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仅对文科老师很重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亦同。数学这门科目定义性很强,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准确无误地传授教学内容,又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我们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这些年我自己整理了一些随感,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误区
(1)教学语言不准确,学生对概念理解有误。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合理、规范,准确无误”。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大于”和“不小于”,以及“假分数大于1”和“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之间的区别,等等。如果教师对概念理解有误,会导致课堂数学语言表达错误,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掌握有误。如:二年级学生在学退位减法21-9时,有些教师会说,你们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你们必须从前一位中借,因为前一位中有更多。“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是一个错误的数学语句。尽管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上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虽然这个技能不在二年级教,但是不能因为强调了错误观念而引起学生将来学习的混乱。
(2)教学语言过于随意,学生不解其意。现在有很多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不够。在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如教学流程、板书等,而对于课堂中的语言则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备课堂教学语言。有些教师上课语言过于随意,教学语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不解其意,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教学提问以量代质,学生思维力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很重视课堂教学提问,但常常出现以量代质量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大都以记忆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居多,而创新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真正触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显得不足。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追问:“还有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样的提问存在着目的不明确的弊端,是造成低效课堂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课堂语言改进策略
(1)教师深化培训学习,提升本体性知识。数学的严密性是是数学的一大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语言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更重要的是做到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讲授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都要做到严谨、简练,绝不能表达模糊不清,每一个数学道理都要阐述得逻辑清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都必须扎实丰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有或多或少涉及学科知识的纰漏或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偏差。其中除了教师教错了之外,还有两类反映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现象:一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难以解惑;二是按似是而非地理解加工教学内容。面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加强职后培训,弥补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自觉调整、充实在职学习数学课程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本体性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
(2)教师转变认知偏差,进行充分备课。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沟通,实现信息交流、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证明,一堂数学课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素质,才能把数学教的有声有色。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数学教师是否是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关键在于他是否灵活掌握了语言这门艺术。所以,教师要转变备课的认知偏差,将课堂提问语纳入到备课环节之中,使教学过程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教师运用简单、明了的数学教学语言,清晰地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提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教学环节变得简约而紧凑。
(3)教师设置“问题串”,培養思维能力。“问题串”是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的有效手段,成串的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为学生思维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必要的阶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顺畅和连贯,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提问直抵问题的本质,清晰地展现问题的内涵,学生回答时就会减少盲目性,直达既定的目标,从而有序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当教师提问能做到“有的放矢”时,课堂教学就会是灵动而高效的。同时,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第一,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第二,“问题串”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第三,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抛出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提问。第四,提问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听得懂、喜欢听。
总之,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运用,树立建构严密的数学语言意识,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改进策略,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发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误区
(1)教学语言不准确,学生对概念理解有误。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合理、规范,准确无误”。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大于”和“不小于”,以及“假分数大于1”和“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之间的区别,等等。如果教师对概念理解有误,会导致课堂数学语言表达错误,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掌握有误。如:二年级学生在学退位减法21-9时,有些教师会说,你们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你们必须从前一位中借,因为前一位中有更多。“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是一个错误的数学语句。尽管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上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虽然这个技能不在二年级教,但是不能因为强调了错误观念而引起学生将来学习的混乱。
(2)教学语言过于随意,学生不解其意。现在有很多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不够。在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如教学流程、板书等,而对于课堂中的语言则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备课堂教学语言。有些教师上课语言过于随意,教学语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不解其意,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教学提问以量代质,学生思维力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很重视课堂教学提问,但常常出现以量代质量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大都以记忆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居多,而创新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真正触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显得不足。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追问:“还有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样的提问存在着目的不明确的弊端,是造成低效课堂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课堂语言改进策略
(1)教师深化培训学习,提升本体性知识。数学的严密性是是数学的一大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语言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更重要的是做到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讲授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都要做到严谨、简练,绝不能表达模糊不清,每一个数学道理都要阐述得逻辑清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都必须扎实丰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有或多或少涉及学科知识的纰漏或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偏差。其中除了教师教错了之外,还有两类反映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现象:一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难以解惑;二是按似是而非地理解加工教学内容。面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加强职后培训,弥补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自觉调整、充实在职学习数学课程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本体性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
(2)教师转变认知偏差,进行充分备课。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沟通,实现信息交流、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证明,一堂数学课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素质,才能把数学教的有声有色。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数学教师是否是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关键在于他是否灵活掌握了语言这门艺术。所以,教师要转变备课的认知偏差,将课堂提问语纳入到备课环节之中,使教学过程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教师运用简单、明了的数学教学语言,清晰地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提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教学环节变得简约而紧凑。
(3)教师设置“问题串”,培養思维能力。“问题串”是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的有效手段,成串的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为学生思维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必要的阶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顺畅和连贯,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提问直抵问题的本质,清晰地展现问题的内涵,学生回答时就会减少盲目性,直达既定的目标,从而有序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当教师提问能做到“有的放矢”时,课堂教学就会是灵动而高效的。同时,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第一,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第二,“问题串”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第三,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抛出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提问。第四,提问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听得懂、喜欢听。
总之,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运用,树立建构严密的数学语言意识,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改进策略,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发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