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目标,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汽车专业教学 实践 探索
汽车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更好地满足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实际需求。下面我们就对任务驱动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注重科学的任务设计
1.任务目标的明确性
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目标引导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因而任务目标的设计应确保具有明确性,并通过细化,将其融入到各个阶段性目标当中,让学生通过对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如在自动变速器模块教学时,总的任务是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有四个分任务,一是零部件结构认识,包括零件的拆装顺序、零部件作用;二是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变速路线;三是自动变速器各挡油路;四是自动变速器的检验。四个分任务从最基本的认知开始逐步到最后的设备检验,逐层递进。学生在完成四个分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对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这一总体任务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良好掌握专业技术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标。
2.趣味性与可操作性
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应用到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热情,并让学生在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后,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并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任务设计的层次性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之间在基础和能力水平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获得提升。如在发动机拆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基础层次任务设计为所有学生按要求进行普通发动机的拆装,而针对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提高层次任务可以设计为拆装可正常运行的发动机,还要保证组装完成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效果主要是在教学组织环节实现的。教学组织环节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引导—尝试—交流—巩固—总结”的阶段性组织策略,通过不同阶段的组织教学逐步使学生经历“不会—会—掌握—巩固—提高”的能力提升过程。通过任务的驱动及教师的全程引导,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实际的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任务目标及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激励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实践操作,并要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普遍难题与共性问题,针对性进行统一示范和重点问题的指导,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也可进行单独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接下来,教师应在实践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经验、分享收获,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在学生的交流中实现学生能力整体加强;在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提高实践操作的要求,帮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教学的总结,进行主要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实现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真正目标。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科学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专业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注意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水平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并从学生多方面能力角度综合进行评价,确保对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此外,科学的任务评价应能够对学生发挥激励作用,并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对下一次的任务教学充满期待,在确保学生准确掌握当前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未来的教学活动开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娅,高宏超.关于汽车专业课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设计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汽车专业教学 实践 探索
汽车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更好地满足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实际需求。下面我们就对任务驱动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注重科学的任务设计
1.任务目标的明确性
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目标引导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因而任务目标的设计应确保具有明确性,并通过细化,将其融入到各个阶段性目标当中,让学生通过对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如在自动变速器模块教学时,总的任务是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有四个分任务,一是零部件结构认识,包括零件的拆装顺序、零部件作用;二是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变速路线;三是自动变速器各挡油路;四是自动变速器的检验。四个分任务从最基本的认知开始逐步到最后的设备检验,逐层递进。学生在完成四个分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对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这一总体任务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良好掌握专业技术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标。
2.趣味性与可操作性
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应用到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热情,并让学生在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后,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并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任务设计的层次性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之间在基础和能力水平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获得提升。如在发动机拆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基础层次任务设计为所有学生按要求进行普通发动机的拆装,而针对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提高层次任务可以设计为拆装可正常运行的发动机,还要保证组装完成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效果主要是在教学组织环节实现的。教学组织环节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引导—尝试—交流—巩固—总结”的阶段性组织策略,通过不同阶段的组织教学逐步使学生经历“不会—会—掌握—巩固—提高”的能力提升过程。通过任务的驱动及教师的全程引导,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实际的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任务目标及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激励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实践操作,并要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普遍难题与共性问题,针对性进行统一示范和重点问题的指导,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也可进行单独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接下来,教师应在实践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经验、分享收获,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在学生的交流中实现学生能力整体加强;在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提高实践操作的要求,帮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教学的总结,进行主要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实现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真正目标。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科学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专业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注意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水平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并从学生多方面能力角度综合进行评价,确保对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此外,科学的任务评价应能够对学生发挥激励作用,并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对下一次的任务教学充满期待,在确保学生准确掌握当前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未来的教学活动开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娅,高宏超.关于汽车专业课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设计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