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行动导向教学内涵,分析特殊职业教育智障学生实践能力,以“合作、探究、讨论、体验”等要素系统设计模式架构,分类落实阶段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各阶段专业技能学习、职业能力发展、社会适应性提高。通过实验设计、课堂观察等分析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有效学习、能力培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7-0062-07
一、问题的提出
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强调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增进专业能力发展[1]。在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特殊学生可以发挥各种优势智能,完成专业性课程行动任务,学会探索,提升实践能力。
关注智障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特殊职业教育的重点。对特殊职业教育智障学生的技能教育,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融入社会为目标。特殊职业学校践行适应职业需求的教学方式、途径等渠道,力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准备。西点专业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工作岗任务中[2]。采用完成任务型的行动模式,注重适应性培养,为学生在职业上的思想、技巧、能力和人际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专业类实践教学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如何适切性构建教学模式,实施针对性教学与组织,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具有积极意义[3]。行动导向教学倡导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在“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行为驱动教学对于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支持性和辅助性。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则可以融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多种适合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创新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多样化,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架
(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结构
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行动能力提升、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解决特殊职业教育学生机械模仿、单一训练的教学给予实践及心理上的转变[4]。针对就业需要,学生亟需发展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课堂学习与工作实际的适应与衔接性等问题,引导课堂进行多方面调整[5]。结合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实际,关注职业能力、环境适应性等多维因素,学习过程应当是逐步构建认知、递进发展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中遵循动态平衡及循环推进的构架模式,体现并实现整体化特征的优势,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二)基于模式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架下,针对特殊职业教育学生不同的情况类型,课程的单元教学需要针对性设计,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成为实施模式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途径。行动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包含了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三、西点专业课阶段分类实践教学模式
(一)基于“任務引领”的合作学习模式
西式面点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6]。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该模式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导入任务、感知任务、实践任务、评价任务、新任务布置。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任务单元引领的教学形式,每个环节以分组团队化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以交流、讨论、实践、评价、探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协作性、互助式学习,将体验操作、角色扮演、强化训练等融为一体。(见图3)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模式
在完成授课后,对学生完成的成品进行分析,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模式分为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呈现(遭遇困难)、分析问题(分析困难)、提出方案、实践尝试、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学生的问题也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按照小组形式制定方案进行实践探索。过程中,探究意识的形成、探究活动的参与以及最后探究结果的获得,就是知识技能自主构建的行动过程。(见图4)
(三)基于“案例(作品)延伸”的讨论学习模式
在学生掌握了一种西点制作方法后,后期装饰可以迁移所学的知识,同时拓展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作品)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讨论,延伸他们对于知识技能的拓展。该模式分为3环节(6个过程):案例作品赏析、自主学习(内涵分析、方案制定、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并融入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讨论中活跃思维、共生知识及锻炼实践能力。如下页图5所示。
(四)基于“情境模拟”的体验学习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7]。在一种模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施技能训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工场情境或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对智障学生将来融入社会、能力培养尤其重要。该模式分为3个环节:明确任务(岗位分工、职责要求研读)、模拟实践(模拟实践)、结果综合评价。整个过程以模拟体验形式开展和实际生产相似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适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见图6)
四、西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假设
本实验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假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西点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实验方法
1.实验样本及被试
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皆为特殊职业学校智障学生,智商在50~69之间,年龄均在19~21岁之间,接受面点学习的时间也同为2年,而且先前学习的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不管是从他们的智商分析还是从专业基础和能力分析,基本上都保持在同一水平,根据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为最弱的学生,其余的依次类推,将这些学生的各种测量数据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数据处理。(见表1) 2.实验材料
采用特殊职校西式面点校本教材,参照西式面点(初级)职业考核的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及难易程度,教师选择四个西式专业点心即饼干、麦芬、奶黄排和蝴蝶酥技能为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需要,以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教授——学生操作的循环授课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实验对照的两种教学模式,同时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西式面点师初级)考核细则自编工作步骤评估表为评估量分量表,以作记分依据,同时自编能力考核评估表做评估实践能力分值,另一自制问卷作为对学生兴趣度的调查。
3.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为等组前测——后测形式,用RG1、RG2分别代表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模式:RG1:O1 X1 O2、 RG1:O1 X1 O2,实验结果(O2-O1)—(O4-O3),所用符号的意义:R为随机分配和控制,G为班级,一:无实验处理;O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组别包括两个水平:对照组和实验组。过程中,传统面点实践教学模式(两部循环法)为对照组常规使用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实验组使用方法,自变量为实践教学设计,因变量为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包括直接测量指标:通过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统一的检测进行因变量的测量;间接测量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西式面点的兴趣进行调查。
4.实验程序步骤
实验由三个阶段组成,依次为初始学习阶段(前测)、实施阶段(实验干预)、最终呈现阶段(后测)。在进行实验前,两组按照原先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2课时的教学,并测试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实践学习能力)。
实验实施阶段,对选定的西点项目内容(饼干、麦芬、奶黄排、蝴蝶酥)围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新编写教学设计,并写成具体案例,在实验班实施,对照班仍运用传统教学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紧紧围绕“行动任务驱动,探究合作实践、师生互动完成”等基本要求展开。最后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开展后续的学习效果后测。
5.实验方案及记分方式
对学习兴趣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前侧及后侧阶段实施两个班级的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西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度,由指定教师完成。
对学习实践能力采用考核法实施,采用自制专业能力考核量表,教师通过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观察问答考核,了解学生的西点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状况,由指定观察的教师完成。
对技能成绩(掌握度)采用测试法实施,采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西式面点初级)考核细则为标准,采用工作分析步骤的操作分数为评价指标,将每一个技能分成若干步骤,每个步骤再进行A、B、C、D、E五等计分的方式,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现场操作记分,记分者为任课教师和助理教师进行分别打分,然后取平均成绩。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后两项通过数据收集,分别将实验观察和测试所得的数据输入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见表2)
本实验统计方法采用T统计分析结果,T统计为参数检验,是小样本统计的常用方法,通过数据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得出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学习效果之兴趣与认同感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统计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通过两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设计的实施,实验组被试相对于对照组被试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高呢?可以利用后测问卷调查得知兴趣和自我认同感。问卷采用计分制,所有选项中A得3分、B得2分、 C得1分、D得0 分,测试完毕统计得分率。(见表3)
(2)问卷结论。对问卷内容按照表格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验教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认同感、操作成功感、探究创新意识、实践合作交流情况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3)雷达图分析。根据以上百分比各阶段的得分率,将五个维度的各两个项目按照50%:50%算分数:学习积极性(92.5%:72%)、学习方式认同感(94.5%:66%)、操作成功感(95%:83%)、探究创新意识(90%:76.5%)、实践合作交流情况(96%:70%)。将数据绘制成雷达如下页图7所示。
实验组的学生情况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学习方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探究创新意识、实践合作交流均要高出较大比例。说明西点实践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学习兴趣情感等多维度获得认同感。
2.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统计分析
(1)数据统计。学生成绩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研究中将实验过程中对两组被试、四个阶段四项技能,按照时间段开展教学实验,分别以每项技能最后一次考核成绩的数据为依据。汇总的数据分别输入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实验统计方法采用T统计分析结果,T统计为参数检验,是小样本统计的常用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得出相应结果。(见表4、图8)
(2)分析及讨论。实验从阶段1开始到阶段4结束,学生实践考试的技能成绩的两组对照统计情况依次为.102不显著、.032边缘显著、.017 *边缘极显著、.003**极显著。在实施行動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中,开始阶段即饼干模块的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而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逐步呈现显著性差异,直至最后阶段蝴蝶酥模块教学时,两组被试的成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个适应过程,在行动导向模式的教学中,时间越长,技能成绩的差异性越明显,效果越好,进一步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对被试实践教学的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对于技能成绩的提升具备价值和作用。图8中从均值的走向趋势说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始终要高于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均值比较接近,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数据,发现C层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度上差异不明显,得分相近。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于某些西点技能的教学中,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度均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整体上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样本检验效果明显。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7-0062-07
一、问题的提出
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强调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增进专业能力发展[1]。在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特殊学生可以发挥各种优势智能,完成专业性课程行动任务,学会探索,提升实践能力。
关注智障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特殊职业教育的重点。对特殊职业教育智障学生的技能教育,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融入社会为目标。特殊职业学校践行适应职业需求的教学方式、途径等渠道,力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准备。西点专业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工作岗任务中[2]。采用完成任务型的行动模式,注重适应性培养,为学生在职业上的思想、技巧、能力和人际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专业类实践教学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如何适切性构建教学模式,实施针对性教学与组织,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具有积极意义[3]。行动导向教学倡导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在“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行为驱动教学对于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支持性和辅助性。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则可以融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多种适合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创新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多样化,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架
(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结构
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行动能力提升、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解决特殊职业教育学生机械模仿、单一训练的教学给予实践及心理上的转变[4]。针对就业需要,学生亟需发展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课堂学习与工作实际的适应与衔接性等问题,引导课堂进行多方面调整[5]。结合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实际,关注职业能力、环境适应性等多维因素,学习过程应当是逐步构建认知、递进发展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中遵循动态平衡及循环推进的构架模式,体现并实现整体化特征的优势,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二)基于模式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架下,针对特殊职业教育学生不同的情况类型,课程的单元教学需要针对性设计,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成为实施模式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途径。行动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包含了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三、西点专业课阶段分类实践教学模式
(一)基于“任務引领”的合作学习模式
西式面点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6]。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该模式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导入任务、感知任务、实践任务、评价任务、新任务布置。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任务单元引领的教学形式,每个环节以分组团队化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以交流、讨论、实践、评价、探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协作性、互助式学习,将体验操作、角色扮演、强化训练等融为一体。(见图3)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模式
在完成授课后,对学生完成的成品进行分析,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模式分为六个教学环节:问题呈现(遭遇困难)、分析问题(分析困难)、提出方案、实践尝试、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学生的问题也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按照小组形式制定方案进行实践探索。过程中,探究意识的形成、探究活动的参与以及最后探究结果的获得,就是知识技能自主构建的行动过程。(见图4)
(三)基于“案例(作品)延伸”的讨论学习模式
在学生掌握了一种西点制作方法后,后期装饰可以迁移所学的知识,同时拓展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作品)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讨论,延伸他们对于知识技能的拓展。该模式分为3环节(6个过程):案例作品赏析、自主学习(内涵分析、方案制定、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并融入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讨论中活跃思维、共生知识及锻炼实践能力。如下页图5所示。
(四)基于“情境模拟”的体验学习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7]。在一种模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施技能训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工场情境或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对智障学生将来融入社会、能力培养尤其重要。该模式分为3个环节:明确任务(岗位分工、职责要求研读)、模拟实践(模拟实践)、结果综合评价。整个过程以模拟体验形式开展和实际生产相似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适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见图6)
四、西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假设
本实验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假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西点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实验方法
1.实验样本及被试
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皆为特殊职业学校智障学生,智商在50~69之间,年龄均在19~21岁之间,接受面点学习的时间也同为2年,而且先前学习的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不管是从他们的智商分析还是从专业基础和能力分析,基本上都保持在同一水平,根据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为最弱的学生,其余的依次类推,将这些学生的各种测量数据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数据处理。(见表1) 2.实验材料
采用特殊职校西式面点校本教材,参照西式面点(初级)职业考核的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及难易程度,教师选择四个西式专业点心即饼干、麦芬、奶黄排和蝴蝶酥技能为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需要,以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教授——学生操作的循环授课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实验对照的两种教学模式,同时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西式面点师初级)考核细则自编工作步骤评估表为评估量分量表,以作记分依据,同时自编能力考核评估表做评估实践能力分值,另一自制问卷作为对学生兴趣度的调查。
3.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为等组前测——后测形式,用RG1、RG2分别代表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模式:RG1:O1 X1 O2、 RG1:O1 X1 O2,实验结果(O2-O1)—(O4-O3),所用符号的意义:R为随机分配和控制,G为班级,一:无实验处理;O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组别包括两个水平:对照组和实验组。过程中,传统面点实践教学模式(两部循环法)为对照组常规使用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实验组使用方法,自变量为实践教学设计,因变量为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包括直接测量指标:通过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技能成绩进行对比,通过统一的检测进行因变量的测量;间接测量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西式面点的兴趣进行调查。
4.实验程序步骤
实验由三个阶段组成,依次为初始学习阶段(前测)、实施阶段(实验干预)、最终呈现阶段(后测)。在进行实验前,两组按照原先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2课时的教学,并测试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实践学习能力)。
实验实施阶段,对选定的西点项目内容(饼干、麦芬、奶黄排、蝴蝶酥)围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新编写教学设计,并写成具体案例,在实验班实施,对照班仍运用传统教学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紧紧围绕“行动任务驱动,探究合作实践、师生互动完成”等基本要求展开。最后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开展后续的学习效果后测。
5.实验方案及记分方式
对学习兴趣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前侧及后侧阶段实施两个班级的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西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度,由指定教师完成。
对学习实践能力采用考核法实施,采用自制专业能力考核量表,教师通过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观察问答考核,了解学生的西点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状况,由指定观察的教师完成。
对技能成绩(掌握度)采用测试法实施,采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西式面点初级)考核细则为标准,采用工作分析步骤的操作分数为评价指标,将每一个技能分成若干步骤,每个步骤再进行A、B、C、D、E五等计分的方式,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现场操作记分,记分者为任课教师和助理教师进行分别打分,然后取平均成绩。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后两项通过数据收集,分别将实验观察和测试所得的数据输入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见表2)
本实验统计方法采用T统计分析结果,T统计为参数检验,是小样本统计的常用方法,通过数据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得出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学习效果之兴趣与认同感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统计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通过两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设计的实施,实验组被试相对于对照组被试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高呢?可以利用后测问卷调查得知兴趣和自我认同感。问卷采用计分制,所有选项中A得3分、B得2分、 C得1分、D得0 分,测试完毕统计得分率。(见表3)
(2)问卷结论。对问卷内容按照表格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验教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认同感、操作成功感、探究创新意识、实践合作交流情况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3)雷达图分析。根据以上百分比各阶段的得分率,将五个维度的各两个项目按照50%:50%算分数:学习积极性(92.5%:72%)、学习方式认同感(94.5%:66%)、操作成功感(95%:83%)、探究创新意识(90%:76.5%)、实践合作交流情况(96%:70%)。将数据绘制成雷达如下页图7所示。
实验组的学生情况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学习方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探究创新意识、实践合作交流均要高出较大比例。说明西点实践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学习兴趣情感等多维度获得认同感。
2.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统计分析
(1)数据统计。学生成绩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研究中将实验过程中对两组被试、四个阶段四项技能,按照时间段开展教学实验,分别以每项技能最后一次考核成绩的数据为依据。汇总的数据分别输入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实验统计方法采用T统计分析结果,T统计为参数检验,是小样本统计的常用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得出相应结果。(见表4、图8)
(2)分析及讨论。实验从阶段1开始到阶段4结束,学生实践考试的技能成绩的两组对照统计情况依次为.102不显著、.032边缘显著、.017 *边缘极显著、.003**极显著。在实施行動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中,开始阶段即饼干模块的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而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逐步呈现显著性差异,直至最后阶段蝴蝶酥模块教学时,两组被试的成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个适应过程,在行动导向模式的教学中,时间越长,技能成绩的差异性越明显,效果越好,进一步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对被试实践教学的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对于技能成绩的提升具备价值和作用。图8中从均值的走向趋势说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始终要高于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均值比较接近,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数据,发现C层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度上差异不明显,得分相近。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于某些西点技能的教学中,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度均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整体上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样本检验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