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李氏杆菌病也叫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所引起家畜、家禽、鼠类和人共患的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母猪流产。
(1)流行病学特点1938年本病在国外作了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多发。本病除感染猪外,也感染42种哺乳动物,22种禽类,鱼类和甲壳类,人也有易感性,所以为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鼠类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强,是本菌的贮存宿主。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不久的仔猪多发。病猪、带菌猪及其他带菌动物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妊娠母猪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本菌从感染动物的粪便、尿、乳汁、眼、鼻分泌物、精液、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皮肤而感染。猪吃了鼠类的尸体,也会造成本病的感染。本病通常为散发,发病率很低,但病死率很高。
(2)症状潜伏期14~21天。在临床上分败血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3种。①败血型。未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1~3天,死亡率高。哺乳仔猪多见。②脑膜脑炎型。脑炎症状与混合型相似。但较缓和,病猪的体温、食欲、粪尿多半正常。病程长,多数死亡。妊娠母猪隐性感染,一般无病状的情况下而发生流产。本型断奶仔猪多发,哺乳仔猪也有发病。③混合型。初期体温高41~42℃,中后期体温降至常温或以下。吃奶次数减少或不吃。粪便干燥,尿量减少。多数病猪呈脑膜脑炎症状,如初期兴奋,共济失调,作圆圈运动,无目的行走,不自主后退。有的头触地不动,肌肉震颤,乱串乱跑,头颈后仰,四肢张开,呈观星状。四肢麻痹,不能站立,卧地,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1~3天或更长。病死率高,成猪耐过。本型哺乳仔猪多见发病。
(3)剖检①败血型。病死猪可见腹下,股内侧弥漫性出血。多数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多汁。肝、脾肿大,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为特征性病变。胃和小肠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充血,水肿,气管和支气管为出血性炎症。心内外膜出血。②脑膜脑炎型。病死猪脑及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浑浊,含有较多的细胞。脑干,尤其是脑桥,延脑,脊髓变软,见有小脓灶。③混合型。败血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病变均能见到。
(4)诊断①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仔猪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状和母猪流产及剖检病可初步确诊。但最好采取病料,对病原进行检测。②采取病死猪的血液,肝、脾、肾、脑脊液及脑组织,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紫色,两端钝圆的细小杆菌。③将病料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或0.05%亚碲盐酸胰蛋白琼脂平板,在兔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呈β溶血,亚碲酸盐平板上形成圆形、隆起、湿润黑色的菌落。④采取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小鼠或幼鸽脑腔、腹腔或静脉,能引起败血症死亡,如用悬液滴入兔、小鼠或鸽的眼内,1天后发生结膜炎,以后出现败血症死亡。⑤血清学检查。可用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本病,效果均好。⑥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进行鉴别诊断。
(5)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对于舍内及运动场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对于地面、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哺乳仔猪要保证吃足母乳或人工哺乳。②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场外引进种猪和苗猪时,一定隔离检疫,确保无病才可入群,千万不要从疫区引进猪只。③由于本病的传染源很多,严禁其他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侵入猪场。尤其要消灭猪舍内的鼠类。④对猪群要经常观察,发现病猪马上隔离治疗,对病死猪的尸体要焚毁,深埋。⑤治疗。早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如将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混合应用,效果更好。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盐酸金霉素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次灌服。20%磺胺嘧啶钠液5~10毫升,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11毫克,肌肉注射。对症治疗,如病猪兴奋不安,可内服水合氯醛,每千克体重1克,溶水后用胃管投入。
李凤莲(黑龙江省拜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64700)
薛秀萍(黑龙江省勃利县动物防疫站 164700)
(1)流行病学特点1938年本病在国外作了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多发。本病除感染猪外,也感染42种哺乳动物,22种禽类,鱼类和甲壳类,人也有易感性,所以为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鼠类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强,是本菌的贮存宿主。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不久的仔猪多发。病猪、带菌猪及其他带菌动物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妊娠母猪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本菌从感染动物的粪便、尿、乳汁、眼、鼻分泌物、精液、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皮肤而感染。猪吃了鼠类的尸体,也会造成本病的感染。本病通常为散发,发病率很低,但病死率很高。
(2)症状潜伏期14~21天。在临床上分败血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3种。①败血型。未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1~3天,死亡率高。哺乳仔猪多见。②脑膜脑炎型。脑炎症状与混合型相似。但较缓和,病猪的体温、食欲、粪尿多半正常。病程长,多数死亡。妊娠母猪隐性感染,一般无病状的情况下而发生流产。本型断奶仔猪多发,哺乳仔猪也有发病。③混合型。初期体温高41~42℃,中后期体温降至常温或以下。吃奶次数减少或不吃。粪便干燥,尿量减少。多数病猪呈脑膜脑炎症状,如初期兴奋,共济失调,作圆圈运动,无目的行走,不自主后退。有的头触地不动,肌肉震颤,乱串乱跑,头颈后仰,四肢张开,呈观星状。四肢麻痹,不能站立,卧地,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1~3天或更长。病死率高,成猪耐过。本型哺乳仔猪多见发病。
(3)剖检①败血型。病死猪可见腹下,股内侧弥漫性出血。多数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多汁。肝、脾肿大,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为特征性病变。胃和小肠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充血,水肿,气管和支气管为出血性炎症。心内外膜出血。②脑膜脑炎型。病死猪脑及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浑浊,含有较多的细胞。脑干,尤其是脑桥,延脑,脊髓变软,见有小脓灶。③混合型。败血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病变均能见到。
(4)诊断①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仔猪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状和母猪流产及剖检病可初步确诊。但最好采取病料,对病原进行检测。②采取病死猪的血液,肝、脾、肾、脑脊液及脑组织,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紫色,两端钝圆的细小杆菌。③将病料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或0.05%亚碲盐酸胰蛋白琼脂平板,在兔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呈β溶血,亚碲酸盐平板上形成圆形、隆起、湿润黑色的菌落。④采取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小鼠或幼鸽脑腔、腹腔或静脉,能引起败血症死亡,如用悬液滴入兔、小鼠或鸽的眼内,1天后发生结膜炎,以后出现败血症死亡。⑤血清学检查。可用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本病,效果均好。⑥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进行鉴别诊断。
(5)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对于舍内及运动场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对于地面、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哺乳仔猪要保证吃足母乳或人工哺乳。②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场外引进种猪和苗猪时,一定隔离检疫,确保无病才可入群,千万不要从疫区引进猪只。③由于本病的传染源很多,严禁其他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侵入猪场。尤其要消灭猪舍内的鼠类。④对猪群要经常观察,发现病猪马上隔离治疗,对病死猪的尸体要焚毁,深埋。⑤治疗。早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如将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混合应用,效果更好。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盐酸金霉素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次灌服。20%磺胺嘧啶钠液5~10毫升,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11毫克,肌肉注射。对症治疗,如病猪兴奋不安,可内服水合氯醛,每千克体重1克,溶水后用胃管投入。
李凤莲(黑龙江省拜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64700)
薛秀萍(黑龙江省勃利县动物防疫站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