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需要穿插写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简要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意识的理论依据,并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意识的理论依据
从信息加工上来看,阅读属于信息输出过程,而写作则属于信息输入过程。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想要进行信息加工,需以意识为基础,这也提示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写作意识主要借助写作来表达内心思想的主动心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写作意识,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为写作提供技巧、情感表达的支撑。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则是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可帮助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写作材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是可行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意识进行培养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为写作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想要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就需要学生从阅读内容中汲取对写作有用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合理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并且在阅读中进行积极思考。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字词、科学术语及难解句子的时候要自我提问,并进行思考。如文章中的“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针对这段内容,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我提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兴奋与自豪?在自我质疑后,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得出学生们是因为父母记得自己的生日并为自己感到骄傲而自豪。学生继续往下面进行阅读,采用同上面一样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将其圈画出来,及时请教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以获得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先用父母记得自己生日来表达学生的自豪之后,再写作学生不记得父母生日,采用反差对比的方式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冲击,让文章的情感表达得立体形象。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写作,以自己生活经历为素材,参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此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消化所学阅读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二)挖掘语文阅读中的写作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意识进行培养,可采用在教学中渗透写作内容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仔细解析文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时,文章中作者对荷花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详细介绍了荷花各种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关于这一内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写作资源,比如在课堂中讲解完第二段关于荷花的描写后,可以在分析段落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让学生即刻写作,写作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过的物体。比如有学生对“水葫芦”进行描写:狭小的池塘中,水葫芦已经生长了不少,一个个紧挨着,像一排排军队。散开的几片绿叶中间,有一个似葫芦般的物体直立着,有的外边已经泛黄,有的则还是绿油油的,散发着自然的气息。通过这样的即时写作,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语文写作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借助不断的阅读与写作练习,找出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为学生输送不同类型的文章,从记叙、抒情到哲理类的文章,以此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写作,以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及其中心意旨,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新内容,通过动态与试听画面的创新组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的有效刺激,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使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恰当的教学情境感染下,焕发出强烈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愿望,并在潜移默化的人文文化感召下,产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科学构建以创新教育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生动逼真地把当时的创作情境再现出来,形象生动地说明作者的创作动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有效地理解课文的全部内容,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主旨。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为例,进行了大量实践。诗歌是以抒发诗人感情为主的,诗人借助能够诉诸语言文字的形象,抒发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诗人在此过程中构筑和传递的是一种饱含思想感情的意境,这些意境又是由一个个鲜活、形象、美感的意向组成的。诗人激烈而丰富的感情,必须通过富有深刻意蕴的形象重新组合,构成一种鲜明的独特的意境,而这种种意境诗人又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对于古诗中的情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凭借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其效果远远不如用视听画面进行直观教学要好,在课堂上仅靠语言描述意境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关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与写作间的紧密联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积極主动地进行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及写作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写作意识及养成主动写作的良好习惯,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责编 侯 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意识的理论依据
从信息加工上来看,阅读属于信息输出过程,而写作则属于信息输入过程。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想要进行信息加工,需以意识为基础,这也提示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写作意识主要借助写作来表达内心思想的主动心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写作意识,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为写作提供技巧、情感表达的支撑。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则是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可帮助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写作材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是可行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意识进行培养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为写作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想要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就需要学生从阅读内容中汲取对写作有用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合理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并且在阅读中进行积极思考。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字词、科学术语及难解句子的时候要自我提问,并进行思考。如文章中的“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针对这段内容,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我提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兴奋与自豪?在自我质疑后,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得出学生们是因为父母记得自己的生日并为自己感到骄傲而自豪。学生继续往下面进行阅读,采用同上面一样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将其圈画出来,及时请教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以获得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先用父母记得自己生日来表达学生的自豪之后,再写作学生不记得父母生日,采用反差对比的方式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冲击,让文章的情感表达得立体形象。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写作,以自己生活经历为素材,参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此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消化所学阅读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二)挖掘语文阅读中的写作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意识进行培养,可采用在教学中渗透写作内容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仔细解析文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时,文章中作者对荷花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详细介绍了荷花各种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关于这一内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写作资源,比如在课堂中讲解完第二段关于荷花的描写后,可以在分析段落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让学生即刻写作,写作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过的物体。比如有学生对“水葫芦”进行描写:狭小的池塘中,水葫芦已经生长了不少,一个个紧挨着,像一排排军队。散开的几片绿叶中间,有一个似葫芦般的物体直立着,有的外边已经泛黄,有的则还是绿油油的,散发着自然的气息。通过这样的即时写作,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语文写作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借助不断的阅读与写作练习,找出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为学生输送不同类型的文章,从记叙、抒情到哲理类的文章,以此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写作,以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及其中心意旨,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新内容,通过动态与试听画面的创新组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的有效刺激,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使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恰当的教学情境感染下,焕发出强烈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愿望,并在潜移默化的人文文化感召下,产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科学构建以创新教育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生动逼真地把当时的创作情境再现出来,形象生动地说明作者的创作动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有效地理解课文的全部内容,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主旨。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为例,进行了大量实践。诗歌是以抒发诗人感情为主的,诗人借助能够诉诸语言文字的形象,抒发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诗人在此过程中构筑和传递的是一种饱含思想感情的意境,这些意境又是由一个个鲜活、形象、美感的意向组成的。诗人激烈而丰富的感情,必须通过富有深刻意蕴的形象重新组合,构成一种鲜明的独特的意境,而这种种意境诗人又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对于古诗中的情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凭借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其效果远远不如用视听画面进行直观教学要好,在课堂上仅靠语言描述意境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关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与写作间的紧密联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积極主动地进行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及写作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写作意识及养成主动写作的良好习惯,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