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第六窟中本行故事题材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旧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大小洞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形象生动,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在云冈石窟,佛本行故事的雕刻很多,但大都是以单幅画面出现,只有第六窟的故事画雕刻比较完整。云冈第6窟佛本行故事画,采用浮雕与佛龛雕刻相结合的方法,雕刻出釋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初转法轮共计39个画面,前后衔接自然,内容贯通一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传记性连环画,是北朝佛经故事画的典范之作,是北魏时期石窟寺佛本行故事中的珍品。本文将对云冈第六窟的本行故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云冈第六窟;佛教故事画;本行故事画
  云冈石窟佛教造像艺术,其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佛像、菩萨像、佛弟子像、天龙八部护法像、佛教故事画、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据研究,取材于佛经故事的雕刻在云冈石窟有很多,内容十分丰富,佛经故事画是云冈石窟佛教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故事画是古代工匠和艺术家们开辟出的一条通俗易懂、善于领悟佛法真义和精髓的捷径。它是以佛经为依据,以雕刻艺术的形式表现文字叙述的故事,以生动的雕刻艺术的形象弘扬佛教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佛教伦理思想,强化了佛教的劝善功能。云冈石窟的佛教故事画,体现了十分鲜明的善恶观念。这些实物资料,对于研究佛教的劝善功能和佛教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云冈石窟佛经故事画内容概述
  从总体上看,“云冈石窟雕刻中的佛经故事画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本生故事、本行故事和图解经文、经义故事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弘扬佛教伦理思想的佛经故事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善恶观念,从中让我们了解北魏的社会情况和风俗习惯。
  (一)本生故事
  佛教的本生故事描绘的是释迦摩尼在成佛之前,无数轮回中不断修行转世的故事,是为了宣扬释迦摩尼的善行。佛教有灵魂转世、因果循环的教义,他们认为释迦摩尼成佛之前在轮回中的善行、经历的磨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使他最终能修炼成佛成为圣人。
  (二)本行故事
  本行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由出生到涅槃一生的经历,又称佛传故事。佛本行故事依据佛经的内容编写,其雕刻的表现形式与佛教重视修行有关。佛教重视“累世修行”,宣扬“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宣扬人人皆[]可成佛。佛经表明“成一切种智”的佛陀经过了“累世修行”,最后开悟成佛。佛陀前生和今生都经历了苦修。
  (三)反映佛经内容的故事画
  因为佛经故事内容比较长,所以古代艺术家们以连环画形式,利用雕塑语言,选择了佛经中最具故事性的片段,栩栩如生的反映了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
  在云冈石窟,虽然佛本行故事的雕刻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单幅画雕,只有第六窟的故事画雕刻比较完整。云冈第六窟佛本行故事画,雕刻出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初转法轮的三十九个画面,采用浮雕与佛龛雕刻相结合的方法,内容衔接自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传记性连环画,同时也是北朝佛经故事画的典范之作,是北魏时期石窟寺佛本行故事中的珍品。
  二、云冈第六窟本行故事题材
  (一)云冈第六窟开凿背景
  按石窟内部风格一般将云冈石窟分为早、中、晚三期,三期故事雕刻的特征有所差别。第六窟属于云冈中期石窟,此时的铸窟造像活动进入最鼎盛的时期。中西文化的融合在此期间发生了最绚烂的碰撞。这一阶段,北魏统治阶层对佛教的崇信不仅重禅行,并且尚义学、义礼,龙城、长安这些义学发达的地区成为平成佛教的新来源。孝文初立,集昙曜等西方沙门译新经,译经事业发达,从根本上刺激了佛教故事雕刻的發展。
  (二)云冈第六窟本行故事题材雕刻形式特点
  “云冈第六窟中,以佛本行故事为题材的雕刻,概括起来约有四种不同的形式。”[]中心柱上的雕刻是第一种形式。周绕窟壁的浮雕带是第二种形式。南壁明窗内东西两侧的造像龛是第三种形式。窟壁中层的大型佛本行故事造像龛是第四种形式。
  1.中心柱上的雕刻
  中心柱四面的第二层,都有大型佛龛,佛本行题材的浮雕分别在左右两侧龛楣下,并且都有一幅与其相联延伸到了在龛内上面,然后有另外的浮雕,构成中心柱每面有四幅,四面共有十六幅浮雕。浮雕先雕刻成屋宇状,在雕刻上其他装饰。
  这里着重对佛诞生前后的故事进行描绘。顺序以中心柱的南面为正面,由西面、北面、东面依次进行描绘。有的由一幅构成一个部分,而有的由两幅构成一个部分。 在大龛两侧浮雕佛本行故事的作法,是很特别的。浮雕布满两侧起到很强的装饰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接洽的作用,使其更好的相融合,使这一组佛本行故事浮雕呈现一种连续完整的状态。这样来处理关于佛本行故事题材的雕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里独创的风格。
  2.周绕窟壁的浮雕带
  由于风化的原因这组浮雕已经不太完整,东壁和南壁有部分风化,西壁全风化。这组浮雕的呈长方形,上边有忍冬纹装饰,两幅浮雕中间有空间。故事连续性较强,现存部分是从太子较艺射铁鼓至出家入山修行,共十余幅,从东壁北端开始,顺势向南排列;然后转至南壁东端,再向西排列。画面连续形成连环画形式的浮雕作品。这些浮雕中人物较少,背景很简单,但作者却根据题材将画面进行深入的刻画,虽然线条简单古朴,但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却十分生动。
  这种连环画形式的佛本行故事雕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很强的的艺术魅力。其原因在于它是在承继汉代了汉代画像石的传统之基础上,吸取了外来影响的优秀部分经过融化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传统,刻法上也承继了画像石的浮雕手法,并再起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南壁明窗内东西两侧的造像龛
  明窗东侧龛里雕刻的是左舒思惟菩萨像,是逾城后初至山中时思维的形象。明窗的西侧也有菩萨像,是右舒思维状,表达了一种不舍的情感,这两龛本行故事造像,都可以成为单独的故事。
  4.窟壁中层的大型佛本行故事造像龛
  西侧窟壁有三个大龛,中间龛比较保存比较完整,左右两个龛较为残缺。中间一龛是尖拱形,龛内有佛像,在龛楣和两边有群魔雕像,龛顶的中间刻着一夜叉,而南北两侧雕刻群魔的丑态。这些浮雕像描述了魔军充塞虚空,被围困的佛镇定自若,用张牙舞爪,丑态百出的魔众来烘托出佛的庄严伟大。而东壁两大龛南侧中法论标志说法,野鹿标志说法处的故事。北侧是佛降服火龙,教化迦叶的故事。坐佛为中心的大龛,龛楣或周围雕刻表示佛本行题材的作品在很多窟都可看到,其中八窟东壁最完整。
  四种形式的佛本行故事雕刻总的看来,完整的表述了释迦的诞生,出家到成道的事迹。
  三、结论
  云冈石窟第六窟在中国传统雕刻基础上,吸收外来造像艺术精华后,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并非简单的移植外来的造像艺术,又不是全部模仿传统雕刻方式,这种艺术再创造是印度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鲜卑族文化三者有机融合的结果。
  在接纳中外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还要以创新的思维去融合本国的传统文化。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特定的政治历史文化条件下创造性地设计的。其多方面都是值得后人去学习的。云冈石窟本身就是一部珍贵的设计学教科书,应该从中汲取精髓,通过对其的研究从而发掘中国古人的设计智慧和创造智慧。
  注释:
  [1]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编《云冈百年论文选集》(二)253 页,李立芳《云冈石窟的佛教故事画雕刻》一文,文物出版社。
  [2]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编著《云冈百年论文选集》(一)122 页,杨泓《云冈第六窟的佛本行故事雕刻》,文物出版社。
  [3]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编著《云冈百年论文选集》(一)122 页,杨泓《云冈第六窟的佛本行故事雕刻》,文物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赵昆雨.《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
  【2】李立芳.《云冈石窟的佛教故事画雕刻》. 文物出版社
  【3】杨泓.《云冈第六窟的佛本行故事雕刻》. 文物出版社
  【4】范鸿武.《云冈石窟建筑与佛教雕塑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三家巷》是十七年小说中十分独特的一篇,在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在谈革命、谈工作不谈爱情的时候,《三家巷》却用很多笔墨在一幅广州风情画中描绘着三个家庭中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这在十七年文学中堪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也因此成就了很多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丰满形象。区桃和胡杏是作品主人公人生中两位挚爱的女性,本文着力于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原型存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三家巷;区桃
期刊
【Abstract】:Ernest Miller Hemingway is the spokesman of “the lost generation”, and hi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the best work of his life”. In this novel, fish has been described as fierce, big, and
期刊
【摘要】:香港女作家钟玲就是现代“鬼话”的代表作家之一。中国文学自古便有写鬼的传统,那么钟玲的“鬼话”是如何实现对传统“鬼故事”的超越呢?在面临香港回归和港人普遍的文化身份焦虑的时代大背景下,钟玲的“鬼话”创作又是怎样在这一层面上被建构起来呢?当钟玲重新构拟传统的女鬼形象时,她是想要建立女性的话语权,还是在重新想象爱情?以上都是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钟玲;“鬼话”小说;女性主义 
期刊
【摘要】:萧乾的作品,多以书写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来透视生活在大时代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危机。《篱下集》当为代表,萧乾早年的贫穷孤苦与寄人篱下的生活与《篱下》中主人公的遭遇如出一辙。也是因为这些经历,萧乾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平民化的人道关怀对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作出了深层次的思考。用温情的笔墨对底层小人物给予无限同情和关爱,深刻阐释了个体在生活与时代的重压下无法把握自己
期刊
【摘要】:研究任何时期的文学发展史,都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贾希利亚时期悬诗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首先要明确贾希利亚时期是什么时期?悬诗是什么?阿拉伯文学具体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提点。只有明确了以上几点,才能更为清晰地认识贾希利亚时期悬诗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本文以贾希利亚时期为研究背景,探讨悬诗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贾希利亚时期;悬诗;阿拉伯文学;影响  引言:
期刊
敦煌莫高窟被重新发现,改写了中国绘画史,引发了当代中国画家长达70年的本土西行。如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落地敦煌,大批国内外画家用画笔描绘西部,敦煌艺术正在被唤醒。拍摄《敦煌画派》的导演秦川以每年一部片子的上映速度在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及纪录片频道播出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迄今共上映9部。拍摄以“敦煌”为题材的纪录片众多,但是为敦煌学的核心敦煌画派立言立命的影像作品,这是第一
期刊
图一中的这件彩陶作品,是1972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的彩陶双联壶。笔者曾在河南博物院见过,十分喜欢。在《中国陶瓷全集(新石器时代)》的版权说明中,我们可以找到对这件作品的如下描述:“泥质橙黄陶。两瓶并列,形制大小略同,腹部相联。均为敞口、长颈斜向内收,细长腹略鼓,平底,两瓶外侧各有一半环耳。腹部均施红色陶衣,绘多周黑彩弦纹,其间又分别填绘三竖道或三斜道的图案装饰带。造型别致,装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当代大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地方,如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人才,而高校得发展培养形式正是关键之所在,学校给学生创造好的以及独特的学习环境,正是能影响高校教育四年之久的培养。中国传统的大学校舍,将学生很呆板的分配于每个宿舍,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以及轻松的生活环境,没有创意之言。在人们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校园学习居住环境也朝着多
期刊
【摘要】:歌曲《渔舟唱晚》是由刘麟作词,王志信编曲,根据同名器乐曲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用音乐独有的语言描绘出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场面。歌曲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体现了民族声乐的特点。词曲的二度创作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本文通过对歌曲创作特色以及演唱风格的分析,了解歌曲的音乐意境,丰富音乐感受,掌握该声乐作品声音技巧的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本文从个人体会谈山水画意境的获得与营造,认为剪裁、夸张、组织是营造山水画意境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虽然中国山水画不断在变化,不断在改革,但是不改的是其意境,是其灵魂。艺术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艰难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决不能如“探囊取物”那样轻而易取。所以要想画好一幅山水画,我覺得首先必须要掌握山水画的灵魂---意境。  意境并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