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是我国民生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318-01
1我国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民生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农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载体,若不积极转变农业经济模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实现国民收入,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加。通过积极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值,同时能够减少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順利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农业生产现状促使我国必须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化肥、农药、饲料等科技制品在农业中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加重,如果不及时采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因此,实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一)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慢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农业补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策略,使得大量的农业资源流人工业和城市当中,导致城乡二元化结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口收入,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进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迟缓。
(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村经济在结构布局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以农业为主导发展方向的农村经济,在种植结构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种植结构单一化,种植作物科技含量低,缺少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不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培育,丰富作物种类。另外,所种植农作物的附加值较低,不利于农民的增收。其次,林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过低缺少具有地区特色的企业,或者龙头企业,现有的农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缺乏竞争力。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保证,无法占据较好的市场份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乏开拓新的产业经济的意识,整体经济布局保守落后,缺少打开局面的勇气。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农产品实现深加工,获取较好的产品附加值,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农业灌溉用水低效率的使用及乡镇企业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空气以及水源的污染十分严重;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候,不合理的使用肥料、化学药剂等,导致土壤的严重污染;第三,为了增加收入,农民不合理的开采土地,导致非农占地的失控,导致大量土地的荒漠化及贫瘠化,促使可耕用地大量的减少,地下矿产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第四,严厉的计划生育措施并不能遏制农村社会的高生育倾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均占有的耕地、水、矿产资源等呈现加速减少的趋势,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农业投入不足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不断加大投入,以保证农业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动力,并取得先进技术的支撑,而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资金投入还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农民的年收入偏低现象,致使许多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而不愿死守效益低下的土地,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另外,农村中一些乡镇企业因得不到足够的扩产资金,整体效益较为低下,员工的工资低难以留住技术人士,阻碍了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其一,我国农产品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机械化效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其二,由于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农产品的综合指标也不高;此外,农村信息化闭塞,无法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导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不合理,严重时导致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第一,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严禁为增加经济收入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第二,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环境问题,例如可采取退耕还林、防沙治土的措施等,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副产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降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进而降低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应加快农村网络的布置尽量让农民有条件通过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工具,及时关注和了解当下的农业发展动态,能对农业整体的发展趋向有基本的判断。首先,借助网络信息对外加快农产品的推广力度,避免农产品的大投入、低收益现象,尽量通过减少对外销售运费,以及搜取更好的销售途径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整体收益。其次,通过丰富的网络农业信息,及时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或农业项目,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布局,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首先,应不断丰富农作物种植种类,引进富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品种。同时,应尽量种植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的、高效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另外,还应不断挖掘农作物的附加值,尽可能将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后,再行出售,增加农作物的经济收益。其次,应合理分配农业、林牧业以及乡镇其他类型企业的比例,适当增加林牧业的比重,并加快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以不断促进整个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另外,应积极开辟新型的第二、三产业领域,以在现有农村条件下,最大化挖掘农村资源,寻求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再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走一条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改变旧有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通过物资投入日趋集约化、生产方式日趋集约化、管理方式日趋集约化等方式,促进现有农业经济逐渐向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通过不断树立市场化发展意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采取更多的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
要对农村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应积极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比例,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尽可能的留住农村劳动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外还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乡镇企业,通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尽量留住技术人员,进而促进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1/2以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还能积极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农业投入以及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318-01
1我国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民生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农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载体,若不积极转变农业经济模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实现国民收入,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加。通过积极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值,同时能够减少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順利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农业生产现状促使我国必须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化肥、农药、饲料等科技制品在农业中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加重,如果不及时采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因此,实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一)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慢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农业补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策略,使得大量的农业资源流人工业和城市当中,导致城乡二元化结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口收入,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进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迟缓。
(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村经济在结构布局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以农业为主导发展方向的农村经济,在种植结构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种植结构单一化,种植作物科技含量低,缺少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不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培育,丰富作物种类。另外,所种植农作物的附加值较低,不利于农民的增收。其次,林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过低缺少具有地区特色的企业,或者龙头企业,现有的农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缺乏竞争力。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保证,无法占据较好的市场份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乏开拓新的产业经济的意识,整体经济布局保守落后,缺少打开局面的勇气。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农产品实现深加工,获取较好的产品附加值,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农业灌溉用水低效率的使用及乡镇企业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空气以及水源的污染十分严重;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候,不合理的使用肥料、化学药剂等,导致土壤的严重污染;第三,为了增加收入,农民不合理的开采土地,导致非农占地的失控,导致大量土地的荒漠化及贫瘠化,促使可耕用地大量的减少,地下矿产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第四,严厉的计划生育措施并不能遏制农村社会的高生育倾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均占有的耕地、水、矿产资源等呈现加速减少的趋势,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农业投入不足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不断加大投入,以保证农业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动力,并取得先进技术的支撑,而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资金投入还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农民的年收入偏低现象,致使许多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而不愿死守效益低下的土地,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另外,农村中一些乡镇企业因得不到足够的扩产资金,整体效益较为低下,员工的工资低难以留住技术人士,阻碍了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其一,我国农产品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机械化效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其二,由于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农产品的综合指标也不高;此外,农村信息化闭塞,无法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导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不合理,严重时导致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第一,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严禁为增加经济收入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第二,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环境问题,例如可采取退耕还林、防沙治土的措施等,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副产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降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进而降低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应加快农村网络的布置尽量让农民有条件通过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工具,及时关注和了解当下的农业发展动态,能对农业整体的发展趋向有基本的判断。首先,借助网络信息对外加快农产品的推广力度,避免农产品的大投入、低收益现象,尽量通过减少对外销售运费,以及搜取更好的销售途径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整体收益。其次,通过丰富的网络农业信息,及时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或农业项目,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布局,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首先,应不断丰富农作物种植种类,引进富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品种。同时,应尽量种植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的、高效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另外,还应不断挖掘农作物的附加值,尽可能将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后,再行出售,增加农作物的经济收益。其次,应合理分配农业、林牧业以及乡镇其他类型企业的比例,适当增加林牧业的比重,并加快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以不断促进整个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另外,应积极开辟新型的第二、三产业领域,以在现有农村条件下,最大化挖掘农村资源,寻求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再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走一条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改变旧有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通过物资投入日趋集约化、生产方式日趋集约化、管理方式日趋集约化等方式,促进现有农业经济逐渐向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通过不断树立市场化发展意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采取更多的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
要对农村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应积极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比例,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尽可能的留住农村劳动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外还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乡镇企业,通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尽量留住技术人员,进而促进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1/2以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还能积极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农业投入以及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