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要 目的:观察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均经超声诊断和临床判定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utherford分期0~3级,根据动脉栓塞狭窄程度给药,并依据超声影像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超声动态监测联合西药疗法治疗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监测;西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可造成下肢缺血,引发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疽和肢端溃疡,且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须承担较大风险,致残率、致死率高。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受人口老龄化、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SO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1]。有文献报道,70岁以上人群ASO的发病率达15%~33.8%,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收治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超声监测联合口服西药进行了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68例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已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上述患者均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有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冷沉重感等任一症状,有吸烟史36例,伴有糖尿病30例,伴有高血压45例,伴有冠心病35例。Rutherford分期0~3级,双侧下肢病变40例,单侧下肢病变28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进行CDFI检查和DSA检查,根据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和超声影像变化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超声动态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 治疗方法
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并接受控制血糖、血压、降脂等基础治疗,狭窄程度<15%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連续服用4周,狭窄度15-25%的有轻度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发凉、麻木无力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6周,并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狭窄度25-40%的有中度间歇性跛行或其他肢体症状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服8周,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狭窄度>40%的重度间歇性跛行或其他肢体症状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45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服8周,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主观症状及不良反应,治疗后测定其最大步行距离(ACD)、静息踝臂指数(ABI)。
1.5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5]所述的疗效判断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肢体血液循环改善,侧支循环建立,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其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肢体血液循环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肢体血液循环状况有改善,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其有所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2.35%。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心衰、大出血、肝肾功能受损等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病例出现头痛、头晕、腹泻等症状,但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要发病群体,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ASO的发病率已达24.4%,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ASO等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腔内治疗、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治疗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ASO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纳入研究的病例均为轻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此类患者多以调脂、抗凝等药物治疗为主,以增加远动耐量,缓解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及超声动态监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按照超声影像动态变化运用西药对收治的患者给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2.35%,且治疗后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上述方案安全、有效、可行。综上所述,超声动态监测联合西药疗法治疗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金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9):839-843.
基金项目:承德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57096,项目名称:超声动态监测结合中西医疗法治疗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均经超声诊断和临床判定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utherford分期0~3级,根据动脉栓塞狭窄程度给药,并依据超声影像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超声动态监测联合西药疗法治疗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监测;西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可造成下肢缺血,引发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疽和肢端溃疡,且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须承担较大风险,致残率、致死率高。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受人口老龄化、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SO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1]。有文献报道,70岁以上人群ASO的发病率达15%~33.8%,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收治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超声监测联合口服西药进行了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68例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已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上述患者均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有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冷沉重感等任一症状,有吸烟史36例,伴有糖尿病30例,伴有高血压45例,伴有冠心病35例。Rutherford分期0~3级,双侧下肢病变40例,单侧下肢病变28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进行CDFI检查和DSA检查,根据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和超声影像变化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超声动态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 治疗方法
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并接受控制血糖、血压、降脂等基础治疗,狭窄程度<15%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連续服用4周,狭窄度15-25%的有轻度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发凉、麻木无力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6周,并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狭窄度25-40%的有中度间歇性跛行或其他肢体症状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服8周,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狭窄度>40%的重度间歇性跛行或其他肢体症状的患者,首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450㎎,之后调整为每次75mg,每日服用一次,连服8周,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主观症状及不良反应,治疗后测定其最大步行距离(ACD)、静息踝臂指数(ABI)。
1.5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5]所述的疗效判断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肢体血液循环改善,侧支循环建立,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其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肢体血液循环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肢体血液循环状况有改善,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其有所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2.35%。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心衰、大出血、肝肾功能受损等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病例出现头痛、头晕、腹泻等症状,但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要发病群体,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ASO的发病率已达24.4%,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ASO等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腔内治疗、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治疗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ASO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纳入研究的病例均为轻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此类患者多以调脂、抗凝等药物治疗为主,以增加远动耐量,缓解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及超声动态监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按照超声影像动态变化运用西药对收治的患者给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2.35%,且治疗后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上述方案安全、有效、可行。综上所述,超声动态监测联合西药疗法治疗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金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9):839-843.
基金项目:承德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57096,项目名称:超声动态监测结合中西医疗法治疗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