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质健康标准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耐力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的重要性,利用各種宣传方式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形成合力,扩大“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争取获得更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能够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唤起人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关注。
  关键词: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体质;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原因
  1.1学校社会教育体系“重文轻体”现象累积
  学校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缘故,许多小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依旧存在着体育课为副科的观念,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文化素质教育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小学校里,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家庭“望子成龙”的思想过于偏激,认为体育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利用空余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观念守旧落后,从而剥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过多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阻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发展。
  1.2体育师资力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关键,开展一节生动的体育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以及感染力。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小学体育师资队伍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多数教师均为本科学历。然而在教师数量配备和性别比例上没有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标准,有70%以上的学校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工作量偏大,科研意识比较淡薄,职后培训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一些体育教师只是注重开发学生的体能、专项技术,片面强调竞技项目的发展,忽略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些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强调休闲性、娱乐性,忽视了激发学生的竞赛性培养,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变得散漫无组织。
  1.3体育硬件设施落后制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条件。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合格校园建设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场地、器材配备的目录进行规范建设,各类学校至少有一个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和一些必备的体育器材。目前,大多数小学校由于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不齐全,体育器材过于陈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选择的体育项目就相对受到限制。同时,学校部门将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文化课教育上,忽略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更新,阻碍了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2.1强化考评,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落实阳光体育活动长效开展机制,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工作责任,规范管理制度,把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内容,把上好体育课,指导学生锻炼作为体育教师评先树优的依据,把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推动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开展、深入发展。一是定期对班级阳光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进行总结并奖励。二是对阳光体育评比中优秀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评优,晋级时优先。三是每学期评比阳光体育先进班级、个人,并奖励。四是设立阳光体育活动创新奖。五是将阳光体育活动的评比结果纳入相关教师绩效考核中。同时对不负责任的人员,坚决给予处罚。
  2.2提升体育教师的主体存在感,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施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客观地来讲,一些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缺乏,受排挤现象严重,让体育教师缺乏主体感和存在感。针对这样的现象,学校应按课时比例重新分配体育教师数量,保证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客观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讲,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应加强自我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但要参加职前培训,还要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师培训和考核制度。同时,学校应尽量平衡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培训、待遇以及职称评定等差别,鼓励体育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增加经费投入,提高体育场地设备。
  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场地,体育场地设施的好坏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公民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其次,教育部分要提高对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这一现状的重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监督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第三,学校方面应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使用功能,完善体育场地设备的建立,增强对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注重安全措施的开展。
  2.4加强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健康知识教学。
  知识是提供行为与智力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足够的体育知识,才能独立进行体育锻炼。而那些健康原理很难在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中穿插进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讲授中缺乏系统性,取得的效果不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就应该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体质和生命的关系。
  要使《标准》的实施工作和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校条件和自身实际经常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高,便于班级开展。学校应有组织地安排适当的晨练,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开展丰富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健身活动。
  三、结束语
  通过教师队伍的整合与改进,提升教师的主体存在感,创新体育课程,吸引学生融入到体育课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完善各种体育设备的建设,使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可以选择各种锻炼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只有经过各方的合作努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才能更好的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的、直观的、显性的。阳光体育工作的实施不能只是应付型的,而是应该明确目的,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工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气氛,在阳光体育的沐浴下,积极投身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寻觅温暖学生心灵的阳光体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2,(18)。
  [2]钱平。阳光体育运动多层次培养目标的设计与实现[J]。搏击(武术科学),2012,(9)。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对提高大学生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探索和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提高校园文化质量,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对当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摘要:芭蕾舞是一种对技能要求高、工底要求深的形体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基本功的强加训练,还要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同时使它们相融合,以便更准确的表现内心的一种真实思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它的艺术价值。本文就芭蕾舞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字: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834  芭蕾舞在我们的眼中高雅而美丽,是一种艺术价值极高的形体艺术。芭
目的:  介绍3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开门不佳患者的翻修治疗情况。  方法:  3例于外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开门不佳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3岁(53-61岁);初次手术诊断分
摘要:本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融入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分析了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并提出了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优秀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学生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认识水平。  关键词:体育习惯,小学体育教学,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3.9]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思想和观念形成的最
目的:建立内毒素耐受幼鼠模型,研究内毒素耐受幼鼠肝脏组织TLR4(Toll样受体4)/Myd88通路上正性因子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及负性因子Toll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