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稳增长、调结构与控风险微妙平衡之年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至2018年,中国GDP增速由14.2%持续下行至6.6%。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4%、6.2%与6.0%。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将低于6.0%,2019年全年GDP增速约在6.1%左右。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2020年GDP增速将会低于2019年,且可能低于6.0%。这就意味着,本轮中国经济增速探底即使在2020年也还尚未完成。过去12年中国经济增速由14%以上降至目前6%左右,一方面的确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人口流动速度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等结构性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政府以去杠杆、控风险为基调,对金融体系与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关。

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呈弱势反弹


  支出法一般是我们预测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框架。201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当季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2个、3.4个与3.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拉动分别为0.8个、1.6个与1.3个百分点;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的拉动分别为1.4个、1.2个与1.1个百分点。与2016年至2018年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的特点是,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弱于前三年,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强于前三年。因此,我们对2020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就可以归结于,在市场力量与政策力量的作用下,消费、投资与进出口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究竟是能改善呢、保持呢,还是会消退?
  2016年至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速的年度均值分别为10.4%、10.3%与9.0%。2019年1月至11月,该指标年度均值进一步下降至8.1%。分项来看,汽车消费低迷是拖累2019年消费的主要原因。例如,2019年7月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为7.6%,但扣除汽车消费之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速均值则达到8.9%。但总体来看,近年来消费增速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导致消费增速下降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根据央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的估算,其他因素不变,居民杠杆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会导致社零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杠杆率累计上升3.1个百分点,按照上述拇指法则,这一点就会导致社零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
  展望2020年,预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能够稳定在8%左右,汽车消费增速有望触底温和反弹,因此制约消费增速的最大障碍,依旧来自居民部门杠杆率的走向。笔者认为,2020年,消费走势大致趋稳。
  2019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5.2%,而2016年至2018年同期指标分别为8.3%、7.2%与5.9%,可谓一年下一个台阶,但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行幅度明显低于2018年。分项来看,三大投资在2019年呈现出制造业投资弱势回落、房地产投资韧性极强与基建投资温和反弹的特征。截至2019年11月,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5%、10.2%与3.5%。与2018年同期相比,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了7.0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上升了0.5个百分点,而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上升了2.3个百分点。大致可以这样来总结,在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符合预期,而房地产投资韧性之强与基建投资反弹之弱都出于市场预期之外。内外最终需求疲弱、融资成本与不确定性高企,是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的主要原因。前几年棚户区改造形成的市场需求,以及2018年房地产企业集体采用高新开工低施工的策略,导致2019年施工面积增速依然平稳,是2019年房地产投资具有韧性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很大一部分新增融资用于借新还旧,2019年专项债主要流向棚改与土地储备,是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未能呈现强势反弹的原因。


三大投资在2019年呈现出制造业投资弱势回落、房地产投资韧性极强与基建投资温和反弹的特征。图/中新

  展望2020年,预计制造业投资可能呈现低位震荡、弱势反弹之势。中美贸易谈判出现转机、PPI通缩压力有所缓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造成融资成本更大幅度下降等,都可能提振制造业投资。然而,市場上热炒的新一轮库存周期,则很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在房地产调控措施依然严格、基建投资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难以大幅上扬的前提下,难以出现制造业企业大规模补库存的行为。预计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更加显著地回落,这是因为2019年的土地购置费用增速不到2020年增速的三分之一,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全面收紧进一步降低了开发商拿地的热情。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会呈现更大幅度的反弹,这是因为1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针对基建与补短板领域显著放松资本金要求,且2020年的专项债将会更加严格地限定资金用途。预计2020年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分别达到3.5%、6.0%与7.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暖至5.6%左右。
  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出口与进口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分别为-0.3%与-4.5%。2016年至2018年同期,中国出口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分别为-7.7%、7.4%与12.6%,进口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分别为-6.5%、18.0%与18.8%。不难看出,2019年中国进出口均不及2017年与2018年,但2019年的特点在于,进口增速的下降远快于出口增速,导致贸易顺差不降反升。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3781亿美元,而2016年至2018年同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4701亿、3657亿与2941亿美元。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远高于2018年,这就是为何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但201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贡献远高于前两年的原因。然而值得警惕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是进口增速的下行,而这本身意味着中国国内需求的下降。此外,一旦进口增速下行不会持续,那么进口增速的反弹就可能快于出口增速,从而导致贸易顺差的快速下降。   展望2020年,笔者认为,出口增速有望呈现弱势震荡,而进口增速则可能明显修复。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人民币有效汇率略有贬值,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出口增速反弹,但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前两轮美国进口关税加征的时间累积效应,将会导致出口增速受阻。在进口方面,中国的扩大进口战略、中国加大进口美国商品的力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温和反弹等,都可能导致进口增速边际修复。而出口增速大致不变、进口增速有所复苏的格局,将会导致贸易顺差增速下降,从而降低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预计2020年中国出口与进口增速均为-1.0%左右。
  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CPI同比增速由1.7%上升至4.5%,PPI同比增速由0.1%下降至-1.4%。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2019年中国CPI增速的上升主要源自猪肉价格的上涨。2019年11月,扣除食品价格的CPI增速仅为1.0%。而导致猪肉价格飙升的原因,主要来自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以及环保领域生硬的“一刀切”措施。考虑到政府与农户已经采取应对措施,预计本轮猪肉价格的最高点将会出现在2020年一季度,届时CPI同比增速有望突破5.0%。但是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CPI增速有望出现快速回落。考虑到总需求下行压力有限、CPI高企对PPI的传导以及较低的翘尾因素,2020年PPI增速有望温和反弹。笔者预计,2020年的CPI增速可能达到3.5%(高于2019年的2.9%),PPI增速可能达到0.1%(高于2019年的-0.5%)。如果剔除猪肉价格的影响,则2019年与2020年的通胀格局仍是总需求下行过程中的通缩局面。

稳增长与调结构、控风险并不背离


  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通缩压力有所加剧的背景下,按照常理而言,中国政府应该实施更大力度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但微妙的是,当前中国政府还面临着结构调整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两大任务。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2019年底国内发生了是否应该“保6”的争论。
  对此笔者的评论是:第一,我们不应该把宏观经济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互混淆。稳增长是短期(经济波动)分析的范畴,而调结构与控风险是长期(经济增长)分析的范畴,两者的分析框架不一样,而国内很多参与讨论的学者把分析框架混淆了;第二,稳增长是否一定与调结构、控风险相互背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稳增长未必就是“大水漫灌”,而是应该在总结2008年-2009年4万亿经验教训基础上的理性政策作为。对中国这样特殊国情的大国而言,如果增长率不能稳住,是否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变得更加严重?例如,我们衡量宏观杠杆率,既要看分子(债务),也要看分母(增长)。如果分母萎缩过快,是否会导致杠杆率进一步快速上升?第三,稳增长可以与调结构统一起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补短板”,而非像过去那样强调“三去”,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明显更加具有把稳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的政策意向。
  换言之,在综合考虑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这三大政策逻辑之后,2020年中国政府仍将实施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但政策力度与政策重点均在审慎考虑的范围内,而且可能随着经济增速、风险暴露的演进而动态调整。
  在货币政策方面,预计2020年仍将延续温和放松基调,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与降息三者仍将有机结合起来。预计2020年仍将有2次-3次降准,最近的一次降准可能发生在春节之前或者全国“两会”前后。如果说降准是用于流动性短缺的结构性时机,那么公开市场操作就是用于流动性的日常管理。在降息层面,2020年的降息将会继续和贷款基准利率改革结合起来。近期央行发布了将存量贷款业务与LPR利率渐进挂钩的要求,这将进一步打通从货币市场到信贷市场的利率传递渠道。笔者认为,在2020年,中国央行将会继续伺机下调OMO操作利率、MLF利率与LPR报价利率,下调幅度可能达到15个-30个BP。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CPI增速有望继续上行,因此,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可能要到2020年二三季度才会打开,届时的货币政策加快宽松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在财政政策方面,2019年的财政政策呈现出聚焦于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支出明显前置的特点,以至于2019年下半年地方财政资源非常紧张,从而不得不提前使用2020年地方债额度。2020年财政政策的宽松力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一是公共预算赤字率将由2019年的2.8%上升至3.0%左右;二是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元,且会要求地方政府将大部分专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低部分基建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以吸引信贷资金与社会资金的参与;四是加大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置换处理力度。
  综上所述,在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探底,GDP增速即使破6,也會在6.0%附近,CPI增速则有望在二三季度明显回落,“滞胀”的短期格局将会有所修正。中国政府仍将致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与控风险之间的微妙平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会温和放松。考虑到财政前置作用与通货走势,2020年可能呈现出财政上半年发力、货币下半年发力的特点。2020年,无论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完成十年内GDP总量翻番的目标,都问题不大。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结构调整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中长期任务。如何解决地方债问题(以及与地方债关联密切的房地产问题),将在未来五年内继续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勇气与决心。
  (编辑:王延春)
其他文献
2020年2月10日,在日本横滨,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从“钻石公主”号邮轮下来。截至2月13日,邮轮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达到218人。图/ 法新  日内瓦当地时间2月11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希望统一对病毒的称谓,避免全球在抗疫过程中出现混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解释称,“根据世卫组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之间商定的准则,我
期刊
2月10日早上,北京人在手机地图上看到了代表交通拥堵的红色。半个多月来的第一个工作日,久违的“早高峰”又回来了,但比起往日的拥堵盛况还差了很多。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今年春节假期延长。随着确诊病例增加,各地不断推迟复工日期。全国人民宅在家中,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但经济活动“停摆”所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复工,无论是对于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发展,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将是
期刊
(《财经》2020年第1期“赋能者——中国工业互联网进阶”)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与基石,以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ICT行业在变革中迎接挑战。  接下来,我们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加快推动工业化
期刊
住院前后的李文亮医生自拍照。图/AFP  2020年2月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我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李文亮,终年34岁。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5岁,一个孕期尚不足6个月。在2019年12月30日,他偶然发现可能是一种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苗头,于是在专业医
期刊
2020年已经到来,经济运行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首先,周期性力量正在发生方向性变化。过去6个-7个季度周期性力量主要是带动经济下行,未来将对经济景气度做出正面贡献。其次是政策环境边际改善。对外政策方面,中美贸易谈判如果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不仅有利于2020年的出口,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中美关系继续恶化,有助于稳固投资者信心;对内政策方面,经历了前几年的去杠杆、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治理以后,接
期刊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接入医院。图/ 法新  住了十天医院之后,经过连续两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CT复查和专家会诊,武汉周边某市的女孩王晶(化名)终于收到了可以出院的通知。  十几天之前,王晶出现发烧症状。第二天,当体温飙升到38.6摄氏度,王晶心里渐渐生出“中招了”的预感。赶紧让家人把自己送到医院,挂了号,验了血,拍了CT。一天后做了核酸检测和CT复查确诊,
期刊
1月23日,武汉“封城”。次日,全国多个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个地方“封人、封城、断路、封路”。甚至有些地方存在“一刀切、层层加码、过犹不及”的现象。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模仿疫情严重地区的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使经济的“创伤面”扩大。比如,人流冻结、物流阻断、返程受阻、拖延复工等。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敢担当、
期刊
2020年2月10日,北京春节后复工首日,乘客在北京地铁西二旗站出行。图/ 新华  疫情之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变化。即便是距离疫情爆发中心武汉千里之外的北京。  2月10日,北京迎来节后首日复工,多数企业员工和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远程在家办公。  在人潮如水、北京客流量最大的西二旗地铁站,复工上班的人们意外发现地铁站有点空,远没有想象中的拥挤。海淀区一个创业园区的到岗复工率近20%。在北京站,当天的旅
期刊
现代科技不仅依托于原创性,而且高度依赖应用场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场景。这一优势在数字经济时代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注入规模效应、范围效应、信息效应和平台效应。图/中新  同样的数字,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基于不同的视角,会有迥然不同的反应。比如6%的GDP增长率。  2020年的全球经济可能好于2019年,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大国战略竞争。2018年7月,IMF预测20
期刊
深圳福田区CBD夜景。  区域经济新格局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新空间、新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9年12月在《求是》杂志撰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强调要着眼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围绕当前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推动高质量的区域发展要依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这其中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政府怎么做?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