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基础教育方面,中国人仍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而西方人则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教学理念的差异导致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方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各种差异来探索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基础教育;差异;教育理念;传统文化;表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重实践取向,而西方人重科学取向。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在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强度,都与国外的学校尤其是美国创建的进步教学法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西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一种自我表现的愿望和技能,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学校却很少提倡这种愿望和技能。西方人重视自我表现,这不仅使得西方儿童在团体中觉得不受拘束,而且这使他确信自己能超越团体以外。中国则缺乏对自我表现的重视,这不仅使中国儿童养成一种较强的现状意识,而且促使中国儿童压抑自己的欲望以顾全大局。另外一方面,中国学校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系列的理论教学方式向学生源源不断地灌输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精髓,中国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是世界其它国家的学生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学生对世界的历史都略有知晓,而美国学生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一无所知的现象。
二、学科侧重面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1)需要通过死板、艰难的考试(2)学校作业达饱和,其中大多数是机械学习,因此,代代学子紧步前人的后尘。同中国学校相比,西方学校不仅越来越突出自然科学的地位,它们还越来越看重个人的创造性技能——科学的、艺术的、文学的或者手工艺的。同中国孩子相比,西方儿童即使在幼儿园时期,对自然界和机械原理就具有令人稀奇、准确的知识。西方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西方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三、除了重视自我表现和进步原则以外,美国学校似乎鼓励一种好战的种族优越感。很多美国学龄儿童都有这样的观念,即除了美国,世界上几乎是一片荒丛。美国人始终认为他们要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优越,特别是比西方世界优越。对中国人来说,问题保持一种不容气质疑的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优越感不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比他们落后的人将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之路。正因为这一缘由,同非中国人的民族相比较,中国人的态度应该说是以被动的优越感为特点的,美国人和西方人相对具有主动的优越感。
四、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2)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同也造成教学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同时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我国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的教学。
五、教学工具上的差异。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学媒体也存在着差异,国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直观教学手段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各类教学媒体普遍被使用。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国也力争改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体的普及远远不是近期可以实现的。
中西方的这种基础教育的差异与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下形成的生活习惯有关。不同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西方的素质教学和中国的应试教学的主要差异。
但是从根源来分析这种差异,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然产物。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说主要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角度来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异于西洋文化之处主要在于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在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时期,当时社会文明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对人为操作的崇尚。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华文化以强调个人对其所属之社会的依附性显出特点,即将个人的意义放在与某个社会共同休的关联中去看待,而西方没有了对历来如此之自然给定性的信奉,因而具有明确的发展意识。
可见,中西文化差异是自古有之,社会环境和生活态度的差异直接导致中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很难准确地得出结论说哪种教育法更好,只能说适合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自我表现愿望的培养,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教育不能说它没有它的独特优越处——中国学生学习的勤奋和知识的扎实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也是西方学生无法超越的事实。而西方的新式教育以个人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值得借鉴的教育法,但也有它的问题所在:其一,尽管西方学校进行了许多改革,学习成绩仍在下降。其二,通过推崇每个儿童作为个体所能取得的成就而不是看儿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国人的视角逐渐开阔,发现西洋的教育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而国内开始了提倡素质教育“西为中用”的风气,尝试将应试教育的知识性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新世纪人才。而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中为西用”的现象,海外的孔子学院大量涌现,中华文化正在逐渐被西方吸纳。可见,中西文化的碰撞会促使中西教育的相互比较、包容、吸收、促进,也许,随着全球化同一化多样化的发展,中西教育的差异会逐渐变小。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279—282页.
[4]李信主编,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
[5]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基础教育;差异;教育理念;传统文化;表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重实践取向,而西方人重科学取向。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在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强度,都与国外的学校尤其是美国创建的进步教学法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西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一种自我表现的愿望和技能,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学校却很少提倡这种愿望和技能。西方人重视自我表现,这不仅使得西方儿童在团体中觉得不受拘束,而且这使他确信自己能超越团体以外。中国则缺乏对自我表现的重视,这不仅使中国儿童养成一种较强的现状意识,而且促使中国儿童压抑自己的欲望以顾全大局。另外一方面,中国学校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系列的理论教学方式向学生源源不断地灌输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精髓,中国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是世界其它国家的学生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学生对世界的历史都略有知晓,而美国学生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一无所知的现象。
二、学科侧重面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1)需要通过死板、艰难的考试(2)学校作业达饱和,其中大多数是机械学习,因此,代代学子紧步前人的后尘。同中国学校相比,西方学校不仅越来越突出自然科学的地位,它们还越来越看重个人的创造性技能——科学的、艺术的、文学的或者手工艺的。同中国孩子相比,西方儿童即使在幼儿园时期,对自然界和机械原理就具有令人稀奇、准确的知识。西方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西方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三、除了重视自我表现和进步原则以外,美国学校似乎鼓励一种好战的种族优越感。很多美国学龄儿童都有这样的观念,即除了美国,世界上几乎是一片荒丛。美国人始终认为他们要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优越,特别是比西方世界优越。对中国人来说,问题保持一种不容气质疑的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优越感不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比他们落后的人将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之路。正因为这一缘由,同非中国人的民族相比较,中国人的态度应该说是以被动的优越感为特点的,美国人和西方人相对具有主动的优越感。
四、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2)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同也造成教学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同时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我国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的教学。
五、教学工具上的差异。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学媒体也存在着差异,国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直观教学手段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各类教学媒体普遍被使用。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国也力争改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体的普及远远不是近期可以实现的。
中西方的这种基础教育的差异与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下形成的生活习惯有关。不同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西方的素质教学和中国的应试教学的主要差异。
但是从根源来分析这种差异,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然产物。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说主要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角度来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异于西洋文化之处主要在于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在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时期,当时社会文明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对人为操作的崇尚。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华文化以强调个人对其所属之社会的依附性显出特点,即将个人的意义放在与某个社会共同休的关联中去看待,而西方没有了对历来如此之自然给定性的信奉,因而具有明确的发展意识。
可见,中西文化差异是自古有之,社会环境和生活态度的差异直接导致中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很难准确地得出结论说哪种教育法更好,只能说适合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自我表现愿望的培养,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教育不能说它没有它的独特优越处——中国学生学习的勤奋和知识的扎实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也是西方学生无法超越的事实。而西方的新式教育以个人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值得借鉴的教育法,但也有它的问题所在:其一,尽管西方学校进行了许多改革,学习成绩仍在下降。其二,通过推崇每个儿童作为个体所能取得的成就而不是看儿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国人的视角逐渐开阔,发现西洋的教育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而国内开始了提倡素质教育“西为中用”的风气,尝试将应试教育的知识性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新世纪人才。而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中为西用”的现象,海外的孔子学院大量涌现,中华文化正在逐渐被西方吸纳。可见,中西文化的碰撞会促使中西教育的相互比较、包容、吸收、促进,也许,随着全球化同一化多样化的发展,中西教育的差异会逐渐变小。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279—282页.
[4]李信主编,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
[5]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