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写作,即微型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较之长篇大论,“微写作”更贴近现实生活,便于随时随地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微写作的出现,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适应生活需要而不断学习表达。这个顺应’“微时代”而生的新名词,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微写作训练是我们在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作文,也可以是一个小作文,还可以是一个开头、结尾或者写人、记事等写作知识的专门性、针对性的练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怎样进行“随课微写作”的教学?
一、范文
范文是作文教学的靠山,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规律,是经验,是意美、语美、行美的高效濡染。它可以是学生的习作,可以是书籍、刊物等搜集起来的文章。余映潮老师说:任何环境下的作文训练,其效果都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能欣赏他们的精妙之处。比如,一人几事的文章: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这类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可以归为写人物类。再比如叙议结合类的文章:古诗文《论语》中“一箪食一豆羹……贤哉,回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第一段,《父亲的三句箴言》等等,这些都是叙议结合的好例文。那些对语文教学有研究的“名人”们,能够教学有法,教法有依,那是因为人家广泛地阅读并思考,懂得搜集和归类,这样教学时才可以信手拈来,进行精细的提炼与分析。而我们搜集的范文,要让学生觉得好学好用。
二、提炼
仅仅有了范文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学会思考,学会提炼,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层面上,对写作手法的学习和运用有所忽略,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用经典文章的写作技法练习写作的训练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佳篇,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对这些文章常怀敬畏之心,仔细品读,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写作珍宝。跟课文学写作,既要通过阅读课文选取写作的路径,又要通过在阅读中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写作的路径,还要从课文的写法中提升写作的路径,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法。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父亲对儿子的爱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的读者,父亲的背影及其平凡却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儿,那是因为朱自清在写作时巧用“悖论”。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奔走谋职之时,本不必送我,且“那年我已二十岁”,并已说定“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但最后还是自己去送儿子;在身体肥胖,年迈体衰之时,照理就不必为儿子买橘子,却不顾交通规则,不管自己的身体安全,艰难地买回了橘子,还故作“轻松似得”;还反复叮嘱我一路小心。作者在这些反常的地方下足了功夫,集中描绘“背影”,抒发淡淡的哀愁,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能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不施浓墨,不用重彩,简洁、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特写的镜头,《背影》一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构思指导过程
作文指导课不像打草鞋,边打边缘。需要我们教师就某项写作技能训练的专门指导。归纳文章的相同点,进行专题的指导。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写清楚自己的一次经历》作文训练课,指导学生学习“五笔写作法”的课堂教学法。余老用初一教材中的《散步》一文作为范文,引出“概写一笔,解说一笔、简写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的“五笔写作法”,然后运用《三代》、《阿长与山海经》、《鲇鱼跑了》等经典范文,反复指导强化这一写作技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写作技法。再如他的《学写一篇游记》的课堂教学中,余老师选取了几篇经写法不一样的游记,从整体构思和段落写作特点来一篇一篇地学习,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地概括总结,让学生明白原来游记可以用用多种方法。可以移步换景,一处一处地写,如《颐和园》;可以定点观察,一时一时地写,如《观潮》;可以略有游踪,先叙后议,一实一虚地写,如《长城》;可以暗写游踪,专写一景,一次一次地写,如《海上日出》,还有概写一笔,细写几笔的《罗马速写》。通过对技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写游记。有了范本这个靠山,有了对技法的提炼,然后对学生进行构思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写微作文就不是老大难问题了。
作文教学是一个慢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写作,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写作知识,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具备八大作文教学素养。即:①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②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③能从文体的角度,对写作进行综合研究;④能创造与实践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⑤能对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環节进行细致的指导;⑥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⑦能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 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老师,这样有“准备”的微作文课才是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作文课。
参考文献:
余映潮《提高作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一、范文
范文是作文教学的靠山,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规律,是经验,是意美、语美、行美的高效濡染。它可以是学生的习作,可以是书籍、刊物等搜集起来的文章。余映潮老师说:任何环境下的作文训练,其效果都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能欣赏他们的精妙之处。比如,一人几事的文章: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这类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可以归为写人物类。再比如叙议结合类的文章:古诗文《论语》中“一箪食一豆羹……贤哉,回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第一段,《父亲的三句箴言》等等,这些都是叙议结合的好例文。那些对语文教学有研究的“名人”们,能够教学有法,教法有依,那是因为人家广泛地阅读并思考,懂得搜集和归类,这样教学时才可以信手拈来,进行精细的提炼与分析。而我们搜集的范文,要让学生觉得好学好用。
二、提炼
仅仅有了范文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学会思考,学会提炼,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层面上,对写作手法的学习和运用有所忽略,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用经典文章的写作技法练习写作的训练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佳篇,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对这些文章常怀敬畏之心,仔细品读,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写作珍宝。跟课文学写作,既要通过阅读课文选取写作的路径,又要通过在阅读中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写作的路径,还要从课文的写法中提升写作的路径,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法。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父亲对儿子的爱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的读者,父亲的背影及其平凡却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儿,那是因为朱自清在写作时巧用“悖论”。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奔走谋职之时,本不必送我,且“那年我已二十岁”,并已说定“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但最后还是自己去送儿子;在身体肥胖,年迈体衰之时,照理就不必为儿子买橘子,却不顾交通规则,不管自己的身体安全,艰难地买回了橘子,还故作“轻松似得”;还反复叮嘱我一路小心。作者在这些反常的地方下足了功夫,集中描绘“背影”,抒发淡淡的哀愁,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能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不施浓墨,不用重彩,简洁、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特写的镜头,《背影》一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构思指导过程
作文指导课不像打草鞋,边打边缘。需要我们教师就某项写作技能训练的专门指导。归纳文章的相同点,进行专题的指导。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写清楚自己的一次经历》作文训练课,指导学生学习“五笔写作法”的课堂教学法。余老用初一教材中的《散步》一文作为范文,引出“概写一笔,解说一笔、简写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的“五笔写作法”,然后运用《三代》、《阿长与山海经》、《鲇鱼跑了》等经典范文,反复指导强化这一写作技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写作技法。再如他的《学写一篇游记》的课堂教学中,余老师选取了几篇经写法不一样的游记,从整体构思和段落写作特点来一篇一篇地学习,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地概括总结,让学生明白原来游记可以用用多种方法。可以移步换景,一处一处地写,如《颐和园》;可以定点观察,一时一时地写,如《观潮》;可以略有游踪,先叙后议,一实一虚地写,如《长城》;可以暗写游踪,专写一景,一次一次地写,如《海上日出》,还有概写一笔,细写几笔的《罗马速写》。通过对技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写游记。有了范本这个靠山,有了对技法的提炼,然后对学生进行构思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写微作文就不是老大难问题了。
作文教学是一个慢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写作,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写作知识,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具备八大作文教学素养。即:①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②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③能从文体的角度,对写作进行综合研究;④能创造与实践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⑤能对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環节进行细致的指导;⑥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⑦能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 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老师,这样有“准备”的微作文课才是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作文课。
参考文献:
余映潮《提高作文教学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