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办法。方法:将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我院进行检验的300例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比例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之后依据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结果:经检验可知,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例数共29例,其中主要包括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非标准痰等。结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非标准痰是导致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临床检测人员需要依据上述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改进办法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19-02
进行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疾病程度,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伴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检测人员能够对病理过程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1]。临床微生物标本的主要监测过程分为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等过程,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将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出现检验不合格因素,进而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2]。因此为有效的消除上述不良情况,需要对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明确,从而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3]。本文将探讨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我院进行检验的300例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男121例,女179例,主要包括92例分泌物标本、89例血液标本、70例尿液标本、49例痰液标本。纳入标准:均符合微生物检验标准。
1.2方法
由专业的检验科人员按照检验标准对标本进行检查,对培养标本情况进行核对,并对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检测分析及复查等情况予以评估,对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详细记录,最后对采集标本的类型及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之前,患者寒战时或发热初期采血。(2)采血部位:采集外周静脉血,不建议采用动脉血或通过血管内导管采血。(3)采血量:成人患者通常每个部位采集15-20ml血液,两个部位共采集30-40ml血液。对于新生儿及1岁以下体重低于4kg的儿童患者,一次抽血0.5-1.5ml。对于1-6岁儿童,每年龄增加1岁,增加1ml计算采血量,对于体重在15-40kg的儿童,共采血10-20ml。(4)血培养瓶的选择:一次静脉穿刺采取的血液分别注入需养瓶和厌养瓶进行培养。(5)运送要求:收集了血液标本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要超过2小时。
痰培养的标本采集:患者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于灭菌容器内加盖,2h内送检。
中段晨尿培养的样本采集:晨起后清洁外阴,排弃前段尿液,留取中段年10-15ml于灭菌容器内加盖,2h内送检。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前3天之后留取尿液样本。
大便培养的样本采集:患者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或粘液部位的粪便2-3g或液体粪便2-3ml盛于无菌加盖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2h内送检。
1.3观察指标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
2结果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
经检验可知,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例数共29例,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非标准痰等,具体见表1。
3讨论
进行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对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疾病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临床检测过程中,其中的某些环节将会出现差错,进而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最终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与总结可知,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分泌物标本。对于分泌物标本而言,导致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即为检验科人员并未具有较强的无菌操作观念,进而在收集样本的过程中使样本发生污染,更为严重的将会出现耐药菌等不良情况,同时病原学诊断不符合实际病原菌感染现象[4]。②血液标本。对于血液标本而言,正确的采集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败血症的诊断时,则需要依据血培养对药物过敏试验进行确定。然而在实际的样本收集过程中,导致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即为部分检验人员未能够采集足量的血液样本,同时在储存过程中未能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而使其出现被污染现象。③尿液标本。对于尿液标本而言,导致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即为采集人员在采集患者的样本后并未能够在第一时间送检,并且赶在储存过程中并未按照正确方式,因而导致样本出现被污染情况。④痰液标本。对于痰液标本而言,导致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即为未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标本进行留存,从而导致痰液中残留唾液,使样本出现被污染现象[5]。
在明确上述不合格的因素之后,检验人员需要依据上述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具体包括如下方面:①加强对检测人员与采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自身素质。针对经验不足或缺乏检验意识的检测人员与采集人员,管理人员需要为其发放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同时专业人员需要进行亲自的示范,以便能够提升检测人员与采集人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提升检测人员与采集人员对采集样本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严格的送检教育,以便为提升样本的质量提供可靠保障。②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检验前,检验人员需要加强同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听取临床医师的相关建议,以便能够对检验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予以及时良好的纠正,进而有效的提升检验质量[6]。③管理人员加强对采集样本手册的完善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采集样本手册,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患者样本采集前的准备、采集样本具体方法、檢测时间及注意事项,将其发放到所有的检验人员与采集人员的手中,以便能够使其熟知相关的内容,进而能够为医师提供准确的临床咨询服务。④检验科与采集科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需要协助检验科与采集科的负责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标本采集及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合理性,为提升检测质量提供保障。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例数共29例,并且主要的不合格因素为标本污染,其次为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非标准痰等,因此需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非标准痰是导致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临床检测人员需要依据上述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英,夏学红.4605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2]鲁雪娟,李洋.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分析与对策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5):230-231.
[3]赵世清.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88-289.
[4]安立峰,杜新颖.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26(4):129-130.
[5]査卫琴.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23-225.
[6]马建飞,郭超良,李刚.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