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生命更加鲜活、有趣!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g5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沐浴明媚的阳光,乘着春风的翅膀,叮当姐姐又与大家在此相“见”啦!真的很高兴哟!
  三月,多么美好的季节!一切都开始萌动,整个世界都在向我们微笑,充满幻想充满爱。亲爱的同学,想不想经历一次奇特的旅行?想不想遭遇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想不想认识奇遇的小主人公——独脚大侠小布偶乌丢丢?在此,我们向你推荐金波爷爷的新作——《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部充满美丽幻想的诗体童话,刚刚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哦!
  快快跟随我们,开始美妙的阅读旅程吧!
  乌丢丢真是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这个名字的人一定会比别人多点奇妙的经历。在这本《乌丢丢的奇遇》里,我们的主人公独脚大侠小布偶乌丢丢将经历哪些奇遇呢?
  如果你遇到一个把鸡蛋种在土里,固执地守候着鸡蛋花盛开的小女孩,你会指着她哈哈大笑,笑她是个傻丫头吗?
  我们的独脚大侠小布偶乌丢丢,就在他的奇遇中,碰到这个种鸡蛋花的小女孩芸儿。
  “‘我在这里种下了一个鸡蛋,’她用小手拍拍那片松松的土,‘就在这里,我想让鸡蛋发芽、开花。’”
  当乌丢丢和诗人吟老碰到芸儿的时候,芸儿这样说。她还正在为没人能理解她的这种想法,却都笑话她,叫她傻丫头,而伤心地哭着。
  乌丢丢的第一反应也是想要笑话她,幸好被吟老爷爷遮挡了过去。
  种鸡蛋,等待鸡蛋发芽、开花,这难道不是一种奇特美妙的想法吗?诗人吟老真是个充满智慧的老爷爷,他懂得芸儿的这个梦想,并和她一起相信鸡蛋会发芽、开花。正是吟老对芸儿的理解和爱护,让想象的“鸡蛋”在芸儿的心里发了芽,将来也许会开出十分美丽的“鸡蛋花”!
  乌丢丢真是个幸运儿。在他的奇遇里,他遇见的都是感人肺腑的事和富有爱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尤其是吟老仁慈、睿智和闪烁着爱的光芒的言行,使他获得了深深的教益。一路走来,乌丢丢在看,在想,在成长……
  芸儿种鸡蛋只是乌丢丢的奇遇之一,我们还可以跟随乌丢丢一起经历更多奇特的事。那里有为了赴一朵蔷薇花的约会,在狂风中逆风飞翔的坚毅的蝴蝶,有一条名叫“草上飞”的蛇,那里还有一只脚的“蘑菇人”,多情的雕塑家等等,他们身上都发生着令人感动、感悟的美妙的事。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吟痴老诗人和独脚大侠小布偶乌丢丢一起,用他们的故事给我们作了解答。乌丢丢因为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在和老诗人相处并一起远行的日子里,渐渐懂得了爱的珍贵:只有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生命才能变得鲜活、有趣。爱,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神圣!
  孩子们呀,快和孩子一起完成奇遇吧!大人们呀,快和孩子一起到乌丢丢的世界里徜徉,像吟老那样去理解、爱护孩子吧!
  
  精彩点播
  
  (一)“你说,如果你种的鸡蛋发芽、开花,”吟老用手掌慢慢抚平着松软的土,“那花朵该是什么样子的?”
  芸儿似乎不再悲伤。
  她抬头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爷爷,觉得有许多话都可以告诉他。
  “我想,我想,”她眯起眼睛想像着,“鸡蛋花应该是白色的,大小和真的鸡蛋一样。”
  小姑娘一脸神往,她见他们听得那么认真,又补充说:
  “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像一滴滴蛋黄。”
  (二)“我不该呆在帽子里,让您带着我走。我要自己飞到她的身边。”蝴蝶很自信地说,“即使这大风阻挡我飞到她那儿,我的灵魂也会飞去见她。”
  乌丢丢认为他很固执,难道必须自己飞到她那儿才算是真诚的赴约吗?他不但很固执,简直有些傻气了。
  他把这些想法告诉了吟老,没想到他也这么认为:“蝴蝶也许是对的。对自己所爱的人,就应当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他沉吟着,“做事要听从真诚的心来调遣。”
  “我的心告诉我,我要走到布袋爷爷和珍儿身边。”乌丢丢在自言自语。
  
  书虫呱呱呱
  
  书虫林轩
  (高邮市实验小学)
  
  乌丢丢是个懂得回报的孩子。为了救珍儿,他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自己的身躯化为灰烬也在所不惜,最后他把自己的小脚丫送给了珍儿,使她重新站了起来。
  乌丢丢生命结束得很悲壮!我仿佛亲眼看到乌丢丢的那只小脚丫与珍儿融为一体,那一瞬间,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书虫陶爽
  (海门市实验小学)
  
  在我心里,吟老是一位化解心灵创伤的医生,他用自己的真诚让种鸡蛋的小姑娘走出悲伤,心灵的伤口得以愈合。
  吟老又是一位慈祥的爷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乌丢丢,耐心地开导他,给他智慧和爱,与他一起沉浸在快乐的梦里。
  
  书虫朱咸晖
  (安徽无为县实验小学)
  
  乌丢丢是个跳来跳去的人,是那个演木偶戏布袋爷爷的木偶走失的小脚丫。碰巧的是珍儿姐姐在草丛里拣到了它,使它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珍儿姐姐是多么善良、富有爱心啊!
  如果人人都是“珍儿”,这世界该是多么美丽精彩!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皇帝们都是用“朕”来自称的,并且这个称呼是皇帝的专用称谓,除皇帝之外谁要是敢用“朕”来自称,那就是掉头的大罪。  但鲜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实老百姓们平时都是用“朕”来自称的。在先秦时期,汉语里一共有六个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朕、我、吾、印、台。  秦始皇登基以前这六个代词大家都能随意使用。那么秦始皇为何独独选中其中的“朕”呢?难道里面暗藏玄机?其实把它拆开来看就明
期刊
趣味诗就是在诗词原有的格式基础上加上娱乐性,大多都是文人们闲时所作,格式奇特、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为人们所传诵。趣味诗词有数十种,今天整理了有趣的六种,一起来读读看。  联边诗  指诗句中的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相同,联缀成章,使句中诸字具有特别整齐的形式美。  戏 题  宋·黄庭坚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谚语谐谠论。  草菜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伶侧,泾渭清浊混。  这首
期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这句诗,众所周知。“孺子牛”一词,常常被用来喻指那些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甘于奉献的人。那么,“孺子牛”是何牛?它因何成為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这得从一个典故说起。  “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作为一国之君,齐景公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
期刊
民廿五年十月十九日鲁迅死于上海。时我在纽约,第二天见Herald-Tribune电信,惊愕之下,相与告友,友亦惊愕。若说悲悼,恐又不必,盖非所以悼鲁迅也。鲁迅不怕死,何为以死悼之?夫人生在世,所为何事?碌碌终日,而一旦暝目,所可传者极渺。若投石击水,皱起一池春水,及其波静浪过,复平如镜,了无痕迹。唯圣贤传言,豪杰传事,然究其可传之事之言,亦不过圣贤豪杰所言所为之万一。孔子喋喋千万言,所传亦不过《论
期刊
虽然只上过一个月学,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高玉宝》起,他60多年来笔耕不辍,以一篇《半夜鸡叫》影响了几代人,被周总理称为“战士作家”;参加革命7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人民服务,媒体评论他是“当代雷锋式人物”。他就是声名赫赫的军旅作家高玉宝先生。  我初识高先生,便是从读他的《半夜鸡叫》开始。近日,在军校同学冯喜明和沈延峰政委的“牵线搭桥”下,我有幸电话联系了高先生和他身边的工作人
期刊
大刘家的房子极其不隔音,邻居的一点响动这边都听得到。从平房到楼房新鲜了没几天,大刘就开始怀念以前独门独院的平房了。如今,住了几十年的平房已经被高楼大厦取代,大刘也只剩下点念想。  大刘媳妇巧凤喜欢串门,以前在平房住的时候巧凤闲来无事总会东家西家的串,邻里关系非常好。自从搬进楼房,巧凤串门的机会都没有了。自己关门过自己的日子,最多就是见面了点头打个招呼,一直想找机会打破这种僵局,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
期刊
“鲁郭并称”  从日本开始的海外传播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他新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日本,又在日本度过了文学和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光阴,“集散”在日本的世界文学,滋养、推动了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发展。所以,郭沫若的作品很早就引起了日本出版界的注意。1922年,日本东亚公司出版了大西斋、共田浩编译的《文学革命和白话新诗》,其中就收录了郭沫若的诗论
期刊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  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利索、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  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徒弟给第三
期刊
01  1917年夏天,32岁的眼药水推销员内山完造,在上海北四川路魏盛里11号开了一家袖珍书店。由于地处公共租界,内山书店不受当局的管辖,而受到各方监管的左翼书籍在店里也能买到,渐渐地,来看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1922年,內山把弄口的两幢巷堂打通,搬来七八张沙发围着一张小桌子,看书累了的顾客可以坐下来喝茶、聊天,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书店的“漫谈席”,中日两国的文化人物慕名前来,“内山漫谈会”成
期刊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这不是一件小事。  ——高尔基    午后,倚于床头闲翻杂志,看到一个句子:“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我就随手记在纸上,细细体味。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一些事来。  这件事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夏天晚上,我们在院中纳凉。一只半大的白兔从门缝跑进我家,赶之不去。母亲说:“天这么晚了,让兔子往哪儿去呢?弄不好会让什么给吃了。先留它一夜吧,明早谁吆喝,再还给谁。”我就找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