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全区杂粮生产现状
据2016年数据统计,大同区杂粮总种植面积为6.029万亩,平均单产222公斤。杂粮总产量1.338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制约,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以高粱、谷子、绿豆、花生为主。
(一)全区杂粮分布及品种
高粱集中分布在双榆树乡、太阳升镇、八井子乡,主要品种有瑞杂5号、吉梁2号、九杂10号、哈杂1号、九杂12号。谷子主要分布在双榆树乡、太阳升镇,主要品种有杈谷一号、杈谷二号、金谷二号。绿豆主要分布林源镇、太阳升镇、高台子镇、双榆树乡,主要品种有小明绿、大明绿、毛绿豆、黄绿豆等。花生主要分布在林源镇,其次是双榆树乡,主要品种四粒红、白城子中粒。
(二)种植杂粮效益情况
我区杂粮多数是地力差或是毁种等而种植的,所以产量较低,如果收购价格不高很难达到高产、高效。但是它们又分别有自己的优势,绿豆、谷子、花生对地力要求不高,亩投入较低,如果亩产或收购价格能高一些,其亩效益也是相对可观的;高粱亩产和玉米差别不大,收购价格高于玉米,同时耐旱、耐涝、耐盐碱,我区盐碱地块较多,适宜种植高粱。
(三)杂粮标绿色无公害建设情况
依托“大埠同原味营养杂粮基地”,我区现有一个绿色有机认证品牌“大埠同”,目前由区政府授权给黑龙江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用于大米、小米、杂粮等的大小包裝、中高档礼盒的销售。
(四)杂粮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我区杂粮外销形式以初级农产品和简单加工为主,杂粮深加工行业发育很差。双榆树乡几家合作社虽然目前拥有“庆同花”小米、“双榆小米”等注册商标,以及“大埠同”等绿色有机品牌,但普遍生产规模较小,合作社、企业抗风险和盈利能力较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杂粮生产目前面临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种植方式粗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良种和老品种并存,杂粮品质参差不齐;二是生产投入不够,作物保苗密度偏低,生长过程中施肥不足,杂粮亩产低;三是不能科学防治病虫害,致使产品品质和产量下降。
(二)我区杂粮加工能力较差,主要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只有谷子可以进行简单加工,目前没有深加工能力。即便是销售初级农产品,也面临设备老旧、分级能力差的问题,以绿豆收购企业为例,目前只能依靠常规设备进行分级,精细化选择能力不足,导致好绿豆卖不上好价格。
(三)产品未经QS质量认证,销售渠道受限。双榆树几家谷物合作社目前均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由于没有经过国家QS质量认证,不能主动出击进入北京、上海等地超市,无法进入高端市场,卖不上高价。
(四)对外营销力度差,无法发挥品牌效应。从品质上讲,双榆小米优于赤峰米和龙江米,然而,由于对外营销力度不足,“双榆小米”的品牌只能辐射周边几个县区,此外,小米、绿豆、高粱、花生等没有统一品牌,基本处于农户、合作社、收购企业“各自为战”的状态。
三、建议及对策
(一)适度控制杂粮种植规模,优先提高杂粮品质和单产水平。一是全区绝大多数耕地因为种植玉米连续多年使用广谱性除草剂,除草剂残留较多,不适宜谷子、绿豆、高粱等作物的生产。二是花生销售情况较好,可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但要做好良种推广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同时鼓励农户和合作社开展订单种植。
(二)推广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搞好示范带动,充分挖掘杂粮种植效益。一是大力开发良种资源,加快杂粮良种建设,做好优良品种的“引、繁、推”各个环节工作。二是搞好良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组装,改粗放栽培为精细管理,制定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而达到高产和提质增效的目的,为发挥品牌效益,走入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三)在提升杂粮品质的基础上,注重品牌创建。逐步加强对绿豆、双榆小米等原有注册商标品牌的整合,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积极申报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知名商标实现“抱团打市场”,并通过扩大对外营销,积极利用国家推进“互联网 农业”的契机,扩大品牌知名度,实现靠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推动杂粮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实现产品切入高端市场,充分发挥我区杂粮质量优势。目前,“双榆小米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区外市场知名度不高,除了扩大对外营销外,还要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塑造“双榆小米好”的形象和口碑。
(五)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和产地溯源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杂粮产业食品安全水平。一是依托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现有平台资源,开展杂粮产品质量安全的定期抽查工作,有效监督和保障杂粮产业食品安全;二是加强对杂粮种植户和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引导他们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从底子上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单位:163515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据2016年数据统计,大同区杂粮总种植面积为6.029万亩,平均单产222公斤。杂粮总产量1.338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制约,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以高粱、谷子、绿豆、花生为主。
(一)全区杂粮分布及品种
高粱集中分布在双榆树乡、太阳升镇、八井子乡,主要品种有瑞杂5号、吉梁2号、九杂10号、哈杂1号、九杂12号。谷子主要分布在双榆树乡、太阳升镇,主要品种有杈谷一号、杈谷二号、金谷二号。绿豆主要分布林源镇、太阳升镇、高台子镇、双榆树乡,主要品种有小明绿、大明绿、毛绿豆、黄绿豆等。花生主要分布在林源镇,其次是双榆树乡,主要品种四粒红、白城子中粒。
(二)种植杂粮效益情况
我区杂粮多数是地力差或是毁种等而种植的,所以产量较低,如果收购价格不高很难达到高产、高效。但是它们又分别有自己的优势,绿豆、谷子、花生对地力要求不高,亩投入较低,如果亩产或收购价格能高一些,其亩效益也是相对可观的;高粱亩产和玉米差别不大,收购价格高于玉米,同时耐旱、耐涝、耐盐碱,我区盐碱地块较多,适宜种植高粱。
(三)杂粮标绿色无公害建设情况
依托“大埠同原味营养杂粮基地”,我区现有一个绿色有机认证品牌“大埠同”,目前由区政府授权给黑龙江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用于大米、小米、杂粮等的大小包裝、中高档礼盒的销售。
(四)杂粮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我区杂粮外销形式以初级农产品和简单加工为主,杂粮深加工行业发育很差。双榆树乡几家合作社虽然目前拥有“庆同花”小米、“双榆小米”等注册商标,以及“大埠同”等绿色有机品牌,但普遍生产规模较小,合作社、企业抗风险和盈利能力较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杂粮生产目前面临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种植方式粗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良种和老品种并存,杂粮品质参差不齐;二是生产投入不够,作物保苗密度偏低,生长过程中施肥不足,杂粮亩产低;三是不能科学防治病虫害,致使产品品质和产量下降。
(二)我区杂粮加工能力较差,主要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只有谷子可以进行简单加工,目前没有深加工能力。即便是销售初级农产品,也面临设备老旧、分级能力差的问题,以绿豆收购企业为例,目前只能依靠常规设备进行分级,精细化选择能力不足,导致好绿豆卖不上好价格。
(三)产品未经QS质量认证,销售渠道受限。双榆树几家谷物合作社目前均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由于没有经过国家QS质量认证,不能主动出击进入北京、上海等地超市,无法进入高端市场,卖不上高价。
(四)对外营销力度差,无法发挥品牌效应。从品质上讲,双榆小米优于赤峰米和龙江米,然而,由于对外营销力度不足,“双榆小米”的品牌只能辐射周边几个县区,此外,小米、绿豆、高粱、花生等没有统一品牌,基本处于农户、合作社、收购企业“各自为战”的状态。
三、建议及对策
(一)适度控制杂粮种植规模,优先提高杂粮品质和单产水平。一是全区绝大多数耕地因为种植玉米连续多年使用广谱性除草剂,除草剂残留较多,不适宜谷子、绿豆、高粱等作物的生产。二是花生销售情况较好,可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但要做好良种推广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同时鼓励农户和合作社开展订单种植。
(二)推广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搞好示范带动,充分挖掘杂粮种植效益。一是大力开发良种资源,加快杂粮良种建设,做好优良品种的“引、繁、推”各个环节工作。二是搞好良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组装,改粗放栽培为精细管理,制定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而达到高产和提质增效的目的,为发挥品牌效益,走入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三)在提升杂粮品质的基础上,注重品牌创建。逐步加强对绿豆、双榆小米等原有注册商标品牌的整合,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积极申报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知名商标实现“抱团打市场”,并通过扩大对外营销,积极利用国家推进“互联网 农业”的契机,扩大品牌知名度,实现靠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推动杂粮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实现产品切入高端市场,充分发挥我区杂粮质量优势。目前,“双榆小米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区外市场知名度不高,除了扩大对外营销外,还要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塑造“双榆小米好”的形象和口碑。
(五)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和产地溯源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杂粮产业食品安全水平。一是依托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现有平台资源,开展杂粮产品质量安全的定期抽查工作,有效监督和保障杂粮产业食品安全;二是加强对杂粮种植户和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引导他们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从底子上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单位:163515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