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应该“磨”什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进行,磨课成为学校教研中常见的活动。磨课通过集体智慧让教学设计更优化,教学效率最大化,精备、精研、精改、精上,将教学活动上升为教师自觉的专业化行为,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教师团队在教研活动中激烈地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反复锤炼,执教者以及参加磨课的教师都会有巨大的收获。而当前许多磨课活动如火如荼,但在磨课时究竟“磨什么”,需要侧重于什么,很多教师却存在模糊的认知,磨课实效性有待于提升。因此,明确磨课“磨什么”非常有必要。
  第一步:“磨”教材解读——教什么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以往的“学课文”走向“学语文”,回归到语文本位。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更关注的是教学设计,甚至是更关注上课后的反复讨论打磨教学环节。其实,对教材进行文本细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教材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磨课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明确“教什么”,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取舍。磨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讨论,教师在与学科组同事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碰撞,立足于文本,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文本有哪些学的价值,最后通过大家的筛选,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取舍,确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才能让教学更高效。
  很多教师都会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学生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基于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那么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一是精读“家贫著书”部分,感悟信念,二是品读“从头再来”部分,成就信念。而如果认真研读教材,基于“学语文”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上面的教材解读更接近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而不是基于语文本位的学习。磨课时大家通过讨论确立了重点教学内容:一是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重点句段,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二是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磨课大家确立了“理解”和“表达”两个侧重点,更好地体现语文课“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确立“教什么”,不可过度求新求异,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磨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驾驭文本的能力,在教学时从新的角度去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对教材过度解读的现象,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有其价值,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课文课程学科的特点,需要把握好解读教材的“度”。
  第二步:“磨”学情分析——怎么学
  磨课时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往往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了充分的预习,是以预习为起点进行的教学,还是在完全空白状态下进行的教学。起点不同,那么学习的内容也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就不同。过去我们常说,学生已经懂了的无须教,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自己学会的无须教,这是上课的常识,正因为是常识,最容易被忽略。磨课时教师团队聚在一起,看似讨论得很热闹,其实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就如同盲人摸象,被自我设置的障碍遮蔽掉了最有效的信息。
  其实,磨课本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师”的部分,一部分是“生”的部分。“师”需磨教材解读、磨教学策略、磨板书设计、磨作业布置、磨教学基本功,而“生”的部分则需要磨学习起点、学生的喜好、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参与状态等等。磨课时,需要把这两部分分成两个板块进行,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进来。磨课团队在执教班级内选择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代表,与学生进行互动,就预习情况、教材设计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二次磨课时则对教师上节课的执教情况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去交流,可以设计成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给学生。第一次磨课是了解预习情况和学生已有知识起点的问卷;第二次磨课是关于课堂状态的调查,例如参与度、读书情况、理答难易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教师的课堂表现等,用学生能懂的文字,让学生参与调查,了解课堂实情;第三次磨课则可以就课堂可以改进的环节、课堂的整体效果、学生学习的质量等方面开展调查。
  这样的磨课,就会把更多的工夫集中到对学生学情的关注上来,进行教学预设时就会变教师组织教学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教学环节时,就会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第三步:“磨”教学设计——怎么教
  经过聚焦后,反复思考提炼出的问题,要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搭船的鸟》(统编本三上)一课,第一次磨课后试教,发现课堂中学生启而不发,问题提得多,学生回应少。第二次磨课时教师就聚焦这一问题,就提问的有效性做了讨论研究。一是提什么問题,二是问题的质量,三是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提问。最终梳理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减少问题数量,由原来的十几个问题减少成三个问题:(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趣?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用得特别妙?(3)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的动物或植物,可以简单写一写,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相当于一次说话训练,即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在学生有了前面的课堂铺垫后,就会围绕着趣事,模仿作者使用一些动词去进行描述。
  教师团队通过磨课修改了教学设计,梳理出了主要问题,先理解课文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留心周围的事物,先理解,后迁移运用。教学时化繁为简,抓住几个关键问题提问,这样就把更多读书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这时的教才有价值。
  磨课时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了课堂实际,直指关键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而能解决这一类的疑难,触类旁通,有效解决这一类教学中疑难的问题,改进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第四步:“磨”思想碰撞——怎么改
  参加了不少磨课活动,很多次都有同样的情况,一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十几个人甚至能提出来二十几个建议,每一个意见都吸纳,一节课就40分钟,那这课上起来简直就是大杂烩。所以,磨课讨论后,一定要再次梳理,主持人把主要的观点陈述罗列出来,再削去杂枝旁干,集中就几个问题进行再讨论。有效的磨课能让大家积极思考,反思不足,教学智慧得以彰显。所以磨课应提倡积极有建设性的辩论,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争执不休。求同存异与各抒己见之间并不矛盾,需要磨课团队成员对磨课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邀请专家或领导参加的磨课活动,专家或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看法,磨课的结果就会以专家或领导的意见为定论。其实不然,专家和领导没有参与磨课的全过程,并没有前期大家磨课的体验和经历,也需要听一听大家的意见。磨课时需要将前期的准备和积累过程告诉给他们,更有利于专家或领导从整体去考虑磨课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磨课的高效。
  磨课完毕,要有结论性的成果,达成几条共识。大家都知道从哪儿下手改进教学,明确改什么,哪些必须要改,哪些地方只需要在原有的预设教案上调试,哪些课堂过渡语言需要完善,教学课件的哪个地方不恰当需要修改。知道怎么改,改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磨出味道,磨出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茌平县振兴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广东农村劳动力培训通过考核最高获1900元补贴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通知,本省户籍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单项职业能力培训、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关证书的,可享受一次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贴最高可达1900元。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职业技能鉴定舞弊最高罚5万元  为了防止职业技能鉴定作假,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即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考量对象。如何才能将阅读教学落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彰显差异,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的补给往往并不是学生之所“需”。王荣生教授说过:“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语文
文言文言简意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文言文的学习,这是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培育的需要,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利用好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呢?  一、练习仿写,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所谓“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就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和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人的语言积累
活动    省教育厅与清远市共建现代职教体系改革试验区    2009年12月31日,省教育厅与清远市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验区揭牌暨市公共实训中心和新职校奠基仪式在清远市隆重举行。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副厅长叶小山出席仪式。罗伟其与清远市市长徐萍华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书。  据介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验区将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以清远市人民政府为主体,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写字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写字的规则要求,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这些语文要素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写字教学指导提供了有效的凭借与依据,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好帮手。第一学段正是学生学习写字的起始阶段,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与书写规则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才更有效呢?  一、依托教材文本,引領学生科学
《走月亮》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吴然。文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整篇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童真童趣,深受儿童喜爱。“走月亮”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主要是指在有月亮的晚上,人们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等。“走月亮”不是指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有心事地在月光下沉思,而是指特意到月光下游玩等,给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感觉。本文语言优美,如诗如画,是值得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演”“创”习作教学是一种新的训练形式,伴随着困惑、迷茫,同時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大家一边实践一边摸索。  一、“演”“创”在习作中的定位  “演”,就是表演、演出,“创”是创新、创意、创作。如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可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可视可感,既启迪了思维,又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对感兴趣的方面有较深的情感体会,学生就会情动而辞发,激活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拉开序幕的。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王爷”习俗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    扫尘:  祭灶过后,人们正式做迎接过年的准备。“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洗浴: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民间洗澡、洗衣。除去一年晦气,准备迎春,也称“洗福禄”。
朗读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如何让学生学会朗读技巧,爱上朗读,形成朗读能力呢?教师可以从挖掘教材找训练点、讲解示范与训练相辅相成、设立奖项激励训练、深入理解有感而发等方面去指导学生。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朗读。究其原因归纳有二:或是不敢,或是不愿,即胆怯和惰性。朗读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训练,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朗读、
《曹冲称象》(统编本二年级上册)主要描写了曹冲称象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赞扬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过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进行对比,来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美好品质。但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单纯的文字描述形式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活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呢?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图像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方法,化抽象为直观,化陌生为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