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已基本形成了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但是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过大,间接产生贫困生、某些非贫困生混水摸鱼、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力度不平衡等。要解决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优化各种资助资源,创新助学贷款政策,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发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优化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出现的新矛盾与问题
(一)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过大,间接产生贫困生
我国实行的是梯度式发展模式,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城市与乡村差距大的现象。据统计,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302元,但到200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东部经济水平达到西部的2.2倍,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地区间、城乡间发展的差异造成贫困生数量的扩大和高校对贫困生资助力度过小。①
(二)某些非贫困生混水摸鱼
一些道德素质较差、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学生与贫困生争着索要扶贫助学资助。当前高校对贫困生确认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平均生活线。凭据是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而伪装贫困生者常是有备而来,熟知国家的助学政策,一张贫困证明难不倒他们。因为学生生源所在地方政府的某些办事人员或是出于地方保护心态,或是想做顺水人情,都可能出具家庭困难的虚假证明。所以对这类“伪”贫困生的辨别还存在一定困难。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一方面他们抢占了原本就紧缺的助学资源,使得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失去救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伪”贫困生本身道德素质差,他们受助则往往进行奢侈消费,贷款则往往成为逃贷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坏,对受助“贫困生”整体形象严重破坏,可能降低社会各方的助学热情。②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优化
(一)政府与银行要加强政策调控,既要资助又要避险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就业更难,即使就业也很难获得高薪水。另外,多数贫困学生的家庭都在学生上学期间形成债务,他们毕业后又正是恋爱、结婚的年龄,所以就业的前几年经济负担最重,要求他们毕业后几年内偿还贷款是不切实际的。推迟还贷期,有利于减缓还贷压力,提高回收率。作为银行来说,担心学生不能按期还贷是正常的。客观上,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不能还贷也是难免的,如学生未完成学业或毕业后长期失业等。③因此,在完善资助体系的过程中应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共同投资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以减轻银行压力,促进助学贷款的可持续进行。
(二)学校要完善机制,做好教育与服务工作
1、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建立贫困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学校最大的功能和责任是育人,更重要的责任还是对贫困生以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建立心理档案。其次,通过讲座、主题活动或班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再次,成立贫困生社团,构筑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指导、为其解压;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成立贫困生社团,可以让贫困生获得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同一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④
2、高校建章立制,确保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顺利实施
高校是贫困生直接管理者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资格和程序。这就要改进传统的认定模式。一方面可与学生所在高中实行对接,以其高中学校作出的评价为认定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在认定程序上应包括个人申请承诺、所在地民政部门的证明、家庭经济调查表、民主评议、公示审批等程序,并建立贫困生档案,以备后查;再一方面可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和抽点核查方式进行,实行一至两年申请一次,并抽查核实个别学生情况以把握信息准确性。其次,优化各项资助资源,发挥其功能作用。对于“奖、贷、勤、减、免、补”等资助作用应区别对待,优化其资助结构,发挥各类型的功能作用。⑤再次是广泛联系社会,加大勤工助学社会岗位的挖掘力度。高校应积极广泛加强与企业、社会联系,利用社会资源,根据社会企业岗位需要,拓宽社会勤工助学的岗位新领域。
(三)强化制度建设。
高校应当制订《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课外学分的原则、构成及管理等,为课外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证;制定了《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实施办法》、《特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勤工助学服务岗位管理办法》和《贫困大学生校内贷款管理办法》等,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救助贫困生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四)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1、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
2、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3、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的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资助比例为学生总人数的20%。
4、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5、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1)社会捐助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了新集奖学金等数项社会捐助奖助学金项目。
2)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已经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高校可以探索“鼓励学生自助,给予适度补助,争取回馈捐助”的资助体系。贫困学生只有申请了足额国家助学贷款,或者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才有机会获得助学金。
6、建立不同层次的资助模式,推进贫困生“绿色成长方案”
建立不同层次的资助模式,确定哪些最困难的学生获助最多,哪些学生可能获奖学金、助学金,而另一些学生可获得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或特殊困难补助,这样根据贫困生个人情况不同而设计的资助模式既保证学生的资助需要,又可保证有效分配各种资源,符合人性化要求;使得每个困难学生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当的经济资助。同时,根据贫困生档案,对不同年级贫困生如何获得资助给予指导,可加大资金投入,拔专款实施“早餐工程”,关心贫困生生活与健康,给贫困生发放“绿色礼包”,赠送书籍与生活用品,试行弹性学制管理模式,允许贫困生保留学籍,在规定的期限内,挣足充分的学费后复学取得学分,获准毕业,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⑥
(五)建立完善的奖学金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生“以学养学”
根据国家《奖学金制度办法》,奖学金包括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三类。国家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奖学金对于贫困生来说具有双重功效。在物质上得到奖励,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在精神上对他们更是一种鼓励,鼓励他们愈加勤奋学习,同时还能激励其他学习较滞后的贫困生发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去争取学校的经济资助。在调查中发现,高校现行的奖学金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改善。一方面目前各高校现行的奖学金评定办法还不完善,特别是德育考核还未能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奖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一种方式显得十分脆弱。一般而言,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人数只有20%,而且是单项式低等奖学金。为了发挥奖学金激励机制的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实际,确定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面。⑦为了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可以专门设立“清寒优秀奖学金”、“寒门进步奖学金”,仅在贫困生中评选。这样可使全校优秀或学习有较大进步的贫困大学生都能获得奖学金,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以学养学”。
(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守法是其必备的道德素质。助学贷款之所以采用无需担保的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对他们将来履行还贷义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然而,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约束,学校必须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对于受助贫困生,要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要讲清助学贷款的性质、对象以及违约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讲清助学贷款的意义以及违约对本人、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受助学生要做到家穷志不穷,经济困难而道德富裕;让助学贷款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它将对其终生的个人信誉影响深远。⑧
由此可见,作为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一般对策的“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多渠道、多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欲发挥真正的作用,必须因地制宜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克服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建立“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其他资助为辅,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部优化组合的资助体系⑨,是变“供给型”补助(指“减”、“补”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经营型”帮助(指勤工助学和奖学金激励机制、贷学金),增强学生自我“造血”能力,也是资助贫困生的长远之计。
注释:
①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②刘宁,沈吉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施中的道德问题思考与对策.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③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④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⑤肖阳.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
⑥易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人性化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⑦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⑧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⑨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参考文献:
[1]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2]刘宁,沈吉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施中的道德问题思考与对策.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3]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4]肖阳.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5]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6]易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人性化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7]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8]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9]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优化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出现的新矛盾与问题
(一)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过大,间接产生贫困生
我国实行的是梯度式发展模式,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城市与乡村差距大的现象。据统计,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302元,但到200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东部经济水平达到西部的2.2倍,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地区间、城乡间发展的差异造成贫困生数量的扩大和高校对贫困生资助力度过小。①
(二)某些非贫困生混水摸鱼
一些道德素质较差、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学生与贫困生争着索要扶贫助学资助。当前高校对贫困生确认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平均生活线。凭据是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而伪装贫困生者常是有备而来,熟知国家的助学政策,一张贫困证明难不倒他们。因为学生生源所在地方政府的某些办事人员或是出于地方保护心态,或是想做顺水人情,都可能出具家庭困难的虚假证明。所以对这类“伪”贫困生的辨别还存在一定困难。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一方面他们抢占了原本就紧缺的助学资源,使得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失去救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伪”贫困生本身道德素质差,他们受助则往往进行奢侈消费,贷款则往往成为逃贷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坏,对受助“贫困生”整体形象严重破坏,可能降低社会各方的助学热情。②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优化
(一)政府与银行要加强政策调控,既要资助又要避险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就业更难,即使就业也很难获得高薪水。另外,多数贫困学生的家庭都在学生上学期间形成债务,他们毕业后又正是恋爱、结婚的年龄,所以就业的前几年经济负担最重,要求他们毕业后几年内偿还贷款是不切实际的。推迟还贷期,有利于减缓还贷压力,提高回收率。作为银行来说,担心学生不能按期还贷是正常的。客观上,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不能还贷也是难免的,如学生未完成学业或毕业后长期失业等。③因此,在完善资助体系的过程中应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共同投资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以减轻银行压力,促进助学贷款的可持续进行。
(二)学校要完善机制,做好教育与服务工作
1、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建立贫困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学校最大的功能和责任是育人,更重要的责任还是对贫困生以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建立心理档案。其次,通过讲座、主题活动或班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再次,成立贫困生社团,构筑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指导、为其解压;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成立贫困生社团,可以让贫困生获得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同一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④
2、高校建章立制,确保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顺利实施
高校是贫困生直接管理者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资格和程序。这就要改进传统的认定模式。一方面可与学生所在高中实行对接,以其高中学校作出的评价为认定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在认定程序上应包括个人申请承诺、所在地民政部门的证明、家庭经济调查表、民主评议、公示审批等程序,并建立贫困生档案,以备后查;再一方面可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和抽点核查方式进行,实行一至两年申请一次,并抽查核实个别学生情况以把握信息准确性。其次,优化各项资助资源,发挥其功能作用。对于“奖、贷、勤、减、免、补”等资助作用应区别对待,优化其资助结构,发挥各类型的功能作用。⑤再次是广泛联系社会,加大勤工助学社会岗位的挖掘力度。高校应积极广泛加强与企业、社会联系,利用社会资源,根据社会企业岗位需要,拓宽社会勤工助学的岗位新领域。
(三)强化制度建设。
高校应当制订《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课外学分的原则、构成及管理等,为课外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证;制定了《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实施办法》、《特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勤工助学服务岗位管理办法》和《贫困大学生校内贷款管理办法》等,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救助贫困生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四)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1、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银行贷款。
2、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3、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的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资助比例为学生总人数的20%。
4、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5、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1)社会捐助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了新集奖学金等数项社会捐助奖助学金项目。
2)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已经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高校可以探索“鼓励学生自助,给予适度补助,争取回馈捐助”的资助体系。贫困学生只有申请了足额国家助学贷款,或者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才有机会获得助学金。
6、建立不同层次的资助模式,推进贫困生“绿色成长方案”
建立不同层次的资助模式,确定哪些最困难的学生获助最多,哪些学生可能获奖学金、助学金,而另一些学生可获得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或特殊困难补助,这样根据贫困生个人情况不同而设计的资助模式既保证学生的资助需要,又可保证有效分配各种资源,符合人性化要求;使得每个困难学生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当的经济资助。同时,根据贫困生档案,对不同年级贫困生如何获得资助给予指导,可加大资金投入,拔专款实施“早餐工程”,关心贫困生生活与健康,给贫困生发放“绿色礼包”,赠送书籍与生活用品,试行弹性学制管理模式,允许贫困生保留学籍,在规定的期限内,挣足充分的学费后复学取得学分,获准毕业,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⑥
(五)建立完善的奖学金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生“以学养学”
根据国家《奖学金制度办法》,奖学金包括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三类。国家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奖学金对于贫困生来说具有双重功效。在物质上得到奖励,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在精神上对他们更是一种鼓励,鼓励他们愈加勤奋学习,同时还能激励其他学习较滞后的贫困生发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去争取学校的经济资助。在调查中发现,高校现行的奖学金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改善。一方面目前各高校现行的奖学金评定办法还不完善,特别是德育考核还未能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奖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一种方式显得十分脆弱。一般而言,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人数只有20%,而且是单项式低等奖学金。为了发挥奖学金激励机制的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实际,确定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面。⑦为了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可以专门设立“清寒优秀奖学金”、“寒门进步奖学金”,仅在贫困生中评选。这样可使全校优秀或学习有较大进步的贫困大学生都能获得奖学金,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以学养学”。
(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守法是其必备的道德素质。助学贷款之所以采用无需担保的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对他们将来履行还贷义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然而,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约束,学校必须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对于受助贫困生,要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要讲清助学贷款的性质、对象以及违约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讲清助学贷款的意义以及违约对本人、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受助学生要做到家穷志不穷,经济困难而道德富裕;让助学贷款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它将对其终生的个人信誉影响深远。⑧
由此可见,作为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一般对策的“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多渠道、多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欲发挥真正的作用,必须因地制宜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克服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建立“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其他资助为辅,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部优化组合的资助体系⑨,是变“供给型”补助(指“减”、“补”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经营型”帮助(指勤工助学和奖学金激励机制、贷学金),增强学生自我“造血”能力,也是资助贫困生的长远之计。
注释:
①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②刘宁,沈吉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施中的道德问题思考与对策.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③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④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⑤肖阳.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
⑥易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人性化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⑦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⑧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⑨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参考文献:
[1]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2]刘宁,沈吉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施中的道德问题思考与对策.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3]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4]肖阳.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5]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6]易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人性化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7]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
[8]詹健.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4876406.1。
[9]雷冬海.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