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5月门诊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0%;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大小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荨麻疹患者行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有显著疗效,治疗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症候给予对症治疗,以期更佳疗效。
关键词:荨麻疹;风团;桂枝汤;术附汤
荨麻疹(Urticaria)亦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为临床常见皮肤病,约15~20%人一生至少发生荨麻疹一次。该病临床较为常见且易复发,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通常为皮肤与黏膜反复出现各型风团或红斑,伴强烈瘙痒。在祖国医学中荨麻疹归瘾疹范畴,有风疹块、鬼饭疙瘩、白疹、赤疹称谓[1],根据荨麻疹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荨麻疹(每天发作,持续时间>6周),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禀赋不足,外周不固,风寒湿邪入侵,营卫失和,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作。笔者就专门针对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采用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取得肯定疗效,下面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5月笔者门诊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临床皮肤病学》[2]与中医《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相关要求[3]。风团大小不一,伴瘙痒,反复,持续时间>6周,年龄10~70岁,知情且自愿。排除不符合中西医相关标准,非自愿患者,妊娠或哺育产妇,其他原因引发荨麻疹(物理刺激、胆碱能性、遗传因素等),伴严重脏器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80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6.3±7.8岁。瘙痒程度:无2例,轻度22例,中度36例,重度20例,平均评分2.31±0.58;风团数目:0个0例,1~10个14例,11~20例44例,20个以上22例,平均数目21.3±7.9个;风团大小:0cm0例,0~1cm18例,1.0~2.0cm55例,>2.5cm7例,平均大小1.66±0.58cm。
1.2 方法
桂枝汤方剂:?桂枝、芍药各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2克(切片),大枣3枚(擘破),水煎服,大火烧开,小火煎熬10min。术附汤方剂:白术15克 ,附子6克 ,炙甘草6克,干姜6克,大枣3枚(擘破),诸药合煎,去滓,温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 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瘙痒程度。
评价标准 按照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来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好转:疗效指数60~8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荨麻疹治疗的总疗效分析 8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0%。
2.2 荨麻疹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情况 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大小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情况(x±s)
治疗前后,①②③p<0.05
2.3 不良反应 80例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疗程且未影响疗效观察评价。
3讨论
荨麻疹属中医“瘾疹”、“鬼风疙瘩”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多由内、外因共同所致,内禀性不耐,外邪入侵。常见致敏因素包括食物、生物制品、药品、病灶感染等,中医亦认为营卫不和、外感寒热风邪也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荨麻疹可以分为:风热型、风寒型、气血不足型、血瘀型、湿热型、寒湿型[4],其病因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点:①禀赋不耐 血气禀赋较盛者,食某事物或服药物致热盛生风,毒热与营血常为主要机转,血热外溢积郁于皮肤生瘾疹,血热较盛者常表现为身热、口渴、心烦、面目赤红等。②风热相搏 风为六淫之主要因素,风热邪外侵,附于风而侵犯机体,风邪、热邪相兼博于营血,致营血热盛,充盈于经络肌肤引发本病。③风寒外袭 素体虚寒,遇冷风、水,腠理闭塞,营卫失和,脉络结聚,致疹块,色白/淡,遇冷加重。④湿热内蕴 素体湿热,饮食不当,食鱼腥,则湿热内蕴,或饮食不洁,湿热生虫,虫积伤脾,湿热袭之,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蕴,郁积化热动风,内不通,外不透,怫郁于腠理肌肤之间所致。⑤情志不畅 精神焦虑、紧张会影响脏腑机能运转,导致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心绪不宁,心经郁热化火,致血热偏盛,脉络结聚而发病。
临床西医常以抗组织胺、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虽然收到明显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嗜睡、口干、乏力、水肿等一系列副作用,且激素药骤停,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出现心律不齐、低血压/血糖/血钠等综合征[5]。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用药导致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反应不及时所致,且激素用药有一定免疫抑制效果,会逐渐降低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或增加潜在病灶扩散危险性。本次研究采用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其中桂枝辛、甘,温,具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功效;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具消渴平肝,养血,止汗等功效;炙甘草甘,平,具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等功效;生姜辛,微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功效;大枣甘,温,具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白术苦、甘,温,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等功效;附子辛、甘,大热,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用桂枝为君药,补足正气之外,通行经络,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除了补足正气,一治卫强,通行卫气的运行,一治营弱,通行营气的运行,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温卫气之通道。大枣甘平,益气补中,养营气之基础。更重要的是姜、枣相合,可以升发脾胃之气,是谓补中,这是营卫之气的来源。炙甘草则是典型的守中之药,坐镇中焦。姜附术共奏散寒除湿之效,两方起到调和营卫,解表散寒除湿之功。诸药合用治疗荨麻疹80例患者,得到痊愈4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0%的确切疗效,且治疗后瘙癢程度,风团数目及大小均获得显著改善,说明本方适用于外受风邪,内有寒湿,风寒邪三邪相搏,致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致荨麻疹[6]。
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并非所有荨麻疹都为虚证,也存有实证,治疗时应根其病因,酌因治疗,甚至可以诸法并用(汤剂内服外用,配合针刺、灸法、火罐、耳穴、穴位注射等),以期更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高倩,张怀亮,刘倩等.发散与收敛中药干预急性荨麻疹的临床量化指标与阴阳学说符合度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5):398-400.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10.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593.
[4] 杨俊杰,杨春双.中药外洗剂治疗32例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55-256.
[5] 赵一丁,田凤艳,姚春海等.中药方剂联合西替利嗪间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临床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1):42-43.
[6] 樊聪影,李平.中药益母草与常规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8):630-630.
关键词:荨麻疹;风团;桂枝汤;术附汤
荨麻疹(Urticaria)亦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为临床常见皮肤病,约15~20%人一生至少发生荨麻疹一次。该病临床较为常见且易复发,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通常为皮肤与黏膜反复出现各型风团或红斑,伴强烈瘙痒。在祖国医学中荨麻疹归瘾疹范畴,有风疹块、鬼饭疙瘩、白疹、赤疹称谓[1],根据荨麻疹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荨麻疹(每天发作,持续时间>6周),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禀赋不足,外周不固,风寒湿邪入侵,营卫失和,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作。笔者就专门针对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采用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取得肯定疗效,下面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5月笔者门诊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临床皮肤病学》[2]与中医《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相关要求[3]。风团大小不一,伴瘙痒,反复,持续时间>6周,年龄10~70岁,知情且自愿。排除不符合中西医相关标准,非自愿患者,妊娠或哺育产妇,其他原因引发荨麻疹(物理刺激、胆碱能性、遗传因素等),伴严重脏器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80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6.3±7.8岁。瘙痒程度:无2例,轻度22例,中度36例,重度20例,平均评分2.31±0.58;风团数目:0个0例,1~10个14例,11~20例44例,20个以上22例,平均数目21.3±7.9个;风团大小:0cm0例,0~1cm18例,1.0~2.0cm55例,>2.5cm7例,平均大小1.66±0.58cm。
1.2 方法
桂枝汤方剂:?桂枝、芍药各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2克(切片),大枣3枚(擘破),水煎服,大火烧开,小火煎熬10min。术附汤方剂:白术15克 ,附子6克 ,炙甘草6克,干姜6克,大枣3枚(擘破),诸药合煎,去滓,温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 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瘙痒程度。
评价标准 按照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来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好转:疗效指数60~8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荨麻疹治疗的总疗效分析 8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0%。
2.2 荨麻疹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情况 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大小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情况(x±s)
治疗前后,①②③p<0.05
2.3 不良反应 80例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疗程且未影响疗效观察评价。
3讨论
荨麻疹属中医“瘾疹”、“鬼风疙瘩”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多由内、外因共同所致,内禀性不耐,外邪入侵。常见致敏因素包括食物、生物制品、药品、病灶感染等,中医亦认为营卫不和、外感寒热风邪也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荨麻疹可以分为:风热型、风寒型、气血不足型、血瘀型、湿热型、寒湿型[4],其病因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点:①禀赋不耐 血气禀赋较盛者,食某事物或服药物致热盛生风,毒热与营血常为主要机转,血热外溢积郁于皮肤生瘾疹,血热较盛者常表现为身热、口渴、心烦、面目赤红等。②风热相搏 风为六淫之主要因素,风热邪外侵,附于风而侵犯机体,风邪、热邪相兼博于营血,致营血热盛,充盈于经络肌肤引发本病。③风寒外袭 素体虚寒,遇冷风、水,腠理闭塞,营卫失和,脉络结聚,致疹块,色白/淡,遇冷加重。④湿热内蕴 素体湿热,饮食不当,食鱼腥,则湿热内蕴,或饮食不洁,湿热生虫,虫积伤脾,湿热袭之,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蕴,郁积化热动风,内不通,外不透,怫郁于腠理肌肤之间所致。⑤情志不畅 精神焦虑、紧张会影响脏腑机能运转,导致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心绪不宁,心经郁热化火,致血热偏盛,脉络结聚而发病。
临床西医常以抗组织胺、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虽然收到明显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嗜睡、口干、乏力、水肿等一系列副作用,且激素药骤停,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出现心律不齐、低血压/血糖/血钠等综合征[5]。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用药导致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反应不及时所致,且激素用药有一定免疫抑制效果,会逐渐降低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或增加潜在病灶扩散危险性。本次研究采用桂枝汤合术附汤治疗,其中桂枝辛、甘,温,具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功效;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具消渴平肝,养血,止汗等功效;炙甘草甘,平,具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等功效;生姜辛,微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功效;大枣甘,温,具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白术苦、甘,温,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等功效;附子辛、甘,大热,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用桂枝为君药,补足正气之外,通行经络,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除了补足正气,一治卫强,通行卫气的运行,一治营弱,通行营气的运行,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温卫气之通道。大枣甘平,益气补中,养营气之基础。更重要的是姜、枣相合,可以升发脾胃之气,是谓补中,这是营卫之气的来源。炙甘草则是典型的守中之药,坐镇中焦。姜附术共奏散寒除湿之效,两方起到调和营卫,解表散寒除湿之功。诸药合用治疗荨麻疹80例患者,得到痊愈4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0%的确切疗效,且治疗后瘙癢程度,风团数目及大小均获得显著改善,说明本方适用于外受风邪,内有寒湿,风寒邪三邪相搏,致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致荨麻疹[6]。
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并非所有荨麻疹都为虚证,也存有实证,治疗时应根其病因,酌因治疗,甚至可以诸法并用(汤剂内服外用,配合针刺、灸法、火罐、耳穴、穴位注射等),以期更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高倩,张怀亮,刘倩等.发散与收敛中药干预急性荨麻疹的临床量化指标与阴阳学说符合度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5):398-400.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10.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593.
[4] 杨俊杰,杨春双.中药外洗剂治疗32例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55-256.
[5] 赵一丁,田凤艳,姚春海等.中药方剂联合西替利嗪间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临床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1):42-43.
[6] 樊聪影,李平.中药益母草与常规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8):6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