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艺演出作为仪式传播的一种形式,起着整合情感、增强团结、提供意义、构建和谐的重要仪式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有朋自远方来”文艺演出在诠释上合精神、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仪式传播;文艺演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6月9日晚,“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这场演出不仅是迎接出席峰会各国嘉宾的仪式,更是国家形象的一次绝佳展示。本次演出由张艺谋执导,名称“有朋自远方来”出自《论语十二章》。演出将近半小时,共有五个篇章。约翰·费斯克认为,仪式就是“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表演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典礼活动,在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以“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为例,分析文艺演出的仪式传播意义及价值。
一、文化表演与国家形象的提升
无论在哪个国家,政治会议的欢迎演出都是极为重要且极具意义的仪式,它不但体现会议的主题与精神,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政治理念传达的重要载体。上海合作组织已进入第十七年,本次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吸收新成员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是中国今年举行的第二场主场外交,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主持上合峰会。在这不同寻常的时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峰会,文艺演出也追求高质量、高品质。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对演出的宣传和报道也可以看出本次文艺演出的重量。
“仪式的表演就是在声明自己的身份”,通过仪式它展示国家权威与国家形象。仪式表演的时间、地点的选择、舞台的设置、节目的内容呈现等都有着特定的仪式内涵。作为一种文化表演,“有朋自远方来”文艺演出在国家形象的提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形式,二是内容。
形式的体现主要是在演出的背景设置、舞台的设置与科技的运用上。“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以天空为帷幕,大海为平台,城市为背景,将舞台创新性的搭建在海面之上,海面是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设计表达了“海纳百川”的中国智慧和东方哲学。在舞台技术方面上,本次演出采用了先进的舞台技术,舞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都位于世界前列。现代技术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大胆尝试和观念进步。总之,从形式上向世人展示和树立了一个有底蕴、有内涵、在进步、在发展的中国大国形象。
内容的体现主要在节目的立意上。第一篇章《天涯明月》选择了改编版的《梅花三弄》,第二篇章《齐鲁风韵》将山东家喻户晓的两首名曲《沂蒙山小调》和《包楞调》进行改编,音乐的选择都是传统歌曲的现代化表达。前两个篇章,演员穿着发光的水袖根据球屏上月亮的圆缺变化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与月中的嫦娥进行互动,构造出嫦娥拂袖的优美画面,表达中国文化中月亮的宁静清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孩子们朗诵的《论语》经典名句、以济南、青岛等地风景名胜为主要元素的剪纸以及一幅包括菏泽牡丹、孔子讲学、泰山、黄河等元素极具山东地方特色的精美画卷,都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了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
第三篇章的名字是《国泰民安》,從名字可以看出本章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视频快速地切换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图片,楼体画面与视频同步,彰显盛世中国的人文情怀;环幕展示发展变化的代表内容,如港珠澳大桥、高铁、大飞机等贴近人民生活的动画素材、北上广地标夜景等。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民族自豪和自信。第四篇章中,体现了多种科技元素,包括AI、5G、物联网、互联网、基因、生物链等,球体视频中宇航员的出现,更是与嫦娥的完美呼应。人类千百年的登月梦想,在现代得以实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前进。这两个篇章以现代为重点,塑造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科技领先世界的大国形象。
“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文化与科技相交融,将青岛城市夜景融入舞台表演之中,从形式和内容出发塑造并传播了一个“人民有理想、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中国大国形象。对于上海合作组织来说,深入合作与交流正在进行时,本场演出也体现了中国的力量,有利于峰会的圆满召开。
二、促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为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和文化认同提供了最好的象征符号和最独特的行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是指各国在自身发展时,兼顾对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恐怖主义、文化冲突等问题给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全球视野,并逐渐获得国际共识。
演出第五篇章《命运共同体》中,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乐声响起。四组“和平鸽”飞入夜空,打开焰火表演的帷幕。从篇章的命名可以看出,命运共同体是本场演出的核心所在。如今的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涉及区域最广、覆盖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各国国家将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再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希望各国可以一道为建设团结、安全、发展的家园而努力。
结语:
“有朋自远方来”艺术表演,展现出了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提升了国家形象。天然舞台的使用展现出中国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胸襟;节目的内容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命运共同体的焰火齐放对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胜利召开给予了信心。本场演出塑造了继承而又创新、柔和而又自信的中国形象。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也是本次“有朋自远方来”文艺演出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243
[2]爱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仪式传播;文艺演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6月9日晚,“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这场演出不仅是迎接出席峰会各国嘉宾的仪式,更是国家形象的一次绝佳展示。本次演出由张艺谋执导,名称“有朋自远方来”出自《论语十二章》。演出将近半小时,共有五个篇章。约翰·费斯克认为,仪式就是“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表演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典礼活动,在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以“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为例,分析文艺演出的仪式传播意义及价值。
一、文化表演与国家形象的提升
无论在哪个国家,政治会议的欢迎演出都是极为重要且极具意义的仪式,它不但体现会议的主题与精神,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政治理念传达的重要载体。上海合作组织已进入第十七年,本次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吸收新成员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是中国今年举行的第二场主场外交,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主持上合峰会。在这不同寻常的时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峰会,文艺演出也追求高质量、高品质。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对演出的宣传和报道也可以看出本次文艺演出的重量。
“仪式的表演就是在声明自己的身份”,通过仪式它展示国家权威与国家形象。仪式表演的时间、地点的选择、舞台的设置、节目的内容呈现等都有着特定的仪式内涵。作为一种文化表演,“有朋自远方来”文艺演出在国家形象的提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形式,二是内容。
形式的体现主要是在演出的背景设置、舞台的设置与科技的运用上。“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以天空为帷幕,大海为平台,城市为背景,将舞台创新性的搭建在海面之上,海面是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设计表达了“海纳百川”的中国智慧和东方哲学。在舞台技术方面上,本次演出采用了先进的舞台技术,舞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都位于世界前列。现代技术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大胆尝试和观念进步。总之,从形式上向世人展示和树立了一个有底蕴、有内涵、在进步、在发展的中国大国形象。
内容的体现主要在节目的立意上。第一篇章《天涯明月》选择了改编版的《梅花三弄》,第二篇章《齐鲁风韵》将山东家喻户晓的两首名曲《沂蒙山小调》和《包楞调》进行改编,音乐的选择都是传统歌曲的现代化表达。前两个篇章,演员穿着发光的水袖根据球屏上月亮的圆缺变化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与月中的嫦娥进行互动,构造出嫦娥拂袖的优美画面,表达中国文化中月亮的宁静清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孩子们朗诵的《论语》经典名句、以济南、青岛等地风景名胜为主要元素的剪纸以及一幅包括菏泽牡丹、孔子讲学、泰山、黄河等元素极具山东地方特色的精美画卷,都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了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
第三篇章的名字是《国泰民安》,從名字可以看出本章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视频快速地切换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图片,楼体画面与视频同步,彰显盛世中国的人文情怀;环幕展示发展变化的代表内容,如港珠澳大桥、高铁、大飞机等贴近人民生活的动画素材、北上广地标夜景等。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民族自豪和自信。第四篇章中,体现了多种科技元素,包括AI、5G、物联网、互联网、基因、生物链等,球体视频中宇航员的出现,更是与嫦娥的完美呼应。人类千百年的登月梦想,在现代得以实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前进。这两个篇章以现代为重点,塑造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科技领先世界的大国形象。
“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文化与科技相交融,将青岛城市夜景融入舞台表演之中,从形式和内容出发塑造并传播了一个“人民有理想、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中国大国形象。对于上海合作组织来说,深入合作与交流正在进行时,本场演出也体现了中国的力量,有利于峰会的圆满召开。
二、促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为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和文化认同提供了最好的象征符号和最独特的行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是指各国在自身发展时,兼顾对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恐怖主义、文化冲突等问题给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全球视野,并逐渐获得国际共识。
演出第五篇章《命运共同体》中,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乐声响起。四组“和平鸽”飞入夜空,打开焰火表演的帷幕。从篇章的命名可以看出,命运共同体是本场演出的核心所在。如今的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涉及区域最广、覆盖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各国国家将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再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希望各国可以一道为建设团结、安全、发展的家园而努力。
结语:
“有朋自远方来”艺术表演,展现出了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提升了国家形象。天然舞台的使用展现出中国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胸襟;节目的内容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命运共同体的焰火齐放对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胜利召开给予了信心。本场演出塑造了继承而又创新、柔和而又自信的中国形象。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也是本次“有朋自远方来”文艺演出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243
[2]爱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