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享受“道德生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课研究对提升小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小学道德实践活动课实效性的发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道德实践活动课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道德;实践;活动课;认识
  在我国,道德并非一种单纯的“做人”学问。在道德中,实践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传统伦理精神中蕴含的强烈入世态度所决定的。在行动的推动下,根据人伦关系履行相应的责任,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人的现实生活才是升华人格的落脚点,因此,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虽然知性化教育非常重要,但躬行实践才是其主要内容。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开展的道德实践课基于这种思想,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强调通过德育培养现代道德主体,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内容。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情况谈几点认识。
  (1)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完善与完美塑造奠定基础。
  我们低年级组本学期的教育主题是“文明礼仪”,我将其分解为四个活动,分别为文明用语、文明乘车、文明用餐、文明课堂。整个活动贯穿于学生平日的教学生活中,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互相协助、监督,家长全程关注、参与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过程是日常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解决了班级现存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相关的教育与训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2)教师要懂得德育的技巧,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氛围中,发挥德育的最大合力。
  虽然德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展开,但我认为一定要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全过程,并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活动开始之初,就将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请家长帮助监督孩子或观察孩子的变化。在活动中,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保持信息的畅通,随时调整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在活动终结时,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回顾活动的过程,一起收集整理活动资料。期末家长会时,将活动过程中的资料向家长进行展示,如活动照片、手抄报、个人感想等。通过这些资料与在整个活动的亲身参与,家长能很容易地发现孩子的变化。针对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学校可以合理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接下来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3)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最大限度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提出: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主体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自己的主体性。 课堂活动不是终极目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有感受、体验、认识。感受、体验、认识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我们不能脱离学生自身实际需求与倾向,将过时的活动强塞给他们,因为这些毫无新意的活动通常不仅无法达到挖掘智慧的效果,同时也缺乏真情实感自然无法触动学生心灵。学校以往开展的“便民服务”“植树活动”等,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时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硬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所包含的真实教育价值不可能指望有多高。其最终结果只可能是让学生失去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而活动最终也就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总而言之,道德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道德教育的目标不是推动知识体系的形成,而是推动道德信念的形成,推动与此相应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即指导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道德生活方式。它除了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还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推动道德价值的获得和实现。
  恰如杜威所说,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基础上的道德教育“也许意味着比在传统学校任何时候曾经存在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更复杂和更亲密的接触,结果是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受别人的指导”。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就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产生的。在活动中,在具体操作和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基于主体对活动、活动意义不断加深理解所产生的兴趣,其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所以,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有热情,积极参与;拓展教育视野,积极纳入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内容,不断推动个体道德进步,从而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勾 华.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3(14).
  [2]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 2011(20).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师德制度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学校师德建设在师德评价与导向、师德规范的内容与实效、教师对师德建设的满意度及师德培训的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引起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师德建设;调查;问题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方式发现,山东省德
期刊
摘 要:当前背景下,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班主任工作要能真正起到教育效果,就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如何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这就需要班主任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用智慧和爱心争取教育的最大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案例;“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青少年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 长期做好关心和关注他们的工作,真
期刊
摘 要:“勤”老师是赶着幼儿学,而“懒”老师则不同,其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是引导幼儿学,让幼儿喜欢学、乐意学。“勤”老师是面上下功夫,而“懒”老师往往是底下下功夫,面上很轻松。  关键词:“懒”老师;勤幼儿作为;不作为  一、勤幼儿是这样的  1.他们动手能力强  厨房区传来稚嫩的童声:面粉放多了,挖出半勺后再看一下天平。只见三个幼儿围在小天平旁边,一个挖面粉,一个称,一个指挥,忙得不亦乐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需要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在“慢”中践行爱的教育。现代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事情都讲究“快”,然而,教育却是一件需要慢下来的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慢教育;宽容;信任  细细地品味着慢教育的每一个实例,笔者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实例都在传递一个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教育哲理。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这份耐心,渐渐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感恩教育是社会各界在新时期、新阶段非常关注的敏感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加强大学生感恩 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校园的营造、和谐家庭的建立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必要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结合沈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际,从改进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双师型、双能型”教学团队等维度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现状;建设思路  1.地方高校文科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现状  高校文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是由实验实训、实习、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实验实训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是专
期刊
摘 要:语文以其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此,在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不能缺席,而本文正是探讨如何增强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审视  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归结来说
期刊
摘 要:《老王》是杨绛写于 1984 年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黄厚江执教《老王》为课例,解析散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与困惑,并分析教师反馈内容,以期揭示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语言运用的规律。  关键词:阅读教学;反馈话语;《老王》  一、散文教学内容选择  黄厚江老师执教的《老王》为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老王》是杨绛写于 1984 年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黄厚江老师执教的对象为苏州中学的高中生,
期刊
摘 要:基于高中物理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图像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能使学生更能了解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高中物理知识更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想象,而图像能将知识相对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图像有示意图和函数图,这不仅能将物理理论知识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提升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现阶段外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忽视了对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外语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应当对外语教学中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定位,并以此为目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外语文化教学;交际能力;文化角度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1)从文化角度来谈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文化角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