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兴趣组织课堂教学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能够改善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自身兴趣入手,围绕学生兴趣做文章,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将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成精彩的“教”与“学”有机融合的大戏。
关键词: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所涉及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我发现学生兴趣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学生兴趣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换句话说兴趣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关注和喜爱程度。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从事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并且印象深刻。兴趣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我们平时所做的包括学习在内的每一件事情,简单地说就是想做就能做好,不想做就肯定做不好。这一显而易见的道理其实就是对兴趣作用很好的诠释。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授课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总体规划。”我们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兴趣的影响因素,围绕学生兴趣选择教材,根据学生兴趣安排课堂作业和例题、习题,基于学生兴趣设计课堂活动。这就是我所说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兴趣课堂”其核心就是“以学生兴趣为本”。
一、“兴趣课堂”角色分配
“兴趣课堂”就好像一个剧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主体都分配相应的角色,学生是主角,授课教师是配角,授课过程是剧情,学生兴趣是主线,教学活动是情节。一堂精彩的课程是雪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的,当然,要想演好这场戏,教师还要在课前兼职编剧备好课,课上兼职导演把握好节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青少年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依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形成技巧是不行的;教学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而应注重提高学生“未来的创造性,追求心灵世界”的完整和发展。“兴趣课堂”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他们的思想引领学习的方向,自由的探索课程内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授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从灌输变成的引导,将学生引导向正确的方向,把握全局。英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校教学应该为学生智力的最佳发展创造条件,为智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吻合提供机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知识点要适合学生,围绕学生兴趣,尽量做到有机的吻合。
二、“兴趣课堂”怎样利用兴趣
“兴趣课堂”兴趣是关键,要想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设计好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兴趣。我们先从兴趣本身入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
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是加入“物质奖励”,如期末考试中设置特别的奖励加分;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的满足,我们的学生在学过程精神兴趣十分简单,其实就是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认可和表扬。我们应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人面前多认可和表扬学生。比如:在上课时全班同学面前对回答正确难题学生加以表扬,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的成绩。很简单的表扬就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兴趣。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直接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玩网络游戏时他们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由直接兴趣派生出来的兴趣。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喜欢跳街舞,街舞是他们的直接兴趣,但与此同时他们对时尚的穿着打扮,流行趋势尽在他们掌握,这里对时尚的兴趣就是由对街舞的兴趣派生出来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如果没有直接兴趣,他们就不会产生派生出来的间接兴趣;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利用高职院校学生的直接兴趣,设法派生出学习方面的间接兴趣。
三、组织“兴趣课堂”
基于兴趣组织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能在课堂上能够搞定的,下面我把组织“兴趣课堂”分成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
1.“兴趣课堂”课前。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时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教材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内容让学生学时,简单易懂。如果教材是事先定好的,那就要选择一些简单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第二,授课教师备好课,备课一方面要精通教材内容,也就是“备教材”,围绕学生兴趣筛选知识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也就是“备学生”,熟悉学生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还有一方面是“备课堂”,设计教学环节,加入教学互动活动。
2.“兴趣课堂”课上。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上主要是体现灵活性。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内容是围绕学生兴趣事先精心安排好的,师生之间有彼此的互动,学生接受起来应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课上经常发上一些出乎意料的特殊情况,要求授课教师在课上主力学生的表现,灵活把握,掌握节奏。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加以增减,保证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3.“兴趣课堂”课后。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后重在反馈。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所以,了解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课后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或是掌握了多少所学的知识,然后将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加以完善。
通过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变简单了,老师课上教学变轻松了,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老师都变成成了学生的朋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阻碍,学习的过程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使学生进入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上是我对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在这里仅供大家探讨,有人和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从学生自身兴趣入手,围绕学生兴趣做文章,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将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成精彩的“教”与“学”有机融合的大戏。
关键词: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所涉及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我发现学生兴趣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学生兴趣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换句话说兴趣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关注和喜爱程度。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从事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并且印象深刻。兴趣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我们平时所做的包括学习在内的每一件事情,简单地说就是想做就能做好,不想做就肯定做不好。这一显而易见的道理其实就是对兴趣作用很好的诠释。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授课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总体规划。”我们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兴趣的影响因素,围绕学生兴趣选择教材,根据学生兴趣安排课堂作业和例题、习题,基于学生兴趣设计课堂活动。这就是我所说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兴趣课堂”其核心就是“以学生兴趣为本”。
一、“兴趣课堂”角色分配
“兴趣课堂”就好像一个剧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主体都分配相应的角色,学生是主角,授课教师是配角,授课过程是剧情,学生兴趣是主线,教学活动是情节。一堂精彩的课程是雪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的,当然,要想演好这场戏,教师还要在课前兼职编剧备好课,课上兼职导演把握好节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青少年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依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形成技巧是不行的;教学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而应注重提高学生“未来的创造性,追求心灵世界”的完整和发展。“兴趣课堂”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他们的思想引领学习的方向,自由的探索课程内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授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从灌输变成的引导,将学生引导向正确的方向,把握全局。英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校教学应该为学生智力的最佳发展创造条件,为智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吻合提供机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知识点要适合学生,围绕学生兴趣,尽量做到有机的吻合。
二、“兴趣课堂”怎样利用兴趣
“兴趣课堂”兴趣是关键,要想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设计好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兴趣。我们先从兴趣本身入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
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是加入“物质奖励”,如期末考试中设置特别的奖励加分;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的满足,我们的学生在学过程精神兴趣十分简单,其实就是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认可和表扬。我们应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人面前多认可和表扬学生。比如:在上课时全班同学面前对回答正确难题学生加以表扬,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的成绩。很简单的表扬就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兴趣。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直接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玩网络游戏时他们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由直接兴趣派生出来的兴趣。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喜欢跳街舞,街舞是他们的直接兴趣,但与此同时他们对时尚的穿着打扮,流行趋势尽在他们掌握,这里对时尚的兴趣就是由对街舞的兴趣派生出来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如果没有直接兴趣,他们就不会产生派生出来的间接兴趣;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利用高职院校学生的直接兴趣,设法派生出学习方面的间接兴趣。
三、组织“兴趣课堂”
基于兴趣组织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能在课堂上能够搞定的,下面我把组织“兴趣课堂”分成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
1.“兴趣课堂”课前。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时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教材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内容让学生学时,简单易懂。如果教材是事先定好的,那就要选择一些简单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第二,授课教师备好课,备课一方面要精通教材内容,也就是“备教材”,围绕学生兴趣筛选知识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也就是“备学生”,熟悉学生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还有一方面是“备课堂”,设计教学环节,加入教学互动活动。
2.“兴趣课堂”课上。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上主要是体现灵活性。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内容是围绕学生兴趣事先精心安排好的,师生之间有彼此的互动,学生接受起来应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课上经常发上一些出乎意料的特殊情况,要求授课教师在课上主力学生的表现,灵活把握,掌握节奏。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加以增减,保证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3.“兴趣课堂”课后。
组织一堂精彩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课后重在反馈。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所以,了解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课后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或是掌握了多少所学的知识,然后将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加以完善。
通过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变简单了,老师课上教学变轻松了,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老师都变成成了学生的朋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阻碍,学习的过程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使学生进入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上是我对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在这里仅供大家探讨,有人和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