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穿越电影,拍摄于1980年的《时光倒流七十年》并没有使用“时间机器”这类道具,而是主人公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回到过去。这种穿越方式或许无法服众,甚至可以看做是男主人公理查德在房间内的自我想象。还有那只怀表,它既是年老的艾莉丝还给理查德的爱情信物,也是理查德遗留给年轻时艾莉丝的,这构成了典型的“祖母悖论”。但这毕竟是一部关于真爱的影片,爱需要理由吗?它如此伟大,打破了时间分隔双方的障碍。
男主人公理查德在大学毕业时收到了一名神秘老妇人赠予的怀表,并且对他说:“回到我身边吧。”八年后,当他成为剧作家,在一家酒店寻找创作灵感时,被一幅古老的女人照片深深吸引。经多方查探,这位女子曾是著名舞台剧女演员艾莉丝,也正是当年送他怀表的老妇人。理查德通过自我催眠回到七十年前,去完成那份情缘。当他如愿与她走到一起时,一枚现代的硬币使他抽身而退……
“是你吗?”“是的,是我!”第一次见面的这句开场白,属于两位从未相识却又似曾相识的人,为了第一眼心灵相通的感觉,为了守候一段仅仅维持几天的爱情,艾莉丝宁愿终身不嫁,苦苦等待着那个令她有勇气尝试爱情的男人,直到七十年后的那天,终于找到了他——彼时只有二十岁的他。她丢下那句理查德在当时还无法理解的话——“回到我身边吧”,便把属于他们的信物归还于他,在当晚溘然长逝;后来,理查德回到1912年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只因这一眼邂逅,他就知道自己已深深爱上了她。“是你吗?”“是的,是我!”两人的爱情故事又重新开始了,但是结局仍无法改变,因为它注定已是历史。
两人在1912年初次邂逅的场景,摄影师采用了裂焦分光镜拍摄,左、右、远、近景都保持实焦,近景是理查德的目光在寻找艾莉丝,远景是他背后刚刚拉上帘子的玻璃窗,窗户反射的镜面正好投射到远处正在散步的艾莉丝。理查德随之出镜,并走进了后方投射的窗影中,加上摄影师刻意营造的复古感,就像“人在画中游”。而接下来艾莉丝那句“是你吗?”在影片伊始,可能会令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在原著小说中,她曾遇到过一名吉卜赛灵媒,被预言在29岁这年会遇到一名神秘男子。而在电影中,这成了艾莉丝的经理人罗宾逊在艾莉丝青少年时期向她灌输的思想:某天,将会有一个男人彻底改变她的生活(言下之意是爱情,为爱情放弃事业)。这间接证明了罗宾逊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他担心自己长期的投资会付诸东流。而艾莉丝记住了这句话,她奢望遇到这名男子,这是她内心渴望的爱情。当她坐在梳妆台前,质问罗宾逊“理查德”是不是那个男人时,罗宾逊平静地回答说,“只有你自己知道。”艾莉丝反问道,“他是不是你说的那个人?”“他不是!”“那么你错了,不是吗?”他没有反驳,由此艾莉丝开始逃离罗宾逊的控制。
理查德在1979年,第一次走进历史厅,即被艾莉丝的肖像所吸引,仿佛她的目光是在“呼唤”他。后来我们才得知这张照片的来历:艾莉丝在表演时,即兴修改台词,向台下的心上人吐露爱意。在后台,有人责难她乱改台词。她疲惫失神地走到摄影师面前,正巧看见理查德走过来,那一刻她对他粲然一笑,成为世间最动人的风景,那张饱含爱意的笑容定格在七十年后的相框中,也正是这张老照片让理查德爱上了她。照片在这里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当理查德打破“一分钱魔咒”——那枚不属于那个年代的钱币,一切都消失了,他像人间蒸发似的再度回到了1979年,他才意识到艾莉丝其实一直都在用后半生寻找他,但是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不能再与她长相厮守的结局,便选择绝食求死。如果重看影片开头部分,会理解艾莉丝的那份心境。两人在这段时间达成了镜面的统一,都是“深爱永隔一江水”。而片尾最后一帧定格镜头,甚至有点鹊桥相会的意思,你可以想象成那是天堂的重逢,也可以说是他们初次邂逅的定格。
另外,影片中幕与幕的衔接用的是“化”的叠印方式,叠印双重画面,这种手法一般在表现梦境或幻想时经常使用。在本片中,这种方式既能表现亦真亦幻的感觉,也能达到复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片尾理查德在房间魂飞升天的戏,远处的窗口叠化为下一场景天堂中的艾丽丝,而窗口在叠化的同时构成了十字架的形状,十分扣题。
男主人公理查德在大学毕业时收到了一名神秘老妇人赠予的怀表,并且对他说:“回到我身边吧。”八年后,当他成为剧作家,在一家酒店寻找创作灵感时,被一幅古老的女人照片深深吸引。经多方查探,这位女子曾是著名舞台剧女演员艾莉丝,也正是当年送他怀表的老妇人。理查德通过自我催眠回到七十年前,去完成那份情缘。当他如愿与她走到一起时,一枚现代的硬币使他抽身而退……
“是你吗?”“是的,是我!”第一次见面的这句开场白,属于两位从未相识却又似曾相识的人,为了第一眼心灵相通的感觉,为了守候一段仅仅维持几天的爱情,艾莉丝宁愿终身不嫁,苦苦等待着那个令她有勇气尝试爱情的男人,直到七十年后的那天,终于找到了他——彼时只有二十岁的他。她丢下那句理查德在当时还无法理解的话——“回到我身边吧”,便把属于他们的信物归还于他,在当晚溘然长逝;后来,理查德回到1912年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只因这一眼邂逅,他就知道自己已深深爱上了她。“是你吗?”“是的,是我!”两人的爱情故事又重新开始了,但是结局仍无法改变,因为它注定已是历史。
两人在1912年初次邂逅的场景,摄影师采用了裂焦分光镜拍摄,左、右、远、近景都保持实焦,近景是理查德的目光在寻找艾莉丝,远景是他背后刚刚拉上帘子的玻璃窗,窗户反射的镜面正好投射到远处正在散步的艾莉丝。理查德随之出镜,并走进了后方投射的窗影中,加上摄影师刻意营造的复古感,就像“人在画中游”。而接下来艾莉丝那句“是你吗?”在影片伊始,可能会令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在原著小说中,她曾遇到过一名吉卜赛灵媒,被预言在29岁这年会遇到一名神秘男子。而在电影中,这成了艾莉丝的经理人罗宾逊在艾莉丝青少年时期向她灌输的思想:某天,将会有一个男人彻底改变她的生活(言下之意是爱情,为爱情放弃事业)。这间接证明了罗宾逊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他担心自己长期的投资会付诸东流。而艾莉丝记住了这句话,她奢望遇到这名男子,这是她内心渴望的爱情。当她坐在梳妆台前,质问罗宾逊“理查德”是不是那个男人时,罗宾逊平静地回答说,“只有你自己知道。”艾莉丝反问道,“他是不是你说的那个人?”“他不是!”“那么你错了,不是吗?”他没有反驳,由此艾莉丝开始逃离罗宾逊的控制。
理查德在1979年,第一次走进历史厅,即被艾莉丝的肖像所吸引,仿佛她的目光是在“呼唤”他。后来我们才得知这张照片的来历:艾莉丝在表演时,即兴修改台词,向台下的心上人吐露爱意。在后台,有人责难她乱改台词。她疲惫失神地走到摄影师面前,正巧看见理查德走过来,那一刻她对他粲然一笑,成为世间最动人的风景,那张饱含爱意的笑容定格在七十年后的相框中,也正是这张老照片让理查德爱上了她。照片在这里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当理查德打破“一分钱魔咒”——那枚不属于那个年代的钱币,一切都消失了,他像人间蒸发似的再度回到了1979年,他才意识到艾莉丝其实一直都在用后半生寻找他,但是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不能再与她长相厮守的结局,便选择绝食求死。如果重看影片开头部分,会理解艾莉丝的那份心境。两人在这段时间达成了镜面的统一,都是“深爱永隔一江水”。而片尾最后一帧定格镜头,甚至有点鹊桥相会的意思,你可以想象成那是天堂的重逢,也可以说是他们初次邂逅的定格。
另外,影片中幕与幕的衔接用的是“化”的叠印方式,叠印双重画面,这种手法一般在表现梦境或幻想时经常使用。在本片中,这种方式既能表现亦真亦幻的感觉,也能达到复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片尾理查德在房间魂飞升天的戏,远处的窗口叠化为下一场景天堂中的艾丽丝,而窗口在叠化的同时构成了十字架的形状,十分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