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强迫症;SCL-90症状量表;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第一阶段咨询:收集资料,心理诊断
  
  (一)基本资料
  罗俊(化名),男,19岁,高三学生。罗俊自幼行为规矩,做事小心谨慎,缺乏决断力,人际关系一般,朋友很少,自小不太和朋友有深入的交流。在公共场合做事总是感到很不自在,特别怕别人关注自己。家里经济富裕,母亲在家专职照顾孩子,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平时最喜欢打篮球,玩电脑,听音乐。
  自述生活中重大事件:
  五岁前,一直跟乡下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他的教育很严格。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跟同学玩砸石头的“赌博”游戏,输了后偷偷地在外婆的钱柜里拿了一块钱,后来被外婆发现。外婆把他绑在树上好久,饿了他很长时间。
  上四年级时,曾随口跟人说,自己暗恋某个女生,却被同学们传得很夸张,沸沸扬扬。后来他就真的喜欢上了那个女生,自己也不大清楚为什么。她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很文静。那时候不敢跟女生搭一句话,“因为我怕脸红,怕脸红是因为脸红就代表你在怕什么”,那以后,与女生交谈就觉得很有压力,至今一直不敢跟女生说话。
  上高二时,父亲因做违法之事被拘捕,后经亲朋好友帮助,两个月后被释放。半年前,就在他上高三时,父亲违法之事再次暴露,为躲避政府,父亲出逃一直未归,和家里也失去了联系。母亲一人在家里靠着父亲过去挣下的家业维持着,生活倒也依然富裕,但父亲的失踪,使得母亲整日郁郁寡欢,一家人突然间感觉失去了依靠。
  
  (二)主要问题
  父亲出逃后,罗俊总在担心父母亲会出现种种意外,如车祸,天上掉下什么重物会不会砸着他们,住着的楼会不会突然坍塌等,即使上课也会有这样的担心萦绕脑间。明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想控制但控制不住,如此无休无止,只觉心情烦躁、脑袋发胀,全身倦怠,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自称该记的记不住,该忘的忘不了,思索问题时常常走神,不该考虑的问题却死死缠住自己。做事更加小心缓慢。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神经过敏,心里不踏实,常因紧张而心跳加速。
  饮食正常,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因为头、胃经常痛,所以怀疑自己身体出了什么毛病。做过体检,有轻度胃炎。做过脑CT,大脑并没有任何问题。
  
  (三)初步印象
  罗俊精神有些疲惫,逻辑思维清晰,无幻觉出现,有自知力,有焦虑障碍,有强迫与反强迫思维的典型症状,需要心理辅导来摆脱。初步诊断为强迫思维、人际关系敏感。
  
  (四)心理测评
  在征得罗俊同意的情况下,做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
  本量表所测得的结果显示,罗俊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目前的生活态度不够积极,必须进行心理辅导与调整。
  
  (五)诊断
  与罗俊的会谈及SCL-90的心理测试结果,确定其主要症状是神经症(强迫症),有人际交往障碍。虽然从交谈和测试中,我意识到该生还伴有较高的恐惧、情绪焦虑症状,但是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还是选择先解决主要症状。当这一症状解决了,其他症状会缓解治愈。罗俊来咨询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摆脱一些挥之不去的想法的困扰。所以对他的其他症状未列为本阶段咨询的主要任务。
  
  (六)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
  一些不必要的想法充斥大脑,使大脑疲惫,难入睡,睡眠不深。情绪的变化,引起了生理功能的紊乱。出现头痛,恶性循环,加重强迫症状。
  社会原因:
  1.父亲的出逃,下落不明,使他突然失去了主心骨,陷入担忧、不知所措之中不能自拔。想承担父亲不在家的家庭责任,但面临高考的他又没有这样的能力,也缺乏这样的自信。内心的冲突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2.家庭教养方式:因父母在外打工,加之外婆的不当教育方式,使他在成长中对与人的交往缺乏安全感和应有的信任。而五岁后,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又使他形成做事缺乏主见的性格,依赖性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3.与人交往不主动,缺少知心朋友倾诉烦恼。四年级时发生的暗恋女生事件使得他人际交往的敏感性增强,人际交往的敏感性加重了他的内心冲突。
  心理原因:
  1.性格较内向,做事循规蹈矩,缺乏决断力,犹豫不决,拘谨,过分注意细节和形式,属于强迫人格。
  2.自卑,自我评价不高。认为自己的学习不够好,长得又不够帅,性格比较内向,特别在与异性交往时(尤其是漂亮女生)很害羞,说话会显得语无伦次。
  3.罗俊一直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公正,父母、老师对他的学习没有客观评价,总认为他学习不努力。同学也不是很重视与他的交往。父亲被拘捕一次的经历也让他始终在一种不确定感中生活,还有早年经历中的负面情感体验,形成了错误认知和不合理的信念,使内心深处沉淀着恐惧和不安全感,于是筑设起强大的心理防御堤坝,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很强的焦虑感。
  对父亲处境的过度担忧,在家庭中安全感的丧失,使罗俊不知所措,产生心理冲突。因担心父亲的事情被同学知道,所以对同学是否在谈论自己很敏感。
  小结:第一阶段咨询,通过解释分析,让他对已经意识到和没意识到的症状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与罗俊共情,并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在掌握其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他的现实情况,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讲解强迫症的发生基础,及其与个性缺陷的关系。使罗俊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
  
  二、第二阶段咨询
  
  (一)共同制定后一阶段的咨询目标
  长远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习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式。学会承受挫折,培养坚韧的品质。
  具体目标:
  1.行为目标
  (1)运用森田疗法、行为疗法使强迫思维逐渐消失。
  (2)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2.情绪目标
  (1)运用音乐疗法、放松法减轻焦虑情绪。
  (2)培养面对现实、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3.认知目标
  使罗俊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内心冲突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
  
  (二)运用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罗俊改变强迫思维
  指导罗俊按以下三个步骤坚持不懈地去做。
  步骤一:改变过去的习惯思维模式
  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它们对自己的生活有多大干扰。目标是让罗俊控制对强迫观念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观念或冲动。
  比如,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
  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自己的“自然规律”。他性格内向,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让罗俊了解这些,有助于免除最令他感到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强迫症状”的不正确想法。停止一切抗拒和控制的努力,不管这场头脑的游戏什么时候开场,要学会只是看着它“游戏”,学习将强迫想法、感觉摆一边,然后做其他的事,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部的生化反应。
  这就是森田疗法的真谛:“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若尝试赶走强迫思考,只是徒增压力烦恼罢了,而压力会让强迫症更严重。
  步骤二:学会正确归因
  让罗俊“接受”强迫症已经发生的结果,千万不要责怪自己意志力不坚,其实这都是脑部的不平衡所致,跟自己无关。避免所有类似“我有强迫观念,这多糟糕,我真是个奇怪的人……”等负面的、批评的想法。鼓励他面对现实生活,父亲发生的事他解决不了,他要做的是承担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观念。原则是:延缓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延迟时间至少在15分钟以上。做自己感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为罗俊介绍了音乐疗法和放松疗法,既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又可以帮助他解除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冲突。
  
  (三)检查反馈
  每次咨询都要求罗俊带上记录行为治疗的本子,本子中主要记录罗俊成功地转移注意力的行为,不记录失败经验。因为这样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他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他建立信心,帮助他在强迫症状严重时“换档”。当成功的经验增多时,他也从中受到鼓励,学会了自己支持自己。
  小结:强迫症是必须要较长时间耐心治疗才可能根治的。咨询中我采用森田疗法、宣泄疗法、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循序渐进地帮助罗俊解除由强迫症引起的焦虑,改变罗俊的行为方式,以逐步消除强迫症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罗俊自己也感觉到强迫性思维因为自己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
  
  三、第三阶段咨询
  
  (一)目标
  学习合理的应激方法,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辅导过程
  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罗俊学会理性思考,积极行动。
  1.学习合理应激方法。为了改变罗俊在失去父亲消息后的无助感,对他进行了认知分析和“增添力量”的行为训练,使其“习得无助感”变成“习得力量感”,以此帮助他能够更好地延迟、消除强迫思维。
  (1)认知分析。让罗俊回忆父亲在出逃前、出逃后其思想、想象和行为的变化,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并且引导他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他也会有相同的情感和想法,目的是帮助他分析认识到这些问题是由自我语言引起的。
  (2)运用系统脱敏法。让罗俊想象对失去父亲消息的恐惧,并且分次体验在人际交往时的害怕心理,引导他在恐惧情绪占据心灵时,不会放慢呼吸,并能够自我指导,这样就使得焦虑体验降低。
  2.解除身心疲劳,正视苦恼,面对现实。总结自己人际交往的困惑,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最苦恼和烦闷的事由,并写出书面认识。找出认识中不合理的信念,经过自我驳斥,用正确的积极的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并且在咨询室做了有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扮演。
  3.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指导罗俊把自己最擅长做的事选出2~3种,每天坚持做1个小时左右。如唱歌、打篮球、棋类等活动,尽量坚持写日记。
  4.培养持久性和忍耐力,每天活动量在1.5~2小时左右,增加主动与人交谈、听看新闻等社会活动。
  同时动员其亲属,对罗俊平时生活的懒惰倦怠行为既不姑息迁就,也不矫枉过正,帮助罗俊积极从事体育、文娱、社交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思维的境地中解脱出来,有和谐愉快的人际交往。
  四、效果评估
  1.经过一学期的治疗,罗俊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未来生活乐观了许多。自述依然还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进入头脑,但基本能够做到对症状“顺其自然”,对生活“为所当为”,睡眠也得到了改善。通过自己的努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开始进步,对生活有了信心和勇气。
  2.人际交往敏感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反思
  
  1.该个案所暴露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治疗中要先抓住主要问题,以此为主线,展开咨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罗俊最受困扰的问题——强迫观念是本个案咨询的核心。
  2.强迫症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体验上。即去指导他做,通过做,完成体验,通过体验达到领悟。
  3.在咨询过程中,随时观察罗俊的细节变化,同时深入思考罗俊潜意识中的阻抗行为。一开始,罗俊在治疗过程中,总说自己头痛,去医院检查也未发现有病理原因。在多次交流后发现,头痛实际是求助者的一种逃避行为,因为头痛可以使求助者为自己逃避责任和现实寻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及时指出这样的阻抗行为对治疗的不利,可以得到求助者更好的配合。
  4.从个案中,我认识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严格要求不要过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基础,应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发展个性。当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问题时要及时引导,积极寻求帮助。这样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的胆怯心理、焦虑心态的出现就会少些。
  
  点 评
  如果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的情绪或杂念,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地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就是“顺其自然”。生活中,不论我们烦恼与否,痛苦与否,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做。这样我们就尊崇了自然的规律,不为痛苦停住脚步,痛苦自然就会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就是“为所当为”。本案例辅导成功使用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
  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等。辅导老师对该强迫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来访者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使来访者从“情绪本位”的状态,转向“目的本位”的生活方式上来,在行动和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得以自我实现,获得信心,强迫症状也就不知不觉消除。
  点评人:李庚靖,教育学博士,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环节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是指在团体情境下,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在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长,但从长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青
期刊
〔关键词〕挫折;比较;活动设计  当前,关于挫折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各种各样,其中心理健康课无疑是一条最为重要的途径。如何使课堂教学这一重要载体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这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想以两个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为案例,对两位教师关于“挫折教育”的不同设计进行微观的比较分析,分别从活动目标的比较、活动过程的比较、活动设计理念的比较等方面来展开。抛砖引玉,以便让更多的教师来
期刊
2004年的一天,一位家长找到我,哭着对我说:“张老师,我有一个女孩,正在读高三,最近两个月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言行,例如,不敢和别人说话,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不敢在学校上厕所,总担心别人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总是感觉自己衣服上写满了脏话等一系列令我们费解的做法和想法,发病时痛苦不堪,哭闹不止,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影响家庭的正常的生活,我们夫妻也无法正常工作,像这样
期刊
你一生中会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是否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1.“后精神病时代”来临  翻开《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你会发现这是一本陈述矛盾与和谐的书,就像你看到“现代教师”与“心理健康”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时的感觉。  200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和躯体疾病时代
期刊
〔关键词〕讨论教学;心理活动课    所谓的讨论,就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切磋、争论和交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调节心态、完善人格。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生活的适应力,
期刊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心理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成为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的重要形式。广大教师一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尝试,对活动课的实质与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活动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试阶段,对于其评价原则百花齐放,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
期刊
〔关键词〕教学法;助教制度;激励机制  一种教学法的背后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真正能让学生受益的教学法,必然是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要的教学法,这是毫无疑问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建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激励机制,实现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桂江一中从2007年9月开始,开展《“练评讲”教学法行动研究》,在课堂上
期刊
〔摘要〕文章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学校心理咨询实际情况,将被动来访者分为顺水推舟、盲目孤行、异中求同和强硬不从四种类型,用具体咨询实例说明SFBT在处理被动来访中的运用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被动来访; 学校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12-03    一、SFBT的基本观点
期刊
〔关键词〕差生;爱;换位思考;帮助  如何转化差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界积极探索的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坏学生”转变为“好学生”也并非难事。    一、以爱为先,注重理解和尊重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里散步回来,碰上了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往外走去。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
期刊
〔关键词〕亲子关系;团体辅导;沟通    【活动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家庭沟通状况,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  2.促进成员发展良好的家庭关系。  【活动对象】初二学生及其家长  【活动人数】8~16人  【活动准备】  成员招募方式与甄选标准:  海报张贴及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与家长不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