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于外,内涵在心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酿菜,是非常有意境的平乐桂江船家的传统菜肴,是在一种食材中夹进、塞进、包进另一种或几种其他食材做成的馅,然后制熟成菜。酿菜较之一般的菜肴口感更为丰富,具有三大鲜明的特点。
  特点之一:口感复合。酿菜一菜可品两种或多种原料味道,“味”求其醇正、清鲜,油而不腻,浓厚而不糊重,浓淡相宜,以达到“味之无极,”
  特点之二:造型美观,形态饱满,色泽艳丽。因为是两种以上原料相加,这就给制作者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因而绝大多数酿菜在造型、色彩上比一般菜肴更具特色。
  特点之三:菜品丰富,成菜数量众多。酿菜,可以煎、蒸、煮、烧、氽,还可以炸,因而制作酿馅及底料选料范围较广,各色时令菜蔬、鱼虾禽畜肉、菌菇、蛋,皆可入馔。
  酿菜并非是简单地将几种原料相加,而是底料和酿料合理地结合,起到互补作用。酿馅通常是泥茸状的,原料应选用鲜嫩的动物原料,如虾泥、肉泥、鱼泥等,一般不使用颜色深或有异味的原料。底料选料范围较广,动植物原料均可采用,但一般以非动物性原料为多,强调质地鲜嫩,口味平和清淡。这样底料、酿料结合,荤素相配,口感好,营养也好。少数动物原料酿动物原料的,则强调底料与酿料不是同种原料,常见的是鱼中酿猪肉或鸡中酿猪肉。
  酿菜多追求造型美,形态的酿塑比较容易实现,难的是烹调成熟后仍保持原来的形态,所以烹制釀菜从入锅到出锅装盘,动作要轻,烹制时不要将原料多加翻动。
  所谓平乐桂江船家十八酿,就是桂江船家经常吃的十八种酿菜。传说是十八罗汉送给平乐桂江船家姑娘的礼物。据桂江老船民介绍说,十八罗汉云游四海,从漓江、荔江、茶江交汇处的桂江源平乐古城顺江而下,到了长滩古镇,看到长长的河滩、长长的船队和长长的纤夫队伍,纤夫们因在十里湍急的长滩拉纤无法停下来用餐而饥肠辘辘。于是十八罗汉就教船家姑娘做了十八道酿菜给纤夫们吃。纤夫们一边吃着酿菜一边拉纤,既不耽误拉纤又解决了吃饭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桂江船家一道独特的美食。
  当地有船歌唱道:
  高罗汉做了个竹笋酿,矮罗汉做了个螺蛳酿;肥罗汉做了个冬瓜酿,瘦罗汉做了个柚皮酿;哭罗汉做了个辣椒酿,笑罗汉做了个豆腐酿;美罗汉做了个茄子酿,丑罗汉做了个苦瓜酿;长眉罗汉做了个葫芦酿,大胡子罗汉做了个豆芽酿;降龙罗汉做了个萝卜酿,伏虎罗汉做了个芋头酿;大嘴罗汉做了个南瓜花酿,高鼻罗汉做了个蛋卷酿,巨手罗汉做了个大蒜酿,三眼罗汉做了个香菇酿;天聋罗汉做了个油豆腐酿,地哑罗汉做了个菜包酿。
  纤夫们在船歌号子里也唱道:
  左手端杯酒呀,右手拿个酿呀!
  嗨哟,嗨哟!
  喝口酒呀,吃个酿呀!
  嗨哟,嗨哟!
  用点力呀!
  嗨哟,嗨哟!
  上了这个滩呀,到了平乐府呀!
  嗨哟,嗨哟!
  有个美姑娘呀,和我去看戏(桂戏)呀!
  嗨哟,嗨哟!
  在桂江边石山的石壁上还有一个半躺着的罗汉像,在罗汉像旁有一座螺蛳山,在罗汉像前的河滩撒落着好多像佛珠一般大小的鹅卵石(桂江船民把罗汉像前的这段河洲叫珠子洲),据说是矮罗汉留恋桂江风光和船家美女而留下来的。
  桂江船家人为什么要做酿菜,相传还有个故事。据生活在桂江边的平乐古城的老人讲,在距平乐古城桂江下游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古镇叫“长滩”,从长滩一直到平乐古城都是水流湍急、滩浅礁石多。长滩古镇在滩头,平乐古城在滩尾,纤夫拉纤行船得要一整天,也就是说,早上起航,要到傍晚才能到平乐古城码头。所以,过往船只都停在长滩古镇过夜,第二天一大早,数只或数十只船在纤夫的号子声中浩浩荡荡地在桂江上慢慢前行。纤夫拉着船逆水而上,中途不可能停下来休息吃饭。怎么办呢?聪明的船家姑娘想出了一种既可当饭又可当菜、既营养丰富又方便、既能让纤夫吃饱吃好又不影响拉纤的食物——酿菜。纤夫们一边吃着酿菜一边拉着纤,船歌号子在桂江上空回响,甚是壮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船家特有的一种饮食菜系。后来,沿江的居民也学会了做这种美食,还传到了各个地方,大家都学会了做酿菜。据说其中的豆芽酿曾经是慈禧钦点的酿菜。
  这个传说故事听起来也非常有道理。其实很多地方的饮食习惯也是跟生产生活以及地理条件分不开的,比如重庆的毛血旺、东北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内蒙古的奶茶等。
  很多人问起平乐桂江船家十八酿到底是哪十八种,其实远不止十八种,用“十八”之名只是泛指其多罢了,如云南人说的“云南十八怪”,上口好记而已。平乐桂江船家酿菜根据四季菜蔬各有不同,比如夏秋季可以做南瓜花酿、辣椒酿、苦瓜酿、螺蛳酿、茄子酿、葫芦酿、节瓜酿、冬瓜酿、西红柿酿、丝瓜酿、豆芽酿,春天可以做菜包酿、竹笋酿,冬天可以做柚皮酿、蛋酿、油豆腐酿、水豆腐酿、豆腐干酿,而且还可根据地域物产的不同而有不同。总之,船行走到哪儿,食材就买到哪儿,也就酿到哪儿,买到什么就酿什么。难怪心灵手巧的船家姑娘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只有你想不出没有我酿不出”“十八酿只是一个说法”“来个一百零八酿也难不住我们船家姑娘”……真可谓“无所不酿”,这正是平乐桂江船家女人智慧的结晶、船家酿菜文化的精髓。
  对于平乐人来说,十八酿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而且是具有地理标志意味的坐标,其工艺之精、无菜不酿的宽容,也让当地人自豪:平乐十八酿酿出了各种风味,同时也酿出了平乐人民的美好生活。在贺岁美食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里,平乐十八酿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一盘盘酿菜以成品形式出现在镜头中,一位大姐操着一口平乐话报出菜名时,解说词缓缓响起:逢年过节,平乐人会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酿菜中,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一种种新鲜新颖的原料,都是平乐人对幸福的一种寄托……
其他文献
1955年,植物学家在龙胜三门花坪原始森林首次发现“植物活化石”——银杉,引起世界的瞩目。几十年来,无数来到花坪的观光者都禁不住对这里战胜冰川期漫长严酷浩劫、奇迹般存活下来的英雄树献上一份敬佩和礼赞。我到过著名的华南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而作为一个龙胜人却偏偏错过了一次又一次造访花坪银杉的机会。有一次,我已经来到保护区边缘的花坪度假山庄,因为一场大雨淋湿了我的日程安排,只好心灰意冷地怅然离去
期刊
人生有很多回忆的闸门,过年就是其中一个。每逢年终岁末,这道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便哗啦啦地流出来。大年三十,与几位亦师亦友的同学吃年夜饭,问老大一个问题:您过的年最难忘是哪一回?他脱口就说了出来,并告诉我一个道理:人们印象最深的年一定是那个最不好过的。  想想自己,真的没有印象很深刻的“年”,大概每次过年都如平地骑行,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从小大人谆谆教诲的是过年一定要高兴,欢天喜地过大年
期刊
运江古镇位于象州县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处在一座江心孤岛,上,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周环水,位置极佳,仿佛世外桃源。运江古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是古镇,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它在中国古镇史上有着很厚重的一笔。  运江古镇虽为孤岛,处于汪洋之中,却千年不沉。据说它是块乌龟地,下面有个大乌龟背负着,水涨则升,水落则降。也有人说它是块葫芦地,会随水涨落。传闻终究无法考证,但古镇仍在,就
期刊
村民祭祖见铜鼓  2016年9月15日,武宣县东乡镇新樟村村民韦新化、韦茂龄、韦汉斌三人到平岭村的山上祭祖时无意中发现地下埋藏有器物。  武宣东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油茶,平岭村在山上开展排水沟作业,深度大约半米。几位村民发现的器物正处于开挖水沟的边缘,埋藏的土层较浅。于是三人合力挖出器物,发现是一面铜鼓。  笔者听闻武宣县东乡镇新樟村群众挖得一面铜鼓,当即告知文物部门。于9月27日运至县博物馆收
期刊
村子里的人渐渐多了,零零星星的鞭炮声惊醒了沉寂多时的村野。年,渐渐地近了。  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过年的重头戏。在这个商品琳琅满目的时代,随随便便到超市一挑,便可以过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了。可藤县藤北的人们却喜欢用自己的一双巧手亲自制作美味的年货。  王家嫂子是藤北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米饼和糖环是她家必备的年货,而制作米饼和糖环又是她的拿手绝活。早在一个多月前,她就开始做准备了。吃过冬至的粽子后,王家
期刊
大多数人都知道土地神,可对土灶神也许很陌生。关于土地神,我是小时候看《西游记》才知道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凡到某地不知道地名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必唤土地神来问。  我们桂西北壮家人把土地神叫社王。晚上,小伙子们到别的村“撩拐”,来到村头就唱“人到村头问村主,鬼到村头问社王”之类的探路歌,姑娘们听到后便出来唱歌应答,然后邀请小伙子们到家中做客。  除夕夜吃年夜饭之前,必拿一挂肉到社庙里敬社王,烧几张
期刊
年关将至,宾阳县家家户户捣糕、打饼、炒米花,迎接新年。  先说说捣糕。  宾阳农村捣糕制作所需食材有大米、黄糖、糯米。先将大米洗净、晾干,糯米的量按大米的三分之一加入。加入糯米主要是因为糯米黏性大,而且柔软,可令米糕具备一种柔韧的口感。然后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黄糖,一起放到碓坎里捣成粉,故名“捣糕”。  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每个村子至少都有一间碓房,碓房最初的作用是捣谷,将稻谷去壳。但这种操作
期刊
一条可爱的刁江竹鱼,竟然让我对烟雨中的都安九渡念念不忘,那是个让人感慨万千而又魂牵梦萦的地方。  都安有三个地方的鱼比较好吃,下坳吉龙的野生鲶鱼,澄江红渡的红河黑鳝,还有就是刁江九渡河段的竹鱼了。  要食下坳吉龙野生鲶鱼,须等每年七八月份地下溶洞的水上涨以后,鲶鱼开始上浮觅食便可设法捕捉,但因其量少且个性狡猾强悍,捕捉不易,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因它“事了拂衣去”的豪侠风范,我将其列入鱼中“侠客
期刊
源起于清末民初的兴宁“开年饭”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很多壮族的先民都是以水运为生的,而在南宁市周边的乡下,村与村之间都有通婚的情况,乡亲们互相之间都有着亲表的血缘关系。平日里,大家各自忙于生计,少有沟通,然而在每一年的春节期间,人们都会以村屯为单位,从大年初二至十八这段时间里选一天作为开年节,轮流宴请各方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和生意人到村里过节,吃“开年饭”。  因为纯粹是风俗习惯,
期刊
年粽是壮乡人民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过年的时候,除了自家人食用外,还会用作供神的祭品或者赠送给亲友的礼品。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粽叶后,外面一层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可以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山村里,每年的腊月二十八九,妇女们便要到山上采摘箬竹的叶子,剪去叶子的两头,用清水洗净,用热水烫一烫,挂起滴水晾干。包粽子需要提前好几天准备材料,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