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而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成本管理出现许多新动向,必然要求绩效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方能实现绩效评价的目标。
关键词:成本管理; 绩效评价; 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从生产者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研发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与该产品相关的成本。统观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从而加以先导的前馈控制,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理念;通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绩效评价,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目标成本作比较,可以判断产品销售收入是否足以弥补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阶段的耗费,从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主要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研发阶段要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考虑通过提高研发成本的效率来减少采购、生产及售后服务阶段的支出;采购阶段规模采购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通常做法,但要同时考虑储存成本、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有效运用适时存货制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生产阶段应关注质量成本,将质量成本作为评价依据;在销售阶段营销策略是否成功不仅影响销售收入,也将直接影响销售费用;售后服务阶段成本大部分已经在研发与设计阶段就决定了,但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竞争获胜的法宝之一,仍应被关注并为改进工作指明方向。
二、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分析
1、对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由"制造成本"扩展到"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使用成本和弃置成本兼顾",其出发点由"生产者利益"向"生产者利益、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兼顾"转变。成本管理的这一趋势反映了单边治理思想向共同治理思想变迁。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不仅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关注,而且企业的经营者和一般雇员、以及顾客、供应商、社会公众和政府都关心企业的绩效评价。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比基于股东至上单边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贯穿人本理念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是未来绩效评价模式的发展方向。
2、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成本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管理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以及成本管理由"成本理念垄断"向"成本与人本理念相结合"转变,这些变化是人力资本地位凸现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使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已成为企业塑造核心能力、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活力的决定性因素的体现。单靠财务指标是无法完成"成本管理"这一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然而,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基于价值基础的绩效评价,它侧重于静态的、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绩效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是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者普遍认为非财务指标更放眼未来长远的发展,从而能产生更好的业绩。传统的财务指标在越采越多的企业中从根本唯一的业绩评价基础演变为包含广泛的综合业绩指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对企业绩效评价层次的影响。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控制方式由下游的"维持控制"延伸到中游和上游的"改善控制"与"革新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由"成本理念垄断"向"成本与人本理念相结合"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绩效评价由战术评价主导过渡到战术评价与战略评价相统一,由注重结果评价过渡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战略的联系尽管很微妙精细,但很有效力。与战略相一致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反映战略是否得到实施,同时还可以促使行动和战略保持一致。
总之,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客观上要求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由股东单边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过渡;绩效评价指标由财务指标一统天下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过渡;绩效评价层次由战术评价主导向战术评价与战略评价相统一过渡;由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渡;由单一评价指标向综合评价指标发展;由成本理念主导向成本理念与人本理念有机结合变迁。只有这样,方能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绩效全貌、具有良好预警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2] 安迪:《企业绩效评估》[M],中信出版社,2004.2。
关键词:成本管理; 绩效评价; 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从生产者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研发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与该产品相关的成本。统观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从而加以先导的前馈控制,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理念;通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绩效评价,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目标成本作比较,可以判断产品销售收入是否足以弥补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阶段的耗费,从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主要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研发阶段要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考虑通过提高研发成本的效率来减少采购、生产及售后服务阶段的支出;采购阶段规模采购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通常做法,但要同时考虑储存成本、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有效运用适时存货制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生产阶段应关注质量成本,将质量成本作为评价依据;在销售阶段营销策略是否成功不仅影响销售收入,也将直接影响销售费用;售后服务阶段成本大部分已经在研发与设计阶段就决定了,但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竞争获胜的法宝之一,仍应被关注并为改进工作指明方向。
二、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分析
1、对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由"制造成本"扩展到"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使用成本和弃置成本兼顾",其出发点由"生产者利益"向"生产者利益、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兼顾"转变。成本管理的这一趋势反映了单边治理思想向共同治理思想变迁。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不仅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关注,而且企业的经营者和一般雇员、以及顾客、供应商、社会公众和政府都关心企业的绩效评价。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比基于股东至上单边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贯穿人本理念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是未来绩效评价模式的发展方向。
2、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成本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管理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以及成本管理由"成本理念垄断"向"成本与人本理念相结合"转变,这些变化是人力资本地位凸现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使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已成为企业塑造核心能力、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活力的决定性因素的体现。单靠财务指标是无法完成"成本管理"这一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然而,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基于价值基础的绩效评价,它侧重于静态的、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绩效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是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者普遍认为非财务指标更放眼未来长远的发展,从而能产生更好的业绩。传统的财务指标在越采越多的企业中从根本唯一的业绩评价基础演变为包含广泛的综合业绩指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对企业绩效评价层次的影响。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控制方式由下游的"维持控制"延伸到中游和上游的"改善控制"与"革新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由"成本理念垄断"向"成本与人本理念相结合"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绩效评价由战术评价主导过渡到战术评价与战略评价相统一,由注重结果评价过渡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战略的联系尽管很微妙精细,但很有效力。与战略相一致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反映战略是否得到实施,同时还可以促使行动和战略保持一致。
总之,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客观上要求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由股东单边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过渡;绩效评价指标由财务指标一统天下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过渡;绩效评价层次由战术评价主导向战术评价与战略评价相统一过渡;由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渡;由单一评价指标向综合评价指标发展;由成本理念主导向成本理念与人本理念有机结合变迁。只有这样,方能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绩效全貌、具有良好预警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2] 安迪:《企业绩效评估》[M],中信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