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问题;对策;江苏扬州;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0-02
近年来,江都区坚持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市场安全消费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基地环境、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投入品管理3个基本环节,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从基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取得的成效
1.1 推进“三化”建设,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总量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江都区通过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安全優质农产品质量。
1.1.1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三品”建设的重要主体,而“三品”认证规范的过程,恰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的过程。近年来,江都区先后涌现出江苏莲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早晚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吴桥宝盛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推动了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1.1.2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为原则,以标准化推广为手段,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4]。目前,全区已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5个,扬州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10个。2012年正在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的创建活动。
1.1.3 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为了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的弊端,江都区不断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重点推行“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茬口布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防病治虫、统一肥料配方、统一质量管理、合同收购产品,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目前已建成农产品特色基地104个,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基地50个,333.33 hm2以上11个,666.67 hm2以上4个。在此基础上,江都区重点打造了吴武蔬菜产业带,全区蔬菜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1.2 完善“三个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依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逐步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开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例行监测,确保全市农产品消费安全。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建设项目,江都区建成了苏中县级一流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并于2012年通过了“双认证”,目前已进入试运行。
1.2.1 建立产地准出体系。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同步发展的思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强化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目前,制定出台了大蒜、毛豆、西兰花、萝卜等一系列农产品地方标准,其中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8个,扬州市农业地方标准8个,企业标准100多个,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支撑,企业标准为配套的具有江都区农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同时,全区13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产地准出速测点,实施“先检测、后采摘、再入市”的质量安全流程,严把农产品首道关口。
1.2.2 建立市场准入体系。从2000年开始,农林、质监、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城区中心农贸市场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此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目前已在全区24个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设立放心菜直销区、农业“三品”免检直销区。并在醒目处悬挂警示牌,准确及时公示检测结果,让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1.2.3 建立例行监测体系。2011年底,江都区13个乡镇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向下延伸。在基地、市场、大型超市等场所,对猪肉、蔬菜等产品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据统计,2012年,全区共抽检入市农产品5 658个,其中蔬菜3 800多个,水产品210个,饲料59个,生鲜乳90个,生畜“两病”检测713头,畜禽监察抽样7 000份,配合国家省、市农产品抽检60次,合格率都在98%以上。通过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流动检测、例行抽检、重点监测等全方位监管,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立体监控网络。
1.3 积极实施“三大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努力推动监管工作向基地和市场2个方向延伸,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三品”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3.1 强势推进农业投入品市场整治行动。坚持从市场监管入手,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3个关口。狠抓队伍建设,各镇明确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和生产企业自管员队伍,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网络;同时加快农资连锁经营,全区9个连锁经营企业覆盖了所有镇村,消除了过去“提篮叫卖农资”的无序经营现象,建立了可追溯、可索赔的农资经营制度,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违法经营。农委加大执法力度,结合种植业、农业投入品、水产品、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农业“三品”、生鲜乳等7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
1.3.2 有序推进安全农产品品牌化行动。围绕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特禽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产、销、利一体化,打响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三品”总数达400个,农业“三品”基地面积近5.33万hm2,占可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90%以上。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积极探索超市、专柜销售等多种新型业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全区已有“渌洋湖”、“莲湘”、“翔龙”、“康植园”、“早晚食品”等5个注册品牌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 1.3.3 精心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行动。通过“农民电视课堂”、“农民广播课堂”、“江都农林网”等新闻媒体,结合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知识,指导农民识假拒假,进一步提高广大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产业化经营推进不快,生产操作规程难以统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普及率不高。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优质特色產品、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三是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排放难以控制。四是市场检测体系还不健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较低,市场准入的管理机制和产品的流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意识尚需进一步增强。
3 对策
3.1 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与预警应急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监管、过程监管和产品监管,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主抓、舆论监督的全方位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和畜产品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治理农产品污染源头。
3.2 加快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吴桥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和重点蔬菜产区,切实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加投入,重点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产品检测、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与此同时,继续调优农业结构,积极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3.3 不断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力度,逐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动物检验检疫制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
3.4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预算的基础上,需逐年递增。镇级财政需进一步加大对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的投入,运用市场机制,整合项目资源,积极招商引资,扩大投资渠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5]。
4 参考文献
[1] 钟秀明,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7-32.
[2]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1-2.
[3] 胡兰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想[J].农村经济,2004(9):6-8.
[4] 柴振林,洪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4,23(5):77-80.
[5] 张荣现,赵科轲.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421-21422.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问题;对策;江苏扬州;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0-02
近年来,江都区坚持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市场安全消费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基地环境、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投入品管理3个基本环节,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从基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取得的成效
1.1 推进“三化”建设,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总量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江都区通过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安全優质农产品质量。
1.1.1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三品”建设的重要主体,而“三品”认证规范的过程,恰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的过程。近年来,江都区先后涌现出江苏莲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早晚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吴桥宝盛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推动了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1.1.2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为原则,以标准化推广为手段,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4]。目前,全区已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5个,扬州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10个。2012年正在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的创建活动。
1.1.3 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为了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的弊端,江都区不断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重点推行“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茬口布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防病治虫、统一肥料配方、统一质量管理、合同收购产品,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目前已建成农产品特色基地104个,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基地50个,333.33 hm2以上11个,666.67 hm2以上4个。在此基础上,江都区重点打造了吴武蔬菜产业带,全区蔬菜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1.2 完善“三个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依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逐步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开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例行监测,确保全市农产品消费安全。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建设项目,江都区建成了苏中县级一流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并于2012年通过了“双认证”,目前已进入试运行。
1.2.1 建立产地准出体系。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同步发展的思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强化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目前,制定出台了大蒜、毛豆、西兰花、萝卜等一系列农产品地方标准,其中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8个,扬州市农业地方标准8个,企业标准100多个,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支撑,企业标准为配套的具有江都区农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同时,全区13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产地准出速测点,实施“先检测、后采摘、再入市”的质量安全流程,严把农产品首道关口。
1.2.2 建立市场准入体系。从2000年开始,农林、质监、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城区中心农贸市场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此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目前已在全区24个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设立放心菜直销区、农业“三品”免检直销区。并在醒目处悬挂警示牌,准确及时公示检测结果,让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1.2.3 建立例行监测体系。2011年底,江都区13个乡镇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向下延伸。在基地、市场、大型超市等场所,对猪肉、蔬菜等产品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据统计,2012年,全区共抽检入市农产品5 658个,其中蔬菜3 800多个,水产品210个,饲料59个,生鲜乳90个,生畜“两病”检测713头,畜禽监察抽样7 000份,配合国家省、市农产品抽检60次,合格率都在98%以上。通过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流动检测、例行抽检、重点监测等全方位监管,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立体监控网络。
1.3 积极实施“三大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努力推动监管工作向基地和市场2个方向延伸,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三品”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3.1 强势推进农业投入品市场整治行动。坚持从市场监管入手,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3个关口。狠抓队伍建设,各镇明确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和生产企业自管员队伍,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网络;同时加快农资连锁经营,全区9个连锁经营企业覆盖了所有镇村,消除了过去“提篮叫卖农资”的无序经营现象,建立了可追溯、可索赔的农资经营制度,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违法经营。农委加大执法力度,结合种植业、农业投入品、水产品、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农业“三品”、生鲜乳等7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
1.3.2 有序推进安全农产品品牌化行动。围绕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特禽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产、销、利一体化,打响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三品”总数达400个,农业“三品”基地面积近5.33万hm2,占可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90%以上。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积极探索超市、专柜销售等多种新型业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全区已有“渌洋湖”、“莲湘”、“翔龙”、“康植园”、“早晚食品”等5个注册品牌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 1.3.3 精心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行动。通过“农民电视课堂”、“农民广播课堂”、“江都农林网”等新闻媒体,结合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知识,指导农民识假拒假,进一步提高广大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产业化经营推进不快,生产操作规程难以统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普及率不高。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优质特色產品、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三是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排放难以控制。四是市场检测体系还不健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较低,市场准入的管理机制和产品的流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意识尚需进一步增强。
3 对策
3.1 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与预警应急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监管、过程监管和产品监管,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主抓、舆论监督的全方位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和畜产品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治理农产品污染源头。
3.2 加快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吴桥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和重点蔬菜产区,切实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加投入,重点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产品检测、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与此同时,继续调优农业结构,积极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3.3 不断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力度,逐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动物检验检疫制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
3.4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预算的基础上,需逐年递增。镇级财政需进一步加大对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的投入,运用市场机制,整合项目资源,积极招商引资,扩大投资渠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5]。
4 参考文献
[1] 钟秀明,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7-32.
[2]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1-2.
[3] 胡兰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想[J].农村经济,2004(9):6-8.
[4] 柴振林,洪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4,23(5):77-80.
[5] 张荣现,赵科轲.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421-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