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2008年8月发生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南奥塞梯边境冲突为例,从中可以看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老旧装备的潜在战斗力,推动老旧装备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格边境冲突;中老旧装备;启示;基本思路
2008年8月发生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南奥塞梯边境冲突,是在当今战略格局和政治大背景下,一场典型的边境军事冲突,从中可以看出边境作战装备保障的一些特点规律,尤其是俄军老旧装备运用的得与失,对我军如何看待老旧装备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老旧装备的潜在战斗力,推动老旧装备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俄格边境冲突中老旧装备运用基本情况
1.1俄军装备的数质量情况。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出动的装备主要有609辆坦克,近2000辆各式战车,125门火炮,190门“冰雹”火箭炮,450门高射炮,120架飞机和70架直升机。各种装备完好率平均在85%左右。坦克的主要型号有T-64、T-72、T-80、T-90,战车的主要型号有BMP-1/2步战车、BTR-70/80装甲车,火炮的主要型号有2S3式自行火炮、“轻剑”牵引式反坦克炮,火箭炮的主要型号有“冰雹”火箭炮。战机主要是苏-24/25攻击机、图-26轰炸机、图-22轰炸机、米-24直升机。动用的轻武器主要有AK系列步枪/机枪、RPG-7火箭筒、RPG-29火箭筒。其他装备动用的防空导弹系统:“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针”式防空导弹,战舰主要有“莫斯科”号、“敏捷”号护卫舰等11艘战舰。
1.2俄军装备技术性能分析。此次俄军动用的装备基本都是“二线”水平。以装甲装备为例,众所周知,T-64、T-72、T-80、T-90可谓一脉相承。前苏联坦克研制周期比较短,往往大量采用前期成熟技术降低研制难度,所谓一脉相承,实际上就是互相借鉴研制出来的。T-64作为第二代向第三代坦克跨越的过渡车型,1970年列装,特点就是标新立异。但标新立异的结果是应用了当时的高新技术,造成的后果就是性能不稳定,维护困难,结构复杂,成本高,大批量生产定型困难。而T-72的特点恰恰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二者可实现高低搭配。但T-64长期无法进入状态,只能在将T-72车体配置与T-64改进型炮塔整合成一个新的地面作战平台——T-80,与T-72形成了新的高低搭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囊中羞涩,科研力量严重流失,却不甘落后。于是在防护性能突出的T-72BM系列炮塔安在T-80底盘上整合出了顶梁柱——T-90。其实T-90也是过渡产品,俄军仅有少量生产,无法单独形成作战能力。其他装备,包括作战飞机、直升机、火炮等,也都和装甲装备类似,属于型号老旧、性能相对落后的装备。
1.3俄军装备运用情况。俄军基本上是在用冷战时期型号老旧的武器作战,比如,此次地面行动的装甲装备绝对主力是T-72、T-80系列,连T-64都出动了,而T-90却难觅踪影。95%的参战装甲武器(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和航空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从冲突中的应用情况看,虽然部分装备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整体上说,这些装备基本满足了作战和保障需求。从战争进程看,俄军的装备基本上算是“保障有力”,这次俄军可谓是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在格军突然进攻南奥塞梯后,迅速调集两万余官兵和500多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并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迅速地结束了战斗。
2. 俄军老旧装备运用带给我们的启示
2.1老旧装备作用不老,仍然有用武之地。事实证明,这种思想在21世纪高技术现代化局部战争中依然适用,这就是“经济性”和“通用性”原则。说白了就是简单、实用、廉价、可大批量生产;大量采用成熟部件及成熟技术,不同型号零部件互补性强,科研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从俄罗斯装备服役情况看,坦克服役四五十年不稀奇,五湖四海都有大量存货。由于俄军装甲机械化程度较高,编配的大部分装备仍然是二线及三线。T-55虽然是落后的第一代坦克,车臣战争中都可以作为移动炮台进行火力支援。从俄格冲突看,不是俄军没有好装备,也不是调不过来,而是高加索长期作战经验及对假想敌评估证明,T-72为代表的二线装备对付格鲁吉亚绰绰有余,可谓量身订做。简单武断认为俄军装备严重老化是有失偏颇的。所以,老旧装备并不意味着落后装备,更不意味着必须被淘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逐步改进,逐步提高适应新环境,正确运用,将老装备潜能发挥极致,比一味换装新装备来的更加实用管用。
2.2部分型号老旧装备性能欠缺,无法满足现代战争作战需要。此次俄格战争中,俄军使用的主力装甲装备仍然是T-72甚至是T-62,这两种型号坦克既没装GLONASS定位系统,也没装红外夜视装备,无法提供精确制导与瞄准信息,降低了打击效率。 刚改装的几架苏-25虽装了电子战和夜视装备。但也没装GLONASS定位系统,因此难以对地面目标精确打击。通信电子设备落后,通信系统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链接作战各系统各要素和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桥梁和纽带,是决定节点与节点之间互通性的关键因素。但是俄军通讯装备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甚至连俄军指挥官们对此都毫不讳言,很多指挥官在战场上只能用自己的移动电话与司令部和指挥站保持联络。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将军有时甚至还得借用战地记者的卫星电话。俄罗斯军队的无线电对抗设备似乎形同虚设,很少能干扰到格军通信,而俄军的通信设施却常常遭到格军的有效破坏。战斗中,电子设备比例低、性能落后始终是俄军的软肋。由于缺乏夜视和炮兵侦察仪器,导致格鲁吉亚的“冰雹”火箭炮和迫击炮可以一连数小时猛攻俄罗斯和南奥塞梯部队的阵地。
2.3部分装备完好率偏低,对完成保障任务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一些装备服役年限过长,致使部分零部件老化、性能丧失。俄军大多数坦克服役已超过30年,俄军使用的武器装备约15%的武器装备因为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因而失效。部分坦克在刚开始行动时就爬了窝,无线电台老化,许多坦克的无线电台在行动的最初几小时里便停止了工作。目前,俄军北高加索军区仅装备1部“蜜蜂”无人侦察机,其有效作战半径为60千米,续航时间为2小时。“蜜蜂”曾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使用。由于已过寿命期,该无人机已成一堆废铁,根本无法使用。俄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分析部主任亚力山大·赫拉姆奇欣说:“如果使用无人机实施空中侦察和打击,南奥塞梯战争的结果就不会是这样。” 3. 完善和发展我军老旧装备的基本思路
3.1克服“短板”,注重老旧装备性能改进。对老旧装备性能进行合理科学改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作战中,俄军格军都在用T-72型坦克,双方分家时都有存货,战场相遇只能挂国旗区分,但战果却大相径庭。俄罗斯的T-72BM的防护能力几乎可以与T-90媲美,战场上掀盖子的大多是格鲁吉亚的老式T-72。道理很简单,格鲁吉亚都是从乌克兰、捷克等国批发的老式库存货,长期未经改进。而俄罗斯历经几次局部战争的教训,将T-72所暴露出的问题屡经改进,如T-72容易内部爆炸的二次效应抑爆问题,就被俄军较好地解决了。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军队动用现代技术改造的武器装备约占现役武器装备总量的40%-50%。对于我军来说,对现役武器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加装以大幅度提高整体性能,并迅速形成战斗力是我军在现有国情下较为实际的一条道路,完全依靠新建装备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和资源,形成战斗力则需要更长的周期。
3.2强化老旧装备的综合整治,注重提高老旧装备“三率”。通过整治,使各种装备“完好率、配套率、出动率”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提高装备整体保障能力。从俄格冲突看,只要提高老旧装备“三率”,就能够老树发新芽,发挥其保障能力和作战能力。首先是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老旧装备整治工作,强化领导,严密组织。每年年初,对部队老旧装备数质量及完好配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统一拟定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等。其次是加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治。对存在问题进行集智攻关,重点解决。最后是要及时督导,确保落实。结合装备监察、换季保养检查等时机,对各单位整治的过程和质量,进行检查指导,纠正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3协调发展,注重以新装备和信息化指挥平台带动老旧装备的发展。俄格冲突中,俄空军在面对格鲁吉亚军队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不成体系的微弱防空力量时竟然损失了九架战机,其中一架还是价格昂贵的图-22战略轰炸机。主要原因是俄军的信息化指挥平台还没有真正建立,没有能够形成信息战的优势,俄作战飞机的侦察预警能力不够,无法对格鲁吉亚的雷达、防空系统进行有效电磁压制。这表明,老旧装备必须与新装备配合,在信息化指挥平台下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形成作战系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和保障能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目前还处于机械化正在进行、信息化开始不久的阶段,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在研制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型装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用信息技术对老旧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一方面是把装备改进和指挥自动化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和指挥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系统铰链和系统集成。重视指控系统与火控系统的铰链。另一方面是装备改进和我军军事观念的变革结合起来。任何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军事思想的发展都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武器装备的发展保证了新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践,推动了军事思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军事思想的演变则为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老旧装备的改进理所当然的要遵循和服务于军事思想的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俄格边境冲突;中老旧装备;启示;基本思路
2008年8月发生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南奥塞梯边境冲突,是在当今战略格局和政治大背景下,一场典型的边境军事冲突,从中可以看出边境作战装备保障的一些特点规律,尤其是俄军老旧装备运用的得与失,对我军如何看待老旧装备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老旧装备的潜在战斗力,推动老旧装备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俄格边境冲突中老旧装备运用基本情况
1.1俄军装备的数质量情况。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出动的装备主要有609辆坦克,近2000辆各式战车,125门火炮,190门“冰雹”火箭炮,450门高射炮,120架飞机和70架直升机。各种装备完好率平均在85%左右。坦克的主要型号有T-64、T-72、T-80、T-90,战车的主要型号有BMP-1/2步战车、BTR-70/80装甲车,火炮的主要型号有2S3式自行火炮、“轻剑”牵引式反坦克炮,火箭炮的主要型号有“冰雹”火箭炮。战机主要是苏-24/25攻击机、图-26轰炸机、图-22轰炸机、米-24直升机。动用的轻武器主要有AK系列步枪/机枪、RPG-7火箭筒、RPG-29火箭筒。其他装备动用的防空导弹系统:“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针”式防空导弹,战舰主要有“莫斯科”号、“敏捷”号护卫舰等11艘战舰。
1.2俄军装备技术性能分析。此次俄军动用的装备基本都是“二线”水平。以装甲装备为例,众所周知,T-64、T-72、T-80、T-90可谓一脉相承。前苏联坦克研制周期比较短,往往大量采用前期成熟技术降低研制难度,所谓一脉相承,实际上就是互相借鉴研制出来的。T-64作为第二代向第三代坦克跨越的过渡车型,1970年列装,特点就是标新立异。但标新立异的结果是应用了当时的高新技术,造成的后果就是性能不稳定,维护困难,结构复杂,成本高,大批量生产定型困难。而T-72的特点恰恰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二者可实现高低搭配。但T-64长期无法进入状态,只能在将T-72车体配置与T-64改进型炮塔整合成一个新的地面作战平台——T-80,与T-72形成了新的高低搭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囊中羞涩,科研力量严重流失,却不甘落后。于是在防护性能突出的T-72BM系列炮塔安在T-80底盘上整合出了顶梁柱——T-90。其实T-90也是过渡产品,俄军仅有少量生产,无法单独形成作战能力。其他装备,包括作战飞机、直升机、火炮等,也都和装甲装备类似,属于型号老旧、性能相对落后的装备。
1.3俄军装备运用情况。俄军基本上是在用冷战时期型号老旧的武器作战,比如,此次地面行动的装甲装备绝对主力是T-72、T-80系列,连T-64都出动了,而T-90却难觅踪影。95%的参战装甲武器(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和航空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从冲突中的应用情况看,虽然部分装备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整体上说,这些装备基本满足了作战和保障需求。从战争进程看,俄军的装备基本上算是“保障有力”,这次俄军可谓是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在格军突然进攻南奥塞梯后,迅速调集两万余官兵和500多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并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迅速地结束了战斗。
2. 俄军老旧装备运用带给我们的启示
2.1老旧装备作用不老,仍然有用武之地。事实证明,这种思想在21世纪高技术现代化局部战争中依然适用,这就是“经济性”和“通用性”原则。说白了就是简单、实用、廉价、可大批量生产;大量采用成熟部件及成熟技术,不同型号零部件互补性强,科研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从俄罗斯装备服役情况看,坦克服役四五十年不稀奇,五湖四海都有大量存货。由于俄军装甲机械化程度较高,编配的大部分装备仍然是二线及三线。T-55虽然是落后的第一代坦克,车臣战争中都可以作为移动炮台进行火力支援。从俄格冲突看,不是俄军没有好装备,也不是调不过来,而是高加索长期作战经验及对假想敌评估证明,T-72为代表的二线装备对付格鲁吉亚绰绰有余,可谓量身订做。简单武断认为俄军装备严重老化是有失偏颇的。所以,老旧装备并不意味着落后装备,更不意味着必须被淘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逐步改进,逐步提高适应新环境,正确运用,将老装备潜能发挥极致,比一味换装新装备来的更加实用管用。
2.2部分型号老旧装备性能欠缺,无法满足现代战争作战需要。此次俄格战争中,俄军使用的主力装甲装备仍然是T-72甚至是T-62,这两种型号坦克既没装GLONASS定位系统,也没装红外夜视装备,无法提供精确制导与瞄准信息,降低了打击效率。 刚改装的几架苏-25虽装了电子战和夜视装备。但也没装GLONASS定位系统,因此难以对地面目标精确打击。通信电子设备落后,通信系统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链接作战各系统各要素和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桥梁和纽带,是决定节点与节点之间互通性的关键因素。但是俄军通讯装备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甚至连俄军指挥官们对此都毫不讳言,很多指挥官在战场上只能用自己的移动电话与司令部和指挥站保持联络。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将军有时甚至还得借用战地记者的卫星电话。俄罗斯军队的无线电对抗设备似乎形同虚设,很少能干扰到格军通信,而俄军的通信设施却常常遭到格军的有效破坏。战斗中,电子设备比例低、性能落后始终是俄军的软肋。由于缺乏夜视和炮兵侦察仪器,导致格鲁吉亚的“冰雹”火箭炮和迫击炮可以一连数小时猛攻俄罗斯和南奥塞梯部队的阵地。
2.3部分装备完好率偏低,对完成保障任务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一些装备服役年限过长,致使部分零部件老化、性能丧失。俄军大多数坦克服役已超过30年,俄军使用的武器装备约15%的武器装备因为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因而失效。部分坦克在刚开始行动时就爬了窝,无线电台老化,许多坦克的无线电台在行动的最初几小时里便停止了工作。目前,俄军北高加索军区仅装备1部“蜜蜂”无人侦察机,其有效作战半径为60千米,续航时间为2小时。“蜜蜂”曾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使用。由于已过寿命期,该无人机已成一堆废铁,根本无法使用。俄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分析部主任亚力山大·赫拉姆奇欣说:“如果使用无人机实施空中侦察和打击,南奥塞梯战争的结果就不会是这样。” 3. 完善和发展我军老旧装备的基本思路
3.1克服“短板”,注重老旧装备性能改进。对老旧装备性能进行合理科学改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作战中,俄军格军都在用T-72型坦克,双方分家时都有存货,战场相遇只能挂国旗区分,但战果却大相径庭。俄罗斯的T-72BM的防护能力几乎可以与T-90媲美,战场上掀盖子的大多是格鲁吉亚的老式T-72。道理很简单,格鲁吉亚都是从乌克兰、捷克等国批发的老式库存货,长期未经改进。而俄罗斯历经几次局部战争的教训,将T-72所暴露出的问题屡经改进,如T-72容易内部爆炸的二次效应抑爆问题,就被俄军较好地解决了。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军队动用现代技术改造的武器装备约占现役武器装备总量的40%-50%。对于我军来说,对现役武器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加装以大幅度提高整体性能,并迅速形成战斗力是我军在现有国情下较为实际的一条道路,完全依靠新建装备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和资源,形成战斗力则需要更长的周期。
3.2强化老旧装备的综合整治,注重提高老旧装备“三率”。通过整治,使各种装备“完好率、配套率、出动率”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提高装备整体保障能力。从俄格冲突看,只要提高老旧装备“三率”,就能够老树发新芽,发挥其保障能力和作战能力。首先是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老旧装备整治工作,强化领导,严密组织。每年年初,对部队老旧装备数质量及完好配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统一拟定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等。其次是加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治。对存在问题进行集智攻关,重点解决。最后是要及时督导,确保落实。结合装备监察、换季保养检查等时机,对各单位整治的过程和质量,进行检查指导,纠正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3协调发展,注重以新装备和信息化指挥平台带动老旧装备的发展。俄格冲突中,俄空军在面对格鲁吉亚军队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不成体系的微弱防空力量时竟然损失了九架战机,其中一架还是价格昂贵的图-22战略轰炸机。主要原因是俄军的信息化指挥平台还没有真正建立,没有能够形成信息战的优势,俄作战飞机的侦察预警能力不够,无法对格鲁吉亚的雷达、防空系统进行有效电磁压制。这表明,老旧装备必须与新装备配合,在信息化指挥平台下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形成作战系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和保障能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目前还处于机械化正在进行、信息化开始不久的阶段,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在研制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型装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用信息技术对老旧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一方面是把装备改进和指挥自动化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和指挥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系统铰链和系统集成。重视指控系统与火控系统的铰链。另一方面是装备改进和我军军事观念的变革结合起来。任何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军事思想的发展都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武器装备的发展保证了新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践,推动了军事思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军事思想的演变则为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老旧装备的改进理所当然的要遵循和服务于军事思想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