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与舞蹈这对艺术界的姐妹花,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基础,舞蹈是对音乐的一种集中体现形式。在艺术这条历史长河中,音乐与舞蹈一直以来相互促进,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歌伴舞、舞劇和歌舞剧作品,这些作品的长盛不衰证实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紧密关系。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教育部极力推荐在高中音乐课堂引入“音乐与舞蹈板块”,倡导在音乐课中加入舞蹈教学,但是目前这种板块教学并不普遍。因此本文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要例子展开论证,论述音乐与舞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证实在音乐课堂中加入舞蹈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沂蒙山小调;音乐教育
  人们普遍喜爱音乐与舞蹈,优美的音乐使人身心愉悦,优雅的舞蹈给人身临其境的美妙体验。但是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将音乐与舞蹈分开来看待,现如今,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并没有积极响应教育部推出的“音乐与舞蹈板块”,音乐与舞蹈朝着各自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中,音乐与舞蹈逐渐分离。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为人们所熟知的《沂蒙山小调》音乐与舞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们重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一)音乐与舞蹈同根同源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追随至我国最早的音乐形式--乐舞。远古及周初,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在一起时,一般称乐,亦称乐舞。古代乐舞包括有:宫廷乐舞、周代乐舞、隋唐乐舞、唐代乐舞、六代乐舞等,在乐舞中音乐与舞蹈占最重要的地位。音乐与舞蹈,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大家庭中犹如“鱼与水”般的存在。音乐与舞蹈同根同源,在艺术这条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相互促进,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歌伴舞、舞剧和歌舞剧作品,如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在我国许多著名的国画与壁画中,我们都能发现许多器乐与舞蹈呈现在同一画面中,如《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便向世人直观的证明了音乐和舞蹈同根同源的关系。
  (二)独特的民族歌舞艺术
  我国少数民族藏族的歌舞形式--囊玛,这种歌舞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囊玛的音乐多由中速较慢的引子、慢板的歌唱部分及快板稍快的舞曲三部分构成。歌唱部分的音乐幽美婉转,演唱时伴以简单舞蹈动作;舞曲部分热情活泼,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歌词内容多为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舞蹈动作多为简单的给人感觉“往下沉”的动作为主,这都与藏族人民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的地势环境息息相关。
  二、《沂蒙山小调》歌与舞的融合
  (一)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概述
  《沂蒙山小调》的前身为《反对黄沙会》,创作于1940年,是一首带有浓浓革命性质的抗日救亡歌曲,由李林和阮若珊等人带着满腔革命热血共同创作而成。正式定名为如今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沂蒙山小调》,是在1953年由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李广宗带领下改编而成的,主要是修改了歌词部分中有关抗日的内容,修改为赞扬沂蒙山的好风光,抒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的主题与内容,从此流传至今的《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音乐特色分析
  山东民歌有着简单淳朴,短小精悍的特点,有较强的抒情效果,《沂蒙山小调》突出了这些特点,是一首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山东民歌。在音乐的创作手法上,不仅运用拖腔,鱼咬尾,还使用了很多陈词,歌曲的民族特色浓烈。在音乐的旋律走向中,可以发现旋律波动较平缓舒展,以三度和二度音程跳进为主,具有十分强的抒情性。从音乐的曲式结构来看,这首曲子是一个结构比较小的一段体曲式,分为四个具有起承转合的规整性的乐句。《沂蒙山小调》全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十分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悠扬婉转,又细腻抒情的感觉,流露出了对家乡的喜爱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敬意。
  《沂蒙山小调》全曲结束于sol音,属于五声调式的徵调式,这首民歌总共分为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为起因句,第二乐句为承接句,第三乐句为变化句,第四乐句则为综合句,曲式结构属于一段体。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可分为两个乐句,后者是前者的变化乐句,歌曲后面的两个乐句与前两乐句在曲调上是不同的。音乐中使用的创作手法叫做鱼咬尾,是我国民歌的常用创作方法。
  (三)《沂蒙山小调》舞蹈基础特点分析
  《沂蒙山小调》舞蹈剧目中,整个舞蹈十分抒情优美且灵动。可以发现舞蹈中突出了秧歌舞蹈的特点。这种舞蹈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独居一格的舞蹈一直流传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胶州秧歌有小曼(小女孩形象)、扇女(青年形象)、翠花(老年形象)三种主要的人物形象,《沂蒙山小调》舞蹈剧目中的舞者多为扇女这一形象,扇女的动作温柔淑静,舞蹈时手中的扇子上下翻飞,仿佛纷飞的蝴蝶一般。扇子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得舞者的身姿得到更大程度的延伸,还能使整支舞蹈更加丰富,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体态特点是与傣族舞蹈相异的,以腰为轴,向外拧转形成的“三道弯”体态。脚下的“拧”作为动作的发力点,如:正丁字拧步、倒丁字拧步以及丁字三步小扭步,使胶州秧歌形体线条弯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这些构成了胶州秧歌最基本的舞蹈动作。
  (四)《沂蒙山小调》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融合
  一个好的表演作品缺少不了音乐的表达与舞蹈的呈现。音乐虽然不是一种直接的呈现形式,但它以它特有的旋律,节奏与浓烈的情感在舞者的表演当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沂蒙山小调》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从创作初始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中特别受秧歌舞者的喜爱,因此有许多舞蹈版本,本人认为最能将音乐与舞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是由彭丽媛演唱,徐丹丹舞蹈的版本。
  前奏:音乐由轻缓梦幻的钢琴伴奏开始,舞者手拿扇子背向观众缓缓展开双臂,后接遮羞横扇。这里音乐轻柔缓慢,舞者的基本动作则以伸展延伸与呼吸带动提沉居多,是为了结合音乐的速度和突出前奏中的大附点节奏所做的处理,给人抒情中略带一些俏皮可爱的感受。随后音乐音调升高音量加强,舞者做一个小跳后接推扇的动作,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使音乐与舞蹈开始进入到主歌部分的一个小连接。   主歌:进入到主歌部分,四个乐句每个乐句都可以分为节奏较为一致三个小乐节,每一乐句的第三个乐节都使用了拖腔的音乐手法,舞者配合音乐中出现拖腔的地方,将动作放慢,最大限度的延伸肢体,从胸腰到指尖。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單的拖腔处理,却是音乐与舞蹈作品中,抒发情感最不可轻视不可缺少的基础技巧,需要很好的协调性与气息的控制。这样的音乐处理与舞蹈编排十分深入人心。音乐与舞蹈同样都强调快与慢的艺术对比手法,因此每一乐句的前两个小乐节中,为了配合音乐所表达的赞扬与喜爱之情,舞蹈的编排也就突出了胶州秧歌“碾、拧、伸、韧” 以及“稳、艮、浪、俏”的特色,舞蹈动作强调抬起脚时快速,落地时脚步轻盈,行走和扭动时飘逸流畅。在速度上快与慢,力度上强与弱,时值上延长与短暂,空间上如左右与前后,大小与收缩等艺术处理手法,这样鲜明的对比,使舞蹈与音乐生动起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间奏:间奏部分音乐是一小段深情的人声哼唱,歌声悠扬起伏,此时的舞蹈编排增加了许多技巧性与秧歌舞蹈融合的动作,绵延连贯,如舞蹈动作“小扭”,俗称“扭断腰“,这个动作细碎而快速,节奏快,做出的变化要大,所以十分强调突出脚部和膝盖处拧碾的过程,并且腰部也应跟随着下肢的扭动而扭动。如此一来,每一拍都形成“三道弯”的体态。淳朴的人声哼唱配合炫技性的舞蹈,既突出了极具表演性的舞蹈部分,又突出了温柔舒缓的人声哼唱,给人们带来视与听的享受,别有一番滋味。
  主歌(重复一遍):这里音乐与舞蹈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富有激情的。音乐的音量提高,力度加强,配乐主要由舒缓的小提琴演奏转换为流动性与颗粒性强的钢琴演奏,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当第一乐句开始,舞者的动作从下胸腰后翻身开始,灌满整个第一乐句。舞蹈从第二乐句开始,加入了许多渲染气氛的小五花加花形成的转动扇子的动作,给人以不间断的延伸的美感。此时音乐与舞蹈都处于全曲高潮阶段,烘托出了“沂蒙山好”这句全曲最核心的歌词。第三乐句舞蹈编排突出歌词“山上”,运用了丁字拧步前进,跨旁转扇的秧歌动作,给人以步行到山上的清新感觉。第四乐句作为过渡到尾声的乐句,与尾声不同的地方在于情感的处理,这时的“好风光哎”带着喜悦赞扬和欣慰自豪的情感,舞蹈编排是一个半圆场接定型的动作,定造型时中段与下半身控制不动,上半身延伸直到神经末梢,展现给观众的是肢体渐渐伸展,给人一种神韵丰厚饱满之感。
  尾声:这里尾声部分的处理是重复歌曲中的第四乐句“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音乐渐慢,音量淡出,饱含深情,这是典型的尾声处理方法。此时的舞蹈动作也随着音乐渐慢,舞蹈突出“眺望”与“圆场跑”的动作,和缓缓的倒丁字扭步,牵动观众的心,预示全曲即将结束。音乐与舞蹈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缥缈的意境,给观众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沂蒙山小调》的音乐与舞蹈在学校的教育实践
  (一)音乐与舞蹈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的 “音乐与舞蹈”模块,更强调音乐课需要音乐与舞蹈这两种姐妹艺术相互融入,将两者之间的共同魅力完美结合。
  《沂蒙山小调》在音乐课堂中属于民歌鉴赏课,笔者曾用彭丽媛演唱版本的《沂蒙山小调》为高中的同学们上过一节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沂蒙山位于我国哪个位置,那里都有什么大家了解的歌曲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播放彭丽嫒演唱版本的《沂蒙山小调》, 同时PPT会给同学们展示沂蒙山区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个温馨有爱的教学氛围,便于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和谐有序的进行。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是导入环节的关键,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新课教学是围绕“音乐鉴赏”进行的,教师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带领同学们多多倾听歌曲,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感情,音乐三要素与调式调性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赏、感受和体验。音乐鉴赏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对整体作品的体验与感受,主要是学生自己的感情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还能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普通高中年级学生对于歌唱是比较害羞的,技巧不成熟也容易出现破音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可以让大家轻声跟音频哼唱,有助于切身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歌曲中典型的“鱼咬尾”音乐创作手法也可以通过哼唱旋律让同学们更简易的理解。
  巩固提高与拓展延伸围绕“音乐与舞蹈模板”进行,首先我会让同学们观看徐丹丹表演的《沂蒙山小调》舞蹈剧目,让同学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舞蹈通过肢体是如何表达的。观看过程中我会为同学们讲解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美妙融合。观看过后,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练习几个基本的秧舞蹈动作,随后让大家分小组进行简单的串联编排。这对于提高同学们的表现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创新思维都有很好的帮助。在观看了几个小组的编排成果后,我发现同学们的感情通过肢体表达虽然比较含蓄,但是都很有想法,这就是一个进步。
  课后同学们给我的反馈是很喜欢“音乐与舞蹈模板”的设置,他们觉得很有趣并且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也渐渐有了表现欲。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希望通过以上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音乐与舞蹈更好的贯彻到音乐课堂中,而不只是单一的教学音乐或是单一的学习舞蹈。据我了解,不少的中学仍出现音乐与舞蹈分开教学。音乐课越来越定位为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课程,在音乐课中融入一定的舞蹈的知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既能在音乐与舞蹈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又能用音乐与舞蹈的方式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骆彤(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钱钢.乐舞情韵--音乐舞蹈艺术文萃[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杨明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张星.浅谈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D].重庆:长江师范学院 2014.(2).
  [4]李月婷.山东临沂民歌的音乐风格研究以《沂蒙山小调》与《绣荷包》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6).
  [5]吴琼,陈慧娇.浅谈在大学教学中音乐表演与舞蹈的关系[J].山西:黄河之声 2019.(21).
  作者简介
  周颖(1998.05—);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中学住校生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谈点体会。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能力培养  一、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  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对学生仅提出社会规范要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美工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个别化学习的场所。在美工区,教师可通过有目的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选择喜爱的美术作品体验欣赏,进而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本文针对幼儿园美工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投放工作展开研究,提出相关的工作策略,为美工区环境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式情境教学以某一关键词为主题,创设贯穿教学过程的情境,利于地理核心素养落地实处。本文针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主题式情境;地理  一、对新课标下主题式情境教学方法的认识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探索学科逻辑、学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接触知识的时间较短,其基础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都比较差,因此,部分教师就容易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思维,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已经成为了数学教学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探究,以期有所贡献。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主要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供了清晰的教育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理念的提升,国家和社会对幼儿园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课程的安排也逐渐丰富。基于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指南》中的要求,做好幼儿园的保教环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结合生活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故事引入开展导入教学,借助趣味问题进行生活展现,激活学生思维。以下就初中地理生活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浅谈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地理涵盖范围非常广,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
期刊
◆摘 要:语言的模糊性实际上是语言的先天性属性,是语言的本质,语言所具备的模糊性会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之中,所以模糊语言学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翻译工作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基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以及学生带来一些经验参考,既能够有效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也能够促进翻译学习的效率。  ◆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自2002年起,在全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实施的尺度参照性标准化考试。本文从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试题形式、选材、答案的呈现方式以及往年考题的重复率四个方面分析了近10年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试题部分的出题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关日语专业四级;听力试题;解析;应对策略  1前言  听力理解部分共20道题,分为听力理解A和听力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训练,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读写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英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制订富有针对性的口语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探讨在初中英语教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可以说是此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而数学课外作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持续稳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则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孩子们能否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其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评价的现状,下文从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激励性评价策略方面入手,做出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作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