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行动”是一种基于学校自身特点的主动创新与自主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小学由于普遍存在着点多、面广、人员少的问题,不容易开展“校本行动”,即使开展效果也普遍欠佳。如何才能提升“校本行动”的有效性?
一、任务驱动:唤醒发展意识
当前,农村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就是教师“要我发展”还是“我要发展”。对老教师来说,他们会觉得年龄大了,就这样了,不需要再培训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想培训,但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却不是很清楚。为了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学区从任务入手,激发教师发展的兴趣,唤醒发展的意识。
1.给足任务。没有一定的任务与要求,要让教师高高兴兴地接受培训与学习,确实是一件难事,但必要的培训还得完成。怎么办?我们就给每位教师下任务,提要求,让教师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接受学习。如规定一年要听几节课或上几节课;撰写几篇论文或教学反思;阅读几本教育书籍或专业杂志等。在完成常规任务的同时,又根据学科知识考试的情况,统一购置了专业知识习题卷,开展“每周一卷”活动,做到课余练习与集中测试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满足需要。第一,教师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如陶艺教育,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陶艺教育水平,两度选择陶艺培训,学校都给予“绿灯”。第二,根据学校的需要,确定专人专项培训。如随班就读需要专业教师,就选派教师参与专项培训。第三,根据多数教师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校本培训。如教师需要科研方面的提升,我们就开设了科研项目的主题校本培训,培训有专人组织、主持和策划,内容包括专家讲座、优秀论文课题介绍、教师科研心得交流等。
二、校际联动:促进均衡发展
由于学区内学校点多面广,校本行动的组织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学科一个教师的村小,要组织教研不现实。如何让这些教师参与到学科教研、培训中?我们以中心校为培训主体,把村小的一些培训纳入到了培训管理体系中。校际联动,解决了村小资源不足的问题。
1.校际联合备课。根据一些新教师教材学习不到位,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等问题,我们开展了校际联合备课。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成立了备课小组,由中心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备课组长,每月集中一次,备课内容包括对前段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反思,未来一个月的教学计划、每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预案的设计。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次次都有记录,并把教研、备课、反思等活动统筹起来,既解决了村小不能教研的问题,更解决了资源共享、合理应用的问题。
2.质量跟踪分析。村小由于只有单班或单个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没有对比,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当学区学年会考发现问题时又太迟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定期的质量跟踪分析,加强日常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我们把不同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评价统一起来,进行跟踪分析,在分析中寻找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同时我们对各班教学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看到了部分班级成绩的变化,同时对教学质量没有提升或拉学区后腿的教师,学区领导及时跟进,通过谈话、现场指导等方式,促进其在教学上做出改变,尽可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典型带动:引领教师成长
在常规培训中,如果只是学区教师之间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时间长了,会引发“审美疲劳”,效果会大打折扣,提升速度也会减缓。为此,我们学区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优质资源,引领各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1.名师引领。一方面,借用学校的“微讲坛”。邀请名师专家开讲座,做报告,搞教研,做科研,让教师既有理念的引领,更有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反思,从反思到科研,一次活动一个主题,不仅有效引领了工作室中的成员,更带动了全校数学组的教师,收到了“一个名师引领几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影响一个学校”的效果。
2.名校捆绑。我们充分借助村小与城区学校托管的优势,把村小的校本行动与城区学校捆绑起来,开展多形式的培训。一是“直接参与”,村小有计划的派出年轻教师直接参与托管学校的校本培训。二是“送训到校”,由城区托管学校的领导、专家组成的校本培训团队定期到村小组织教师培训。三是“参考借鉴”,把城区优秀的培训模式在村小展示,直接运用到村小的校本培训中。
四、项目推动:创建特色培训
在开展常规校本行动的同时,我们力争创造有特色的校本行动,坚持三年的新教师“五课一赛”已成为学区校本行动的特色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五课”指新教师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学年内要上好五节课,即刚进校的入门课、学期中的成长课、学期末的汇报课、第二学期初的提升课、学年末的考核课,“一年五课”目标指向新教师理论有余、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满足了教师学习培训的需要,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赛”指新进学校一年与二年教师的课堂教学PK赛。“PK赛”关注了新教师的变化,在对抗中可以更好地对比两届新分配教师的进步情况。同时我们还在新教师分配时举行了“入伍宣誓”仪式,让新教师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工作中开展读书学习交流会;学年结束举行总结评比大赛,根据教师的表现,以文本鉴定(成长记录袋)与现场鉴定的方法评选出“教学新星”“成长之星”“希望之星”。
五、考评促动:细化培训考核
校本行动内容多,时间长,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办法,不利于教师培训效果的检测与评价,也影响培训的效果。为此,我们学区制订了《教师校本培训积分考核细则》,旨在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考核,科学评价每位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的成绩。
1.明确评价内容。《细则》从八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涉及“师德学习、常规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等内容。对每一条进行了细化,使教师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内容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涵盖了校本行动的全部,起到了统领、跟踪、评价等作用。
2.明确考核用途。考核以积分的多少评定为三个等级,每学年达到70分、80分、90分分别评定为“合格、良好、优秀”。我们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学时计分、评先评优、岗位考核、职务评聘、推荐竞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浙江江山市峡口学区)
一、任务驱动:唤醒发展意识
当前,农村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就是教师“要我发展”还是“我要发展”。对老教师来说,他们会觉得年龄大了,就这样了,不需要再培训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想培训,但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却不是很清楚。为了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学区从任务入手,激发教师发展的兴趣,唤醒发展的意识。
1.给足任务。没有一定的任务与要求,要让教师高高兴兴地接受培训与学习,确实是一件难事,但必要的培训还得完成。怎么办?我们就给每位教师下任务,提要求,让教师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接受学习。如规定一年要听几节课或上几节课;撰写几篇论文或教学反思;阅读几本教育书籍或专业杂志等。在完成常规任务的同时,又根据学科知识考试的情况,统一购置了专业知识习题卷,开展“每周一卷”活动,做到课余练习与集中测试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满足需要。第一,教师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如陶艺教育,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陶艺教育水平,两度选择陶艺培训,学校都给予“绿灯”。第二,根据学校的需要,确定专人专项培训。如随班就读需要专业教师,就选派教师参与专项培训。第三,根据多数教师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校本培训。如教师需要科研方面的提升,我们就开设了科研项目的主题校本培训,培训有专人组织、主持和策划,内容包括专家讲座、优秀论文课题介绍、教师科研心得交流等。
二、校际联动:促进均衡发展
由于学区内学校点多面广,校本行动的组织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学科一个教师的村小,要组织教研不现实。如何让这些教师参与到学科教研、培训中?我们以中心校为培训主体,把村小的一些培训纳入到了培训管理体系中。校际联动,解决了村小资源不足的问题。
1.校际联合备课。根据一些新教师教材学习不到位,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等问题,我们开展了校际联合备课。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成立了备课小组,由中心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备课组长,每月集中一次,备课内容包括对前段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反思,未来一个月的教学计划、每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预案的设计。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次次都有记录,并把教研、备课、反思等活动统筹起来,既解决了村小不能教研的问题,更解决了资源共享、合理应用的问题。
2.质量跟踪分析。村小由于只有单班或单个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没有对比,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当学区学年会考发现问题时又太迟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定期的质量跟踪分析,加强日常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我们把不同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评价统一起来,进行跟踪分析,在分析中寻找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同时我们对各班教学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看到了部分班级成绩的变化,同时对教学质量没有提升或拉学区后腿的教师,学区领导及时跟进,通过谈话、现场指导等方式,促进其在教学上做出改变,尽可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典型带动:引领教师成长
在常规培训中,如果只是学区教师之间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时间长了,会引发“审美疲劳”,效果会大打折扣,提升速度也会减缓。为此,我们学区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优质资源,引领各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1.名师引领。一方面,借用学校的“微讲坛”。邀请名师专家开讲座,做报告,搞教研,做科研,让教师既有理念的引领,更有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反思,从反思到科研,一次活动一个主题,不仅有效引领了工作室中的成员,更带动了全校数学组的教师,收到了“一个名师引领几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影响一个学校”的效果。
2.名校捆绑。我们充分借助村小与城区学校托管的优势,把村小的校本行动与城区学校捆绑起来,开展多形式的培训。一是“直接参与”,村小有计划的派出年轻教师直接参与托管学校的校本培训。二是“送训到校”,由城区托管学校的领导、专家组成的校本培训团队定期到村小组织教师培训。三是“参考借鉴”,把城区优秀的培训模式在村小展示,直接运用到村小的校本培训中。
四、项目推动:创建特色培训
在开展常规校本行动的同时,我们力争创造有特色的校本行动,坚持三年的新教师“五课一赛”已成为学区校本行动的特色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五课”指新教师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学年内要上好五节课,即刚进校的入门课、学期中的成长课、学期末的汇报课、第二学期初的提升课、学年末的考核课,“一年五课”目标指向新教师理论有余、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满足了教师学习培训的需要,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赛”指新进学校一年与二年教师的课堂教学PK赛。“PK赛”关注了新教师的变化,在对抗中可以更好地对比两届新分配教师的进步情况。同时我们还在新教师分配时举行了“入伍宣誓”仪式,让新教师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工作中开展读书学习交流会;学年结束举行总结评比大赛,根据教师的表现,以文本鉴定(成长记录袋)与现场鉴定的方法评选出“教学新星”“成长之星”“希望之星”。
五、考评促动:细化培训考核
校本行动内容多,时间长,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办法,不利于教师培训效果的检测与评价,也影响培训的效果。为此,我们学区制订了《教师校本培训积分考核细则》,旨在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考核,科学评价每位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的成绩。
1.明确评价内容。《细则》从八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涉及“师德学习、常规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等内容。对每一条进行了细化,使教师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内容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涵盖了校本行动的全部,起到了统领、跟踪、评价等作用。
2.明确考核用途。考核以积分的多少评定为三个等级,每学年达到70分、80分、90分分别评定为“合格、良好、优秀”。我们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学时计分、评先评优、岗位考核、职务评聘、推荐竞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浙江江山市峡口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