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生的礼仪普遍缺失,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活动、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来科学实施礼仪教育。
关键词: 中职生 礼仪教育 实施措施
自古以来,礼仪在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道德规范。礼仪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中职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又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当学生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时,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可使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新的发展机遇。可见,在现代社会中,职校毕业生包括礼仪素养在内的社会能力比其专业能力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这一点却往往被我们教育者忽略。
一、中等职校学生礼仪缺失及原因分析
我们教育过程与社会的调查反馈都反映出当前中职毕业生基本社会礼仪、职业交往礼仪的严重缺失,反映出中等职校礼仪教育的缺失或是不完整,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除了在相关专业根据课程要求开设职业礼仪课程外,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些基本的礼仪教育活动,但就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这两大目标而言,我们的礼仪教育还存在着问题,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礼仪教育未能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实践中,中等职校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学生行为的专项活动,如我校每学期开展“行为习惯训练月”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匡正学生不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等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从礼仪教育的角度看,这些活动仅仅是起到“纠偏”作用,离礼仪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着很大差距。通过德育管理的渗透进行零星的文明礼仪教育,在实践中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当代中职生礼仪教育缺失问题。
2.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极为薄弱。一方面,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生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家庭教育不力是造成当前包括中职生在内的青少年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小皇帝”的家庭氛围中,子女是长辈关注的焦点和家庭的绝对中心,造成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任性、自我中心的倾向,与礼仪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又往往过度依赖学校教育,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在品行道德上,对于礼仪修养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家长本身礼仪修养不高,不能以身示范,更是直接导致了学生养成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3.全社会范围内对礼仪规范的遵守普遍不够,对学校礼仪教育形成不良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场合对人们的礼仪要求越来越高,讲究文明礼仪日益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活中各种不遵循礼仪规范,不尊重社会公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影视媒体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不文明信息,甚至一些成年人对一些礼仪行为还进行讥笑,许多陈规陋习一时也难以改变,这些对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践行礼仪规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推进。
二、构建中职礼仪教育的体系
结合实际,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培养总目标的指引下,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和礼仪教育内容。
1.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
礼仪以生活为基础,为人们提供思想观点正确而富有实效的礼仪规范、方法技巧和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以尊重、自律、平等、友善、谦恭、关爱、适度等为核心精神。中职生应掌握必备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社交场合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具备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具备强烈的礼仪意识和情感,逐渐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择和树立理想人格作为自己修养的楷模;养成遵守和坚持礼仪的习惯,真正达到知行合一,使遵守礼仪行为成为日常习惯。
2.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内容。
中职礼仪教育的内容,不是指专业教学意义上的社会职业礼仪,而是符合中职生能力的礼仪课程,具有通用性、普遍性、时代性等特征。课程内容是在中职生律己、待人处事、公共场合等方面最需要、最常用、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因此,不难得出中职生礼仪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架:一是基于古今中外礼仪的基本概况和礼仪的核心精神,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礼仪认知和礼仪情感,使其树立学礼仪的信念。二是基于学生的身份,传授恰当的仪容仪表、得体的仪态和语言礼仪知识。三是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的礼仪。学生在校活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礼仪,如与老师、同学相处,课堂、食堂、图书馆等各种场所,升国旗、集会、接待来宾等活动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营造和谐校园。四是基于家庭生活的礼仪,与长辈、亲友、邻里之间,培养家庭责任感。五是基于中职生可能参与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礼仪,如宴会礼仪。六是基于中职生未来面对的职业活动方面的一般礼仪,帮助他们适应职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促进终身发展。
三、中职礼仪教育的实施措施
礼仪教育的实施一定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达到知行合一。具体实施可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从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日常礼仪习惯养成三方面来进行。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礼仪技能;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精神,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但特别要指出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靠照本宣科、“满堂灌”、死记硬背达不成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参与式、互动式效果会更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观察、揣摩、小组模拟、矫正等手段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礼仪知识和技能,以行为导向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2.专题教育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可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来强化教学效果。常用的礼仪教育活动有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等,专题活动可让学生系统了解礼仪知识,体验礼仪的核心精神,牢牢掌握一些礼仪技能。我校近几年每年举行“文明礼仪训练月”活动,很好地推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学生的礼仪水平提高较快,校园呈现出和谐友好的氛围,社会反响好。
3.日常礼仪习惯养成。
把礼仪规范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细化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细化到班级考核中,细化到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中。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得礼仪规范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我校每学期组织“文明礼仪百分赛”活动,长期训练学生的礼仪行为,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队”,不断矫正其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全过程进行礼仪培训,把课堂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礼仪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成学生的道德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2000.
[2]李霞.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康师专学报,2005.4.
关键词: 中职生 礼仪教育 实施措施
自古以来,礼仪在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道德规范。礼仪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中职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又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当学生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时,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可使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新的发展机遇。可见,在现代社会中,职校毕业生包括礼仪素养在内的社会能力比其专业能力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这一点却往往被我们教育者忽略。
一、中等职校学生礼仪缺失及原因分析
我们教育过程与社会的调查反馈都反映出当前中职毕业生基本社会礼仪、职业交往礼仪的严重缺失,反映出中等职校礼仪教育的缺失或是不完整,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除了在相关专业根据课程要求开设职业礼仪课程外,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些基本的礼仪教育活动,但就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这两大目标而言,我们的礼仪教育还存在着问题,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礼仪教育未能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实践中,中等职校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学生行为的专项活动,如我校每学期开展“行为习惯训练月”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匡正学生不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等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从礼仪教育的角度看,这些活动仅仅是起到“纠偏”作用,离礼仪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着很大差距。通过德育管理的渗透进行零星的文明礼仪教育,在实践中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当代中职生礼仪教育缺失问题。
2.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极为薄弱。一方面,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生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家庭教育不力是造成当前包括中职生在内的青少年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小皇帝”的家庭氛围中,子女是长辈关注的焦点和家庭的绝对中心,造成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任性、自我中心的倾向,与礼仪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又往往过度依赖学校教育,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在品行道德上,对于礼仪修养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家长本身礼仪修养不高,不能以身示范,更是直接导致了学生养成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3.全社会范围内对礼仪规范的遵守普遍不够,对学校礼仪教育形成不良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场合对人们的礼仪要求越来越高,讲究文明礼仪日益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活中各种不遵循礼仪规范,不尊重社会公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影视媒体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不文明信息,甚至一些成年人对一些礼仪行为还进行讥笑,许多陈规陋习一时也难以改变,这些对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践行礼仪规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推进。
二、构建中职礼仪教育的体系
结合实际,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培养总目标的指引下,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和礼仪教育内容。
1.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
礼仪以生活为基础,为人们提供思想观点正确而富有实效的礼仪规范、方法技巧和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以尊重、自律、平等、友善、谦恭、关爱、适度等为核心精神。中职生应掌握必备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社交场合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具备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具备强烈的礼仪意识和情感,逐渐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择和树立理想人格作为自己修养的楷模;养成遵守和坚持礼仪的习惯,真正达到知行合一,使遵守礼仪行为成为日常习惯。
2.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内容。
中职礼仪教育的内容,不是指专业教学意义上的社会职业礼仪,而是符合中职生能力的礼仪课程,具有通用性、普遍性、时代性等特征。课程内容是在中职生律己、待人处事、公共场合等方面最需要、最常用、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因此,不难得出中职生礼仪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架:一是基于古今中外礼仪的基本概况和礼仪的核心精神,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礼仪认知和礼仪情感,使其树立学礼仪的信念。二是基于学生的身份,传授恰当的仪容仪表、得体的仪态和语言礼仪知识。三是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的礼仪。学生在校活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礼仪,如与老师、同学相处,课堂、食堂、图书馆等各种场所,升国旗、集会、接待来宾等活动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营造和谐校园。四是基于家庭生活的礼仪,与长辈、亲友、邻里之间,培养家庭责任感。五是基于中职生可能参与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礼仪,如宴会礼仪。六是基于中职生未来面对的职业活动方面的一般礼仪,帮助他们适应职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促进终身发展。
三、中职礼仪教育的实施措施
礼仪教育的实施一定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达到知行合一。具体实施可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从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日常礼仪习惯养成三方面来进行。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礼仪技能;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精神,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但特别要指出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靠照本宣科、“满堂灌”、死记硬背达不成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参与式、互动式效果会更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观察、揣摩、小组模拟、矫正等手段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礼仪知识和技能,以行为导向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2.专题教育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可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来强化教学效果。常用的礼仪教育活动有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等,专题活动可让学生系统了解礼仪知识,体验礼仪的核心精神,牢牢掌握一些礼仪技能。我校近几年每年举行“文明礼仪训练月”活动,很好地推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学生的礼仪水平提高较快,校园呈现出和谐友好的氛围,社会反响好。
3.日常礼仪习惯养成。
把礼仪规范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细化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细化到班级考核中,细化到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中。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得礼仪规范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我校每学期组织“文明礼仪百分赛”活动,长期训练学生的礼仪行为,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队”,不断矫正其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全过程进行礼仪培训,把课堂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礼仪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成学生的道德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2000.
[2]李霞.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康师专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