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报国心 漫远求索学者情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谭志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聊城大学特聘兼职教授。《国际热化学学报》编委,我国热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取得16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50余种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1986年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资助奖励。1991和1996年两度荣获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奖励。1995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选为“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及“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2012年被评选为“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美国传记研究所2012年度人物”,“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2012年度前100名科学家”。
  2012年6月9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谭志诚教授因在热化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荣获“科学中国人第十届(2011)年度人物奖”。
  谭志诚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招收的第一个热化学专业研究生,亦是《国际热化学学报》“Thermochimica Acta”在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编委。他在热化学领域辛勤耕耘五十载,将自己满腔热血都倾洒在热化学领域的科研探索之路。为了酷爱的科研事业,高官厚禄亦不为所动,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他用智慧的心灵唱响动人的科研旋律,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壮丽的人生传奇,用丰硕的成果描绘辉煌的事业。他用呕心沥血的付出,为中国热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突出贡献。
  往事知多少 历历在心头
  1941年,谭志诚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成长的他,从小就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但是艰难困苦的经历并没有磨损其坚韧的意志,他立志要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他从长沙修业小学毕业考入湖南长郡中学,由于勤奋踏实学习,初中和高中连续六年全部课程均获优秀成绩,毕业时荣获全校优秀学生称号。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在珞珈山度过的5年求学生涯,他没有丝毫懈怠。踏着晨露,映着朝晖,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苦心耕耘,喜迎收获。1963年大学毕业时,谭志诚成为化学系同年级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该系300多名毕业生中,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谭志诚便是其中之一;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招收的第一个热化学专业研究生。从此,他迈开青春的步履,朝着理想的目标,在热化学领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跋涉!
  勤勉属楷模 造诣当辉煌
  如今,人们只知道谭志诚头顶上的很多光环:1995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6年被评选为“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及“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2012年被评选为“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美国传记研究所2012年度人物”,“2012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前100名科学家”……可谁知道在这些光环背后他所付出的心血及艰辛的汗水呢?
  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为了民族的兴旺发达,谭志诚在热化学这门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学科领域内,勇往直前、风雨兼程潜心钻研50年。他以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坚强毅力、用砥砺不懈的奋斗精神,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
  在低温量热学、微量热学、热容与相变及热分析等研究领域,谭志诚的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他取得16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对我国热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事业的推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负责人,他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6项热化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在国内外50余种学术刊物发表350余篇研究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330余篇,其中7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1篇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
  与此同时,谭志诚还和同事们一道建立了4.2-1700K温度区间用于凝聚态物质热容测定及相变研究, 具有不同特点的十多种精密绝热量热装置,经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这些装置,为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项目,如原子弹、氢弹、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神舟号”飞船、新型歼击机等的设计与研制,以及石油的热力开采和稀土资源的开发等,及时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为这些重大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志诚深知,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社会实际需求。近年来,他研制成功“新型相变储能材料”,解决了我国国防建设工程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使我军战机雷达指令系统热控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该项成果荣获2004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他主持完成的“高精度全自动绝热量热装置研制”,2007年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促进我国热化学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项成果2009年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术业有专攻 名声扬海外
  谭志诚不仅是中国的热化学泰斗,而且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热化学专家。1987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授予谭志诚JSPS奖学金。国际著名热化学家、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化学热力学实验室主任菅宏教授,热情邀请他赴日本进行有关稀土化合物热力学的中日合作研究。在日工作期间,谭志诚一年内就完成了一般研究人员要3~4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这种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给日本同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大阪大学年报专门撰文对他高度赞赏:“如果没有超人(Superman)的出现,谭博士的工作成效将成为不破的记录永留史册”。1991年,法国科学院马赛热力学及微量热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热化学家 R.Sabbah 教授,热情邀请他赴法国进行与能源和环保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热力学合作研究。当时谭志诚已年近五十,但为了掌握欧洲最先进的微量热技术,他还是毅然远涉重洋去法国。一到马赛,他就像旱天的鹅见了水一样,一头扎进实验室,常常一天工作到十四个小时以上。正是凭借这种超乎寻常的拼搏精神,他迅速掌握了该实验室难度很大的微量热技术,并提前完成了中法双方商定的合作研究计划。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博得法国同事一致好评, R.Sabbah 教授还特别写信给周光召院长,要挽留他在法国科学院继续工作。
  谭志诚在《Science in China》及其他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热化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1993年10月,国际热化学学报主编W. Hemminger教授为遴选一位中国编委专程从德国到北京,从来自20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中遴选出谭志诚作为该学报的中国编委。鉴于谭志诚在纳米材料热力学特性研究领域取得开创性进展,1999年,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邀请他赴莫斯科大学热化学实验室进行“纳米材料热力学特性”的合作研究。2000年,日本大阪大学分子热力学研究中心成立,日本文部省特聘谭志诚担任该中心第一任外籍客座教授。该中心主任、日本热测定学会会长徂徕道夫教授致欢迎辞时说:“作为国际最先进的热力学实验室,能邀请到著名热化学家谭志诚教授来此工作,我们深感荣幸”。
  倾囊育英才 老骥仍伏枥
  身为热化学领军人的谭志诚,不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垦荒者,还是一位优秀的学术传承人。为了使科学报国、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后继有人,他呕心沥血从事热化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在培育精英人才的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烛泪,春蚕丝,园丁梦”这正是对谭志诚这样的学术导师为培养人才而耗尽心血的真实写照。通过他苦心栽培和精心雕琢,至今已有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均在国内外教学、科研单位发挥重要骨干作用。他以极大的热情培养指导和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他和该实验室新老成员半个世纪的艰辛拼博,该热化学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国际先进实验室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以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创新为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交易成本和风险支出等额外成本、剩余控制权收益、机会主义收益以及奖惩金额等参数对科企双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机会主义收益和额外成本越大,合作双方积极性降低,越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提高奖惩金额以及剩余控制权收益能够使合作双方趋向积极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合作创新积极性的政策
已有的关于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研究发现,后顶叶皮层(PPC)中的神经元可能负责高水平的行动计划,可以用来控制作为脑机接口的外部设备。本研究招募了一名已经高位截瘫达十年的志愿者,并在其脑内植入了2个微电极阵列芯片,通过记录志愿者在做运动想象时的神经元活动,推测志愿者的意念动作,随后,研究者将一只真正的机械臂与计算机连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志愿者仅仅依靠想象就操纵机械臂完成了指定任务。这些新的发现代表了人
她是IEEEFelow,也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主任研究员,她是2004年度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的“世界百名青年创新学者”、2003-2005年度IEEE通信协会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员奖唯一的获奖者,也是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获得者……张黔,这位出生于70年代的年轻女科学家,就这样,温婉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与张黔教授初次交谈,你会被她温柔典雅的风范吸引。略带
他是地道的山东人,生于斯,长于斯,透着山东汉子的质朴和厚道。海外十年,他乡音未改,举手投足间却多了一股自信和淡定。他不畏挑战,坚信前进一步,海阔天空。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位执著于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学者。  他,就是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勇。  立意新:农业也环保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是近年来在植物营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分子
一下飞机,时序就来到夏天了,在九重葛满开的季节回到马来西亚沙巴的斗湖老家。整整十五年,足够我把所有年轻的粗糙偏执磨光,摔碎我年幼的骨架换一副成年的模样。  开过岛上简单平直的路,到处种满棕榈,步调缓慢,各种颜色的朱槿盛开在路旁,四处可见的木瓜树结满整串橘黄的木瓜,街角开着人潮川流不息的茶室,只是简单的折叠桌塑胶椅和几盏电风扇,手写马来语的菜单,营业时间都只有几小时。  孩子们很小年纪就在店内帮忙,
新药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胰岛素调控肝脏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浥研究组,揭示了胰岛素通过调节生物钟核心转录因子Bmal1影响肝脏生物钟发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在进食状态下,由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能通过肝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激活PI3K-AKT2信号通路,激活的AKT2能够磷酸化Bmal1-Ser42,最终Bmal1被稳定
上世纪80年代,看似平静的气氛中,暗暗蕴藏着变革的因子。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孕育的变革气息。他们决定,为了理想远离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回。1989年,21岁的马余刚,刚从杭州大学毕业(现为浙江大学),为了自己钟爱的核物理,他毅然搭上开往甘肃兰州的绿皮火车,一路向西去到千里之外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继续他的学业。带着亲人的牵挂,离开山清水秀的南方,到达拥有漫长戈壁滩的西部,
摘 要:不同法律体系对产品责任的解决方式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尚缺乏对建立符合正义原则的产品责任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产品责任涉及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互动,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模式。从引入严格产品责任的原因和严格产品责任的正当性两个方面分析,产品责任的严格性仍显示出不合理之处,而且将无辜旁观者纳入被保护人的范畴缺乏依据。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不动产的设计者、建造者不需要承担严格责任,产生了
许和勇,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和流动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它基金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索引7篇,EI索引20余篇。2012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第六批“翱翔之星”人才计划。  马航失联、台湾复兴空难、亚航客机失事……近年一系列空难让人们谈“机”色变。但飞机作为人类重要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又不可或缺。因此,如何提高飞机安全性,减少空难,已经成为相
虽然一生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参加过很多会议,但对段文洋来说,近年来最让他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参加了2009年在伦敦举办的IMO国际海事组织温室气体减排国际谈判。  在这次会上,以他为技术代表的中国船舶工业专家团队,运用他多年在船舶耐波性理论计算船舶波浪增阻方面积累的居于国际前沿的丰富论据,推翻了日本专家提出的一套按照他们的算法计算船舶能效性能的设计方案,避免了中国造船业在制定国际通行的船舶设计能耗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