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一纸定音”
《小学教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课标》承认了人人的不同,而现实数学评价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都是使用同一份试卷,相同的试题来考不同的人,评价不同的人,可谓“一纸定音”。家长、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是分数,学校及教师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手段不得不围绕考试和分数而展开,甚至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猜题押宝。一组组数据,一次次排名,把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搞得很脆弱,教师原有的实施《课标》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点点丢失,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被无情地埋没,滞后的数学评价方式、方法成了《课标》实施的主要“瓶颈”。
试想,一个班级中,不可能没有学困生,对于一份相同试题的试卷(所谓区分度好的),优秀生可能可以考得满分,但对于学困生可能把他(她)的智慧发挥极至,也只能考40分,甚至10几分(一年级就有)。即使经过师生一起大量时间的投入,雨水加汗水,太阳光加电灯光,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不厌其烦,把知识掰碎了,嚼烂了,他(她)眼前终于及格(60分为及格)了,而这些小孩的未来呢?这并不是教育的失败,其实这就是人的不同,人的差异性。俗话说:同一对父母,还生九等之人。这道理连普通的文盲都懂。既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差异,如果你用适合他学习程度的试卷来考他,可能就是95分,他会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绝不会越学越灰心,因为他(她)学到了有用的数学,他(她)在数学上有了发展,他(她)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表面上,实施数学《课标》轰轰烈烈已经几年了,大规模的通式培训,走进新课程的优课观摩展示,一拨一拨的《课标》数学教案设计评比,论文评选,但到学年末考试仍然是“一纸定音”的考试评价方式,从来不根据《课标》对学生实施考试。数学新课标的实施举步维艰,徘徊不前,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改革滞后的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对策——分层施考
既然使用试题相同的同一份试卷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不科学,那么唯有真正实施分层施考,即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层次的试题,即实施分层评价。而要动真格的,真正地而不是形式上的实施分层施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放权放心。
分层施考之所以不能真正实施,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主管领导不愿放掉手中的考试命题权力。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态度、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根本不放心,所有的调研考题,质量检测,试卷都是上级教育部门出的,监考是大范围推磨的,教师哪能有机会实施分层施考。退一步说,即使你教师分层施考了,考试成绩又有谁相信,又有什么用。因此,教育行政领导下放命题权,考试实施权,是学校教师实施分层施考的首要前提。
2.学生分层。
要实施分层施考,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学习成绩等多重因素,把特点相近的学生合并到一个层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其中A层最好,B层次之,C层较差。在学生分层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到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因为有些学生家长总希望被分到A层而不愿被分到C层,这时教师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这一特点,因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一段时间后,要结合分层施考的情况,对各层次间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可升可降)。
3.命题分层。
进行学生分层以后,在施考过程中,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解答不同的试题,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成为现实,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自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当然不同层次的题目,不是出现在不同的试卷上,而是同一知识点在同一张试卷上同时分层出现C组(基础题)、B组(提高题)、A组(综合题)。学生解答时一般解答对口那组题,也可自主选择答题,鼓励升级,当然亦可降级解答。总之要让学生自主答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数学考数学的主人。
4.评价分层。
光命题分层还不够,评价更须分层。《课标》在评价上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保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一些题型新、方法活、一题多解的创造性解答的题目采用“少扣多加”的评分方法,这样做既照顾了学困生,又激励了优生。除此之外,我们在阅卷评分时因人而异,力求体现情感性,也就是带着感情阅卷,带着对C组学生期待之情,对A、B组学生的激励之情适时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之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思考——价值取向
1.分层施考是实施《课标》的需要。
新一轮《课标》其目的是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一句话是要提高每个公民的数学素养,它是对过去“一纸定音”即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淘汰式的精英教育的决裂。而要实施数学新课程,数学考试须分层。如考试仍然采用“一纸定音”的方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重蹈覆辙,再次走上“穿新鞋走老路”、“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其形而无其实的老路。
2.分层施考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必然选择。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之前提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同的学生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它强调以学定教,以学定考。孔子3000弟子,亦不过72个贤人,这就是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只能承认差异,面对差异,而不是无视,甚至抹杀差异进行施教。当然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分层施考分层评价,如不实施分层施考,真正的因材施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分层施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呼唤。
“一纸定音”的评价方式必然导致题海战术,必然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其根本原因在于以考定教、以教定学,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得不做大量的题目,甚至搞机械重复练习,以期达到“十年题海苦,一朝考试闲”的境界。所以如果不实施分层施考,就无法让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学于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永远降不下来。
4.分层施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求。
分层施考、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实实在在地增加师生间平等对话,真正合作的机会。老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了师生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究,相互补充,平等分享学习成果,其乐融融,从而从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小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积极合作、乐于交住的情感体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教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课标》承认了人人的不同,而现实数学评价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都是使用同一份试卷,相同的试题来考不同的人,评价不同的人,可谓“一纸定音”。家长、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是分数,学校及教师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手段不得不围绕考试和分数而展开,甚至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猜题押宝。一组组数据,一次次排名,把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搞得很脆弱,教师原有的实施《课标》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点点丢失,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被无情地埋没,滞后的数学评价方式、方法成了《课标》实施的主要“瓶颈”。
试想,一个班级中,不可能没有学困生,对于一份相同试题的试卷(所谓区分度好的),优秀生可能可以考得满分,但对于学困生可能把他(她)的智慧发挥极至,也只能考40分,甚至10几分(一年级就有)。即使经过师生一起大量时间的投入,雨水加汗水,太阳光加电灯光,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不厌其烦,把知识掰碎了,嚼烂了,他(她)眼前终于及格(60分为及格)了,而这些小孩的未来呢?这并不是教育的失败,其实这就是人的不同,人的差异性。俗话说:同一对父母,还生九等之人。这道理连普通的文盲都懂。既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差异,如果你用适合他学习程度的试卷来考他,可能就是95分,他会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绝不会越学越灰心,因为他(她)学到了有用的数学,他(她)在数学上有了发展,他(她)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表面上,实施数学《课标》轰轰烈烈已经几年了,大规模的通式培训,走进新课程的优课观摩展示,一拨一拨的《课标》数学教案设计评比,论文评选,但到学年末考试仍然是“一纸定音”的考试评价方式,从来不根据《课标》对学生实施考试。数学新课标的实施举步维艰,徘徊不前,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改革滞后的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对策——分层施考
既然使用试题相同的同一份试卷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不科学,那么唯有真正实施分层施考,即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层次的试题,即实施分层评价。而要动真格的,真正地而不是形式上的实施分层施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放权放心。
分层施考之所以不能真正实施,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主管领导不愿放掉手中的考试命题权力。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态度、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根本不放心,所有的调研考题,质量检测,试卷都是上级教育部门出的,监考是大范围推磨的,教师哪能有机会实施分层施考。退一步说,即使你教师分层施考了,考试成绩又有谁相信,又有什么用。因此,教育行政领导下放命题权,考试实施权,是学校教师实施分层施考的首要前提。
2.学生分层。
要实施分层施考,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学习成绩等多重因素,把特点相近的学生合并到一个层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其中A层最好,B层次之,C层较差。在学生分层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到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因为有些学生家长总希望被分到A层而不愿被分到C层,这时教师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这一特点,因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一段时间后,要结合分层施考的情况,对各层次间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可升可降)。
3.命题分层。
进行学生分层以后,在施考过程中,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解答不同的试题,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成为现实,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自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当然不同层次的题目,不是出现在不同的试卷上,而是同一知识点在同一张试卷上同时分层出现C组(基础题)、B组(提高题)、A组(综合题)。学生解答时一般解答对口那组题,也可自主选择答题,鼓励升级,当然亦可降级解答。总之要让学生自主答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数学考数学的主人。
4.评价分层。
光命题分层还不够,评价更须分层。《课标》在评价上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保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一些题型新、方法活、一题多解的创造性解答的题目采用“少扣多加”的评分方法,这样做既照顾了学困生,又激励了优生。除此之外,我们在阅卷评分时因人而异,力求体现情感性,也就是带着感情阅卷,带着对C组学生期待之情,对A、B组学生的激励之情适时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之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思考——价值取向
1.分层施考是实施《课标》的需要。
新一轮《课标》其目的是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一句话是要提高每个公民的数学素养,它是对过去“一纸定音”即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淘汰式的精英教育的决裂。而要实施数学新课程,数学考试须分层。如考试仍然采用“一纸定音”的方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重蹈覆辙,再次走上“穿新鞋走老路”、“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其形而无其实的老路。
2.分层施考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必然选择。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之前提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同的学生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它强调以学定教,以学定考。孔子3000弟子,亦不过72个贤人,这就是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只能承认差异,面对差异,而不是无视,甚至抹杀差异进行施教。当然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分层施考分层评价,如不实施分层施考,真正的因材施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分层施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呼唤。
“一纸定音”的评价方式必然导致题海战术,必然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其根本原因在于以考定教、以教定学,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得不做大量的题目,甚至搞机械重复练习,以期达到“十年题海苦,一朝考试闲”的境界。所以如果不实施分层施考,就无法让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学于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永远降不下来。
4.分层施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求。
分层施考、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实实在在地增加师生间平等对话,真正合作的机会。老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了师生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究,相互补充,平等分享学习成果,其乐融融,从而从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小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积极合作、乐于交住的情感体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