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低效 促进有效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但由于对教育理念片面的理解,导致出现了几种新的“低效”课堂教学行为。过去的“一言堂”变“大放羊”“满堂讲”变“满堂问”“人灌”变“机灌”,这些在新课改外衣下的“低效”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吞噬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教学有效性”,必然会影响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所以,应引起所有一线教师的警惕和重视。
  关键词:低效;对策;有效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讲究师生互动,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有效的教学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宣扬,但由于对教育理念片面的理解,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严重浪费,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的“低效”现象。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所收集的几个案例来分析、透视这个问题,并就其对策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现象一:“一言堂”变“大放羊”,夸大学生学习主体性,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案例1:《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体现了生生互动的教学新理念。这本应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只见教室里热闹非凡,而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里其他成员不是相互嬉闹,就是看表演。教师则站在一旁,除了偶尔说上一句“同学们,认真研究”,几乎没有其他的指导。临下课时,让两个同学总结一下现象,草草收场。
  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课堂却表现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案例1中的教学表现为“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前提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总之,教学由过去的“一言堂”变成“大放羊”,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放弃引导权,致使多唯的课堂阵地陷入学生一唯单边的阵地,导致师生主体间的互动断层,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对策:相对于教师主体而言,学生主体是一个在培养中的未成熟主体,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有条件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帮助和全程导控。教师首先应明确在这个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不要只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有共同目标,又有明确分工。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关心或指导学生具体目标的实施,要考查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想是否得以交流,甚至碰撞;是否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是否真正达到知识技能上的优势互补。评价学生时还应关注其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品质是否显现并得以培养。
  现象二:“满堂讲”变“满堂问”,重数量轻质量的课堂提问,扼杀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案例2:《圆周运动》的教学。
  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设置了几十个问题,无须点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回答,几乎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分析,表面上学生参与的广度增加了,教师也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学生却是疲于应付,杂问碎答。以下是本案例部分问题“集锦”。
  师:什么叫圆周运动?
  生: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师(让学生看视频):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吗?为什么?
  生:是。因为其轨迹是圆。
  师:时钟的分针做圆周运动吗?秒针做圆周运动吗?
  生:做。
  师:分针和秒针谁运动得快?
  生:秒针。
  师: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有哪几个物理量?
  生:线速度和角速度
  师: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
  ……
  分析:案例2中,教师从传统教学的“满堂讲”滑入“满堂问”,将问句等同于问题,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重发问轻倾听,重回答轻点评,致使问题多而不精,停留于学生主体学习的外围,犹如隔靴搔痒,未能真正触动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认知矛盾。低水平的问题导致学生不必做心理上的广思、深思。课堂上,教师只管问,学生只顾答,学生跟着教师转,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掩盖了学习过程的思维碰撞,僵化了鲜活的学情,导致课堂成为教师提问的舞台,全程包办,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弱化学生的主体能力,故而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对策:课堂教学提问是教与学相长的连接点,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互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因此,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要能引发学生认知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案例2中前三问可改为以下一问:视频中质点的运动轨迹有何特征?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具有这个特征?这样提出的问题引领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既具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对于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引出,可通过下列材料:“兄弟坐转马”的争论。兄:我坐外圈,每分钟走过的路程比你多,所以,我比你快。弟:从头到尾,你都在我旁边,我俩一样快。提出问题:材料中兄弟俩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仅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是否全面?这种引导性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总之,像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设问,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高潮。而在提问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象三:“人灌”变“机灌”,滥用多媒体教学,浪费课程资源,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案例3:《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让亚力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照片依次飞上屏幕,再配上大段的文字材料快速在屏幕上展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把书上的内容搬到电脑上复述一遍,又开始放大量的影像资料:汽车刹车、启动,人前倾、后仰,打枪、弹球……课堂上声光流动,甚是热闹;最后,教师鼠标一点,数十道习题依次出现,在学生一片ABCD的叫嚷声中,下课铃响了!
  分析:现代教学手段有着很多传统教学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优越: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包容信息更为宽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场景切换灵活快捷等,新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但案例3中,教师走向一种“误区”,一味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在电脑上体现,课本内容、录音、录像、练习、板书……过去的“人灌”变“机灌”,撇开教学中教师的授课艺术,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下来,学生大脑里除了几个有趣的动画片段,对要学的知识不知所云,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这种为“形式”所用的多媒体教学不仅造成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对策:要改变“人灌”变“机灌”的低效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强加在传统教育体系上的一堆仪器,教育技术只有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才有价值;其次,要认识到我们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绝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所以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仍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多媒体的应用紧紧围绕物理课堂教训学的目标来确定,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设计中,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以上几种在新课改外衣下的“低效”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吞噬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走出课堂教学“低效”的迷途。
  
  参考文献:
  [1]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官文栎.走进高中物理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
  [4]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都面临着传统与新兴技术的变革,作为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会计行业,传统的手工做账已无法满足财务数据信息化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智能财务软件。与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杏树岗地区泉头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具网状河特征。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
通过对本公司ABS树脂SAN项目的工艺、设备及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真空系统对物料平衡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为了进行翻译创造性的认知研究,分析归纳了词汇形态、短语、句式的语言不同层面的否定构式类型,运用了构式和词汇(词干)的双向互动理论、构式压制理论、心理空间理论、交互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
语言安全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在全球治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现有研究尚未从语言规划角度对语言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也无法回应全球治理新时代对语言安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