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色收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王小鲁先生关于“灰色收入”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国内媒体被惊人的数字吸引:“中国的灰色收入已经高达5.4万亿,约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5%,且这些灰色收入有将近2/3进入了10%最高收入人群的腰包”;国外媒体则将其与在全球表现拉风的中国超级富豪联系起来,美国《新闻周刊》直言“中国超富阶层隐瞒了三分之一的真实收入”,之后又形象化地描述,“中国富豪很有些暴发户式的特征:使用的东西都是金的或者名牌。”显然,“灰色收入”因与“不义而富且贵”相关联,已成为了东西方舆论均不待见的事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王小鲁先生的“灰色收入”报告因为混淆了重要的概念分别,其意义和价值并不宜高估,受众也完全不必因耸动的数字而再度失色。
  理论上,“灰色收入”并不是一个包含道德评价的词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类“账外收入”,所谓“off-the-books in come”,是介于不合法的“黑色收入”与合法的“白色收入”之间的收入所得。之所以名为“灰色”,仅仅是因为,囿于当前法律法规,暂时无法给其定性。
  从这个角度看,王小鲁先生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收入范围,即所谓“非法收入、违规违纪收入、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衡量其合理性受到质疑的收入,及其他来源不明的收入等”,显然是具有太强道德寓意的,已经超出经济学讨论的范畴。同时,把非法收入、违规违纪收入这些“黑色收入”纳入到“灰色收入”这个模糊的框架里,还可能会为坏人脱罪。
  更糟糕的是,为了充分突出自主创新的“灰色收入”概念,还创设了本质就是“账外收入”的“隐性收入”概念。按照他的说法,“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比按国家统计局住户收入统计调查的结果高出9.3万亿元(可视为‘隐性收入’),比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收入计算高出5.4万亿元(可视为‘灰色收入’)。”如此,仅依靠加加减减,一个具有道德高度的数据就应运而生了,这是很不严肃的事情。
  谈论收入分配的时候,响亮的名词和没有严格检验过的数据,很容易打动人心,但并不是建设性的做法。当前,我国民众普遍关切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对部分人的暴富、炫富现象颇多怨言。民众怨气所指,更多的是非法、违规违纪或者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违法所得并不“灰色”——认定违法并不困难,有何暧昧?通过行政垄断得到的高行业薪酬也不“灰色”——行政垄断对市场机制的歪曲一目了然,有何模糊?问题是前者完全不见光,在当前银行账户“伪实名”和满大街“办证工厂”的特殊国情下,别说统计局,就连纪委和法院都不掌握,遑论一个学者?至于垄断企业员工收入,尽管石油、电信、电网的行业垄断收益可观,其行业平均工资也高于其他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固然不公平,但具体到员工个体的收入,有账可循,并不“灰色”。
  因此,“灰色收入”这种词语,含义未经精确定义,也无法精确定义。笔者反对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使用这类说法。
  现在的情况是,行政权力不受遏制,时有设租、寻租的新闻见诸报道,民愤极大。同时,一些来路不清但陡然而富的人物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引发了种种猜想。由此,不受遏制的权力与招摇过市的财富成为姻亲的论断,在社会上泛滥,官和商一起受到指指点点。如果将这些人、物、事统统纳入“灰色”处理,当然是简便的做法,但这无疑就成了“灰色收入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反而模糊了问题的焦点。此时需要立法和司法机关宜及时介入,澄清公众疑问。作为必要的制度建设举措,也宜将“合法”与“违法”明确切割,将“违规”与“违法”的后果明确说明,这样,既可以使得那些作奸犯科之辈不至于全家无忧无虑、飘然归化他国,也可以使得合法致富的能人免受来源多样的猜忌和胁迫。
  “灰色收入”的说法不严肃、不准确,并不代表收入分配中的模糊地带不存在。实际上,这种状况的扩张的确恶化了中国收入分配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让窃取违法所得的人受严惩,肯定合法收入,开放行政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的竞争。而不是哗众取宠,做些人力所不及的事情,将搞學术和搞政治或者搞娱乐混为一谈。(作者为经济学者)
其他文献
今天看到网上写:“一线城市房价连续两个月停涨,拐点隐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6个,持平的有30个,比7月共增加了15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房价持平,这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连续两个月出现停涨。”于是后面一篇评论在说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见效云云。这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用数字说话本来是最为公正客观的方法,但人们对数字信息的
中国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目前内地家族企业还处于首次交班的阶段。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家族企业,很多经历过吐故纳新的阵痛,有失败有成功,也有至今依然难产的。从这些华人家族企业的昨天和今天,可以看到内地创富家族的明天。  香港:“家族永续”大于“企业永续”     据粗略统计,中国香港股市中2/3的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控制,15个大家族拥有35%的香港股市市值。而这些家族企业的家事,也往往可能左右香港经
如果主权国家无力偿还债务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令全球经济学家们头痛。    近来“主权债务违约”成为西方传媒上的热门词。因为这很有可能涉及全球性的下一轮危机爆发的焦点。而且这一危机可能并不太遥远:法国预测机构“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认为,今年第二季度——也就是一个月后——将出现危及全球地缘政治的新一轮大危机。其核心就是主权国家债务违约。  对于“危机派”来说,希腊暴露的问题,更像是一棵“遮挡住森林的
张悟本是怎样走上神坛的?传媒的炒作造星运动、主管部门后知后觉的放任自流以及大众的盲目跟风,才是张悟本被神化背后的真正推手。    张悟本受够了,决定不再跟陌生人讲话。这10多天来,这个声音每次开口说话,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加以嘲弄。在媒体恳谈会上,面对团团围住他的记者,张悟本的回答总是那么苍白无力,“问这个有意思吗?”  最后,张悟本走向自己崭新的越野车,“我将开会说出真相。”那天,他照样穿着一样
中国一分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发展中国家”的角色和立场。    法国《世界报》在评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令人失望”的社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今天的世界,在类似气候这样规模的问题上,如果中美两国——即闻名遐迩的G2——未事先达成协议的话,不会达成任何成果。”尽管中国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存在或接受G2,但在欧洲,不管是出于担忧、忌妒、羡慕……或根本就是“挖个陷阱让中国跳”,G2却一直是时髦的话题。法国
“亲爱的,你老了。金发中有了银丝……   但是,亲爱的,你在我眼里永远年轻美丽……  两颗相爱的心依然像夏日那样灼热,  自从我吻了你,你就是我的了,灰白的头发,蹒跚的步履,又算得了什么?   你永远不会变老!”  ——摘自英语老歌《金发中的银丝》(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  很喜欢这首老歌,意境恬美深远,恰如《金色的池塘》。去年,在上海花园饭店,张芝老师与朱曾
专访前驻美大使李道豫  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的当天(6月8日),白宫打电话给我说,下午1点半克林顿要在他的办公室紧急约见我。我说,总统先生,不管你如何辩解,始终不能改变这个政治错误的性质,我们要求美方立即纠正这一错误。克林顿的脸一下涨红了。    回忆起1993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第五任驻美大使的经历,李道豫曾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正是在这5年间,中美关系从低谷走上了高潮。  1993年3月,61
12月5日,谢春彦先生要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今年的第三回个展,这次《春彦手痒——插图和速写小展》集中了谢春彦30多年来的书画作品近300件,题材广泛,文艺界名家友人、山川风月、都市乡村、帅哥美女皆入其诗书画中。上周六的新民晚报专刊上,他已经解释了自己与漫画的机遇因缘,说明自己的漫画是从中国正宗一路书画艺术而来,是宣纸上的铺写,并非马克笔涂鸦。比如他说:于仿佛“雅正”的“国画”大锅里,我还是下了一些水
他曾是邓小平的英文翻译。  1983年,20多岁、风华正茂的张维为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两年后,他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英文翻译,先后为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李鹏、乔石等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外事活动担任翻译工作。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时的情景。那是1985年8月的一天,邓小平见到他,和他亲切握手,问他:“你是哪里人啊?”  “我是上海人。”张维为毕恭毕敬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霞飞路喽?”邓小平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共和党执政伴随以弱势美元,因为这对石油资本家的利益有好处,而民主党执政则是强势美元的天下。当下又回到了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时候了。    2008年11月5日,美国大选揭晓:民主党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当选。奥巴马当选可以有多种理由,诸如美国民主的胜利和种族主义的“淡化”。但如果我们将选举回归本质,即老百姓对能够代表其利益的候选人的选择,就可以撇清选举中的包装与营销的干扰因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