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古代文学家绰号的来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e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的长廊里,人们常用绰号评价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和人品,从这些绰号中可以窥见文学家的才华和鲜明个性,可谓妙趣横生,其来历也多种多样,具体如下:
  一、外貌
  唐代人张籍家境贫穷,眼疾严重,任过太常寺太祝,绰号“穷瞎张太祝”。
  唐代人李贺手指奇而长,绰号“长爪郎”。
  唐代人李绅,因身材短小而又精明强悍,绰号“短李”。
  晚唐的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温八叉”。
  二、创作风格
  唐代人李白的詩雄奇浪漫,贺知章把他比作谪仙,人称“诗仙”。
  唐代人杜甫的诗气势磅礴,人称“诗圣”。
  唐代人白居易作诗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唐代人孟郊与贾岛写诗苦炼字句,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为孟郊、贾岛的绰号。
  唐代人李贺写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
  三、创作题材
  1.动物类
  唐代人郑谷以《鹧鸪》一诗闻名,时号“郑鹧鸪”。
  唐代人崔珏曾作《和友人鸳鸯之什》一诗,时号“崔鸳鸯”。
  宋代人谢逸作有关蝴蝶的诗达三百多首,时号“谢蝴蝶”。
  宋代人梅尧臣写过有关河豚的诗,时号“梅河豚”。
  南唐的鲍当写有《孤雁》一诗,时号“鲍孤雁”。
  明代人袁凯写有《白燕》一诗,时号“袁白燕”。
  2.植物类
  唐代人杜牧写《紫薇花》一诗,时号“杜紫薇”。
  唐代人刘象写《咏仙掌》一诗,时号“刘仙掌”。
  宋代人陆游因写了很多有关海棠的诗,时号“海棠癫”。
  四、“一句成名”
  有些文学家因意象超绝或寓意警策的一句诗词而流传后世,并赢得绰号。
  晋代才女谢道韫写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人称“柳絮才”。
  北宋有位工部尚书宋祁,写有《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时人呼宋祁为“红杏尚书”。
  宋代人贺铸的《青玉案》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获得“贺梅子”的外号。
  宋代人饶节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这一佳句,人称“倚松老人”。
  清代初年的王士祯本写有《蝶恋花》一词,其中一句为“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时称“王桐花”,他的学生崔华,也以“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之句得到“崔黄叶”的雅号。
  清代人王苹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之句,被称为“王黄叶”。
  至于有“红豆诗人”绰号的清代人吴绮,则以其《醉花间》一词中的“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得名。
  清代人管水初在《春日即事》一诗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名句,人称“管杏花”。
  唐代人赵嘏因《长安晚秋》一诗中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闻名,杜牧给他取了“赵倚楼”的外号。
  宋代人范仲淹作《渔家傲》一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欧阳修呼之为“穷塞主”。
  宋代人秦少游以其《滿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闻名,苏东坡呼他为“山抹微云君”。
  清代人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一句闻名,王士祯叫他“祁鱼虾”。
  五、系列名句
  宋代人张先,填词善用“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为其平生得意之句,时人称之为“张三影”。又因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人称“张三中”。
  宋代人李清照,她的佳句是“应是绿肥柳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人称“李三瘦”。
  宋代人应子和,有“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两岸夕阳红”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被冠以“三红秀才”外号。
  清代人王士祯写有诗句“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人称“三绿词人”。
其他文献
201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选考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这一能力层级中有这样的表述:“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据此,小说重要语句的阅读,应分為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层次,一个是功能层次。
期刊
记得乡下屋后的柿树,长长一排,很是壮观,绿叶中点缀着或红或黄的柿子,煞是惹人喜爱,大家都知道它们是外公的命根子。  外婆在时,外公的腿脚很利索,给柿树锄草、施肥、捉虫不亦乐乎。柿子的产量很大,吃不完,外婆就做柿饼,到过年都有的吃,老两口的生活可谓是有滋有味。可好景不长,外婆在柿子就要成熟之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那以后,外公沉寂了,一直赖在乡下不肯离开一步,不是说地没人种,就是说猫没人养,再就是担
期刊
【技法梳理】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所谓深刻,就议论文而言,就是能从社会生活和文章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如何使文章写得深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文章中所论述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即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也就是说,或观点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豁然开朗;或观点较为辩证,使人读后能加深对某个问题认识的深度;或观点虽不全面,但使人读后
期刊
在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但我想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又何尝不可呢?  行业无高贵低贱,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可惜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被名利所诱惑,硬是把社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在他们眼中,名校毕业生自然应当做些高档工作,而非做一些小市民的工作。因此他们才有了“人才浪费”这一观点。  但他
期刊
1.压缩法——提取一篇文章、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提炼段意,或归纳结论,或提取关键词,做到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2.想象法——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营造美妙氛围,描绘细腻动人的情节。  3.多元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素材时,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分析其内涵,做到举一反三,一材多用。  4.仿写法——仿寫要注意句式、结构、内容、意境
期刊
选点三:叙描的简洁性  小说具有非凡的叙事艺术,这不仅体现在对材料的合理布局和情节的构思上,也体现在叙描语言的简洁性与耐人寻味上。往往在不经意间轻轻一语,或将人物的品性勾勒出来,或传递出丰富深刻的意蕴,或使人掩卷深思。  我们品味散落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语句,便可对语言的言简意丰有深切感受。  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巍巍地摆着双手,想要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这可千万不能扔下去呀,说不定会受
期刊
这种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为什么要在城市里落居为生,我想,一定有个生动和颇含哲理意味的故事。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锤,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经常同人打交道,它懂得了人的恶意。只
期刊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  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期刊
对于“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是否属于浪费人才”的争论,我认为“吾有金兮,发光即可”,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文凭学识,只要能找到让自己熠熠发光的道路,便不是浪费,便是成功。  粗壮的树木被加工成一张平民居住所需的床并不能说是一种浪费,因为无论它是处于王公贵族的脚板下还是处于平民百姓的脊背之下,都是为人们提供了方便,都发挥了自己作为木材的价值。同样把金子放在黑暗的沙滩旁也不能说是一种浪费,因为有它的存在,
期刊
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鹅毛大雪弥漫充塞在草原天地之间。那年冬天,辽阔的巩乃斯草原变得寥廓了几倍。当时寥廓的冬天里,孤零零地有一座泥坯筑起的小屋。当时是这样,小屋里有一个泥砌的火炉,炉火非常温暖。在火炉边,等候春天的人沉沉欲睡。泥屋里的人看见窗外一只乌鸦落在近处的树梢上,换了好几个树枝,才站稳。枝上的雪被它弄得抖落下来,洒在它头上,乌鸦缩了缩小脑袋,好像一个耸起黑风衣领子的侦探,守在那地方。又有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