作业观念下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里“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即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为最终产品的成本。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第二,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传统的成本理论上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而在作业观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
第三,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的不同。传统成本观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在作业观念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完全成本。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观念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
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
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定安、孟祥霞主编,成本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孙丽云,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