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颐和园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道


  在改换视角去逛颐和园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新发现,不特意观察或者没有懂行的人提点,是很难发觉的。
  比如,张龙老师带着我们去看后山赅春园的遗址,从地上的砖和柱础(承柱的础石,其作用是将柱身中的荷重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的遗迹可以推断曾经房子的开间、和游廊相接的方式、院子里的空间关系。然后再通过乾隆的诗去想像,曾经乾隆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他最喜欢的几棵松树伫立着,被风吹地沙沙作响,是怎样一种氛围,心中又有怎样的感触。如今只剩几面曲墙、几株松树,他设计的巧思和他写的诗已经难被人知晓,站在几百年前的原处,想把这些被尘封的故事讲给人听的心情就格外强烈。朦胧中“浸入式参与”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为我们小组在后面的设计中加入“遗产沙龙空间”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张老师还带着我们爬上了现在已经被栏杆封上的清可轩的遗迹。在陡峭狭窄且没有栏杆的楼梯上,老师健步如飞,而我们手脚并用,战战兢兢。犹记测绘时,历史所的老师们流传的各种爬山爬屋顶的事迹,果然学建筑历史首先要学攀岩。
  清可轩作为乾隆钟爱的读书之地,最为特殊的一点是它的一面墙都是山石,屋顶结构的一侧直接就架在石壁上。想象着吟诗或挥毫后,就可以命工匠刻在自己的屋子里时时观赏,是多么自在惬意的事呀。旁边还有用来清修的石洞和佛像石刻,张老师还介绍了一个课题,就是通过佛像手持的信物和造型去判断佛像的身份。如今石壁上曾经的诗词和书法以及石刻造像如今没有了建筑的遮挡,暴露在风雨中,已经磨损得相当厉害,实在是令人心痛。
  由此,我产生了在我的设计中要更专业地去保存、维护这些文物的想法,而不是仅仅粗暴地实现展览和储藏功能,为文物提供修复师,同时也为修复师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我和组员尽我们所能找了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做了很多先进有趣的设计,比如在每一层都有喷气消毒室、X光室等,为玉石、书画、服饰、家具等分别设计了储藏空间和储藏柜,也为修复大师特意设计大师工作室。
  有趣的事还有很多,记得我以前在一篇杂文中看到,民国时期,有人游记里写乐寿堂里有松柏,我曾特意找过,但是没有找到。这次再去才发现原来这松柏指的是盆栽,这盆栽竟然还在。
这座大殿究竟哪里吸引着这位皇帝呢?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这座殿宇实际上就是乾隆为自己而建的一座神仙洞府。

  德和园大戏楼旁边,大臣们听戏的地方有一道小门,通向院外的一侧离地有快一人高,也无台阶上下,非常奇特。张龙老师让我们猜它的用途,我们都没猜对。原来这是用来溜号的通道,外面小太监临时搬来木台阶供“逃课”的大臣们使用,还要收小费。颐和园里有太多故事,大多数游客却只能听导游介绍 “万寿山像蝙蝠,是福文化的象征”之类的说法。
  除了有老师带着我们现场上课之外,在我多次逛园的途中,我也有很多感触。比如我发现苏州街里有一绝妙景观。从西边的茶楼上去,走到最尽头小院里最尽头一间,在美人靠上坐下,正好能看到玉泉峰上的玉峰塔夹在河道正中间。前一个院子看不见,前一间房子看不见,站着也看不见,非得在最尽头坐下才能欣赏到如此布局精美的对景。这种设计上的巧妙难以言传又令人十分惊喜,正是造园手法的精髓所在。
  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相关书籍,比如像几个砖头那么厚的大部头《颐和园》,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颐和园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读这些对做设计似乎没什么直接的帮助,更多的是对颐和园本身的挖掘,算是在建筑历史的范畴里。
  我们还要读乾隆的相关诗集,因为乾隆可以说是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的总设计师(晚清则主要修缮和改建,以符合居住),因此很多设计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而这些趣味同样反映在他一生四万多首诗里。他还有很多诗本身就是为了某个建筑而作的,可以说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乾隆对清可轩的钟爱简非同一般,光是为这座殿宇题写的诗文,就多达48首,而且有很多都是直接镌刻在山石之上。
  这座大殿究竟哪里吸引着这位皇帝呢?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这座殿宇实际上就是乾隆为自己而建的一座神仙洞府。整个殿宇以自然山体作为后墙,房檐都是从山体上开始搭建,使得整个殿宇和后面的山体完美地融合成了一体。
  他在诗中说:“金山屋包山,焦山山包屋。”这两句说的是江苏镇江的两座寺庙,一座是金山寺,这座寺院由于规模极为宏大,使得游人从远处看去只见其寺,不见其山。而另一座焦山上面的定慧寺,则深藏在山凹中,需要仔细寻觅方可得见。乾隆对于这两处的看法却是“包屋未免俭,包山未免俗”,而他所营造的这座清可轩则是“山包屋亦包,丰啬适兼足”,可谓是恰到好处。如果这座殿宇能够留存至今,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意境。
  走进大殿,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阵清凉,里面所有的陈设,都是利用纯天然材质打造,而由自然山石所组成的后山墙上,则都是乾隆的题刻,包括位于正中间的“清可轩”三个字。

实感


  这个作业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所谓园林和所谓中国或本土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什么最打动人。因为大三时,我就参加过古典园林转译的课题,也是针对传统文化的命题来在当代建筑中进行对传统建筑空间和语言,乃至场所精神等更抽象层次的东西的转译。当时是要做一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校友中心,但我当时没能深刻地挖掘它,也没能和自己的体验与经历结合起来。更多的是想当然地去做一些手法上的操作,比如沿着坡道边走边看展览,最后来到茶室,就以为能复原园林中沿着路径攀爬假山,移步换景,最后来到一个休憩的小亭子的景象似的。但实际上作为观众,既体会不到路径和景观上的相似,也体会不到精神上的影射,更多的只是我一厢情愿地做法而已。
  那时候书上读的,听老师讲的,乃至自己总结的东西都差了一点“实感”,尤其在没有非常明确的功能的情况下,文化建筑就更容易做得很茫然,設计也多雷同。
  同时我也意识到,顶着“中国文化”的大帽子的时候,往往很难从一个纯粹的使用者或者体验者的角度出发去“纯真”地看待它。因此我觉得这次课题最宝贵的一点,无论是现场课还是自己去调研,就是通过沉浸在颐和园这个实体中,将“文化”与“自我”真正地相连。只有暂时放下文化包袱去看的时候,放弃那些试图去“复原”或“象形”的想法,才能真切地认识到它平易近人的一面。这也是我想在我们的文物中心中体现的一点。
  我们希望能为公众带来平易近人的体验,不背着沉重的包袱去一个名为“博物馆”的地方。所以我们除了有传统的展示、修复、库存空间之外,还增加了“遗产沙龙空间”。我用两个案例来和大家介绍沙龙空间。一个是法国卢浮宫的遗产沙龙,会召集所有的修复师,向公众展示修复技术以及展示古物的来由与制造,除修复师同行交流之外,更与公众爱好者交流。另一个是杭州的丝绸博物馆,会举办汉服沙龙,专家在这里发表考古成果,市民爱好者在这里穿着经考古所启发的自制古装,展示自己,并交流、贩卖。贩卖使得这个平台可以有收入,继续经营。
  在空间手法上,我们取材颐和园与它本身临摹的江南园林。大格局上,我们借鉴传统空间中的围和空间,并将基地由南北轴线转化隔出不规则的格网院落,每个院落都是独立的小世界。来者不知道其他院落长什么样,经过墙和量体之后,到达另一个小世界,刚好非常符合我们不同主题沙龙的需要。我们取材中国园林中围和空间内的元素配置,发现廊和亭是非常适合停留交谈的地方,并将这些元素转译成更抽象的语言。
  我的队友是来自台湾中原大学的交流生黄龙势,他在得知乾隆是以江南园林为蓝本修建清漪园时,去了一趟苏杭,想体会原汁原味的江南园林。在那里他正好遇到杭州丝绸博物馆举办的汉服沙龙,这正是我们希望能在我们的修复中心中实现的图景,说明中国很有举办这类活动的土壤。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德江一夜  你我本草木,不该相识  不该借这场雨  把彼此留在德江  留在山一程水一程的命里  我们得有孤独的勇气  甘于把一种角色,活得  恰如其分,诸如  贵阳、安顺、毕节、铜仁  甚至更远处的甲乙丙丁  或许偶尔遥遥相望  却又假装,不曾看穿  戏中人的身份  这一夜,德江无言  我们戴着傩面  在岸边对饮  直到体内注满涛声  我们耳语,有如密谈  说过的话,都消失在时光里  道真一夜  
我们始终相信一门课要建成统一的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探索期间需要包容很多问题。  从2017年开始,北航同学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一结束时,同学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学院继续学习,大二结束时在专业学院内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之后如果专业兴趣又是发生了改变,学生仍可进行专业转换。这也就是说,大学四年,学校完全尊重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  2017年6月,“北航学院”正式成立,统筹管理大类人才培养,下
零基础转行运营岗开挂指南  小安是北京某理工院校的文科研究生。确定了自己想找互联网运营岗方向的工作后,她在B站刷到名为“从0开始,转行互联网运营”的系列课程,成为她提升工作竞争力的“锦囊”。  这一系列互联网运营课程,是运营方向的入门级课程。看过课程视频,小安才明白原来做运营不仅仅是写个文案,拍个视频那么简单,新媒体运营的学问可大了。“要想做好这一行,必须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基本做事逻辑
编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战“疫”中,同学们体验了不同以往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这个可说是大学的最后一课上发言,大家讲述自己也聆听他人,回望成长也畅想未来,诉说不舍也憧憬起航。在临行前精心打包的毕业行囊里,有温馨的校园记忆、可爱的师生情谊、前辈的嘱托叮咛……厦门大学毕业典礼回望成长  关键时刻需要定力与坚持。记得大一时,一位老师跟我们讲: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群山之巅:一种是雄鹰,展翅高飞,扶摇万
从近代以来,这个区域所透射出的动荡和神秘感,让多数人望而却步的同时,也刺激了少数人探索的欲望。十九世纪时欧洲探险家们从近东到远东,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探险竞赛,在欧亚大陆腹地发现了一座又一座湮没于沙土之下的城池。既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开展活动的斯坦因、斯文·赫定和伯希和,也有更早在中东地区就已经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尼尼微、尼姆鲁德遗址的莱亚徳、博塔等人。正是两百年来不断的探索,才支撑了考古学
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几十年来,他潜心于中国画美学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地研究,并主张全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科毕业时在武大奥林匹克运动场上参加万人拨穗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仿佛转眼间,我已在意大利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这次,要经历一对一的“戴冠仪式”了。  意大利的毕业仪式与英美等都大相径庭。在这里,并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集体毕业典礼,因为意大利的高校中甚至没有“班级”。教授和教务委员会为每个毕业生专设“毕业答辩会”,当学生论文答辩通过的那一刻,即宣布其毕业,并为毕业生戴上象征着智慧
高考后的抉择——苦闷后的蜕变  2007年6月,无论气温怎样高,都没有办法把我从高考结束后的失落里带出来。从学校门口到教务处领录取通知书的那段路,从未像那日那样漫长。父亲用浓厚的四川方音劝我去拿通知书的时候,我的眼泪奔涌而出,我终究是没能考回四川故里去的,只觉得对不起父母这么些年的艰辛付出。父亲只说,新疆大学已经很不错了。我听了父亲的话,取回了装录取通知书的那个红色EMS文件袋。那个红色,晃眼到我
我在法国瓦朗西纳大学读东亚近代史,本该于2020年2月本科毕业,可由于毕业论文未通过,只得在接下来的秋季开学季重修,上半年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于是我搬到了巴黎,期望在大城市先找寻一份兼职工作。  可是疫情的突然到来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影响。我没法出门工作,闲散时间太多,就在网上浏览各种打折信息,想着在减价期间囤拨货也是好的。除了顶级的奢侈品牌,几乎所有品牌的服装、鞋子、包包都在疯狂减价
刘晓萍,诗人,作家,自由摄影人。2007年开始小说创作。曾获“《上海文学》2006年诗歌新人奖”。2015年获《诗刊》社、鲁迅文学院等机构颁发的“中国新锐诗人奖”。已出版诗集《失眠者和风的庭院》,电影笔记《极圈线上的湖水》。  1、诗歌是也必须是一门密学。对于像我这样怀有精神洁癖的人来说,评定一首诗的好坏就是由其守密程度而定的(包括节奏、气息和语言)。  2、诗歌理应设置“障碍”和“门槛”,以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