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并开发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教学体会。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教授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实验情境要素。实验中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如镁带燃烧、变色实验、爆炸实验等,实验现象引人注目。
二、运用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己在化学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例如,在讨论分子的运动时,我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常常拿出一瓶雪碧或可乐,请学生思考“打开汽水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并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学生会先分析问题再用实验去驗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又如,对于阶梯蜡烛先后熄灭的实验,教师可先完成实验,或播放动画,让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现象,实验完了后,教师就可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就会根据以前学过的氧气的性质――支持燃烧,认真思考,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本身也不能燃烧。而且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重。再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首先通过问题“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反思和评价整个探究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上来。因此,从化学史实入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开展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的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学生交流]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小组 1认为有人放火;小组 2认为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小组 3认为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失,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小组4认为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并且在应用中相互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情境问题深度要适度,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情境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教授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实验情境要素。实验中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如镁带燃烧、变色实验、爆炸实验等,实验现象引人注目。
二、运用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己在化学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例如,在讨论分子的运动时,我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常常拿出一瓶雪碧或可乐,请学生思考“打开汽水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并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学生会先分析问题再用实验去驗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又如,对于阶梯蜡烛先后熄灭的实验,教师可先完成实验,或播放动画,让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现象,实验完了后,教师就可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就会根据以前学过的氧气的性质――支持燃烧,认真思考,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本身也不能燃烧。而且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重。再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首先通过问题“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反思和评价整个探究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上来。因此,从化学史实入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开展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的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学生交流]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小组 1认为有人放火;小组 2认为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小组 3认为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失,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小组4认为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并且在应用中相互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情境问题深度要适度,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情境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