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警惕“概念化”倾向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包括教材改革)裹挟着一系列抓人眼球的时髦概念呼啸而至,弄得广大教师晕头转向。专家们对概念的解释也莫衷一是,而且是理念有余,操作缺失。“概念化”倾向已然成为当今教育界的流行病,好像不提出一些时髦的新概念、新理念、新命题,就落后了。
  其實,“概念化”倾向早已出现,只是于今为烈罢了。正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所言:“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改的是病名而不是病症。”杜威就曾担心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过于偏离实践,变成所谓的“纸上谈兵的科学”。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教育改革特别强调“顶层设计”。而这些设计离不开教育专家们在研究中提出的新概念的指导,如果概念本身含混不清、语焉不详,再加之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与实践方法,就很容易出现“概念化”倾向。如果用这些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去指导教育改革,改革的举步维艰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概念化”倾向往往只关注概念的新颖性,缺乏可验证、可大规模推广的操作性,即路径、方法、策略的研究,其适用性令人怀疑。即使能够有一些案例支持这些新颖的概念,常态化的实践也难以展开以及证明概念的广泛适用性。诚然,有专家会认为,提出概念、理论是研究者及其顶层设计的任务,具体操作则是一线教师的工作。此言大谬矣!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几乎没有自己一套独有的概念、理论,主要源自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如果我们的专家只是从这些学科,尤其是西方这些学科中“拿来”几个时髦的概念或命题,何谈使其转化成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况且这些不甚严谨的概念,很容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在“概念化”盛行的今天,广大的课程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应以“求真”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抱着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勤于反思、独立思考的态度,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结合各地实际,扎实稳妥地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修正并完善这些概念、理论及举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广大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真理,课程改革之设计、概念、理论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20世纪英国伟大的思想家、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批判西方传统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名著《通往奴役之路》中,引用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这来自天国的警告声仍然在大地上回响并且警醒着我们:总是使得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教育改革不能“概念化”,否则,会葬送改革本身!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校长阅读课”是在非常时期开展的一次富有开创意义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样本。“校长阅读课”在教学实践上呈现三个特征:阅读方式上,由纸质阅读向屏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小学数学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对此,有几点实践经验:数数是培养学生数感最原始、最朴素、最简单
家庭养花多以盆花为主,栽培的花卉品种多,因而发生的虫害种类也不一样。常见的主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粉虱、蜗牛、红蜘蛛等害虫。对付这些害虫,因采用一般的化学农药毒性较高,容
针对web多媒体主题的特点采用用户反馈机制,提出了用户推荐可信度度量准则,准确获取了多媒体数据源核心质量维度,建立了相关的质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媒体数据源选取
航天国际合作正逐步成为各国加快本国和全球航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航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我国在航天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参与联合国外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