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就是解决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它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教育成果评价的成绩为上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教育最多的是教学成绩,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如意对班级横加指责。那么,班级怎样让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满意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评价方式,树立整体素质观
(1)转变单一的质量观,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由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再加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高分学生的多少,高分学生多的班级一俊遮百丑,班级科任老师在评优评模中优先考虑。为了追求升学率,有的班级课程表上虽然有音、体、美、劳技等课程,但实际上课时被语、数、英等应试学科占用,任课老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机械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全体学生多方面能力与智慧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身心的健康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催生了有的班级重视尖子生的培养,给尖子生开小灶,对差生听之任之,极不公道地歧视后进学生。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人面发展。”作为班级,应该转变以分数论优劣的单一质量观,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
(2)提倡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单一的以分数论优劣的质量观让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如果孩子的身心健康,并能冲破选拔考试的瓶颈,上高一级学校,家长当然喜笑颜开。但选拔考试是残酷的,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只是部分学生,造成每次考试分数一公布,有的家长对班级抱怨、指责。所以应该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纳入成绩,有的学校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高中招生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查科目,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能力的提高,认识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3)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突出特长的人才。班级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留出一定时间,放手让学生组织,举行体育竞赛、采访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认识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二、培训家长,转变家长观念
(1)明确正确的人才观。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升学考试乃至公务员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作出应有贡献,为广大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每年高考后各学校对状元的炒作,误导了家长,他们认为考得高分就是人才,考不了高分什么都不是。遥想在民国时期,数学考0分的吴晗、张元和,数学考了15分的钱钟书,三次高考落榜的曹禺,数学低分的季羡林后来都成为世界级人才,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偏才、怪才、奇才会在我们的学生中出现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将对人才整体素质提出更加全面、更高规格的要求。从才交流趋势看,没有哪个单位愿意选择品德修养水平低、个人名利至上,责任心差的人。哪些只会背书本知识,智力平庸,实际能力低下者,势必难以谋生;体质弱、心理疾病患者,势必难以找到合适出路;缺乏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斷能力者,难免会碰壁;蔑视劳动、靠投机发财者,终将被淘汰。而哪些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日益受到重视。
专家预测,我国今后一二十年仍急需大量合格的初中级劳动者和中层技术人员,而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是因为缺少这些人才导致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班级应该在家长中宣传什么是人才,让家长明白人才是那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能够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清洁工人,能够长期把地扫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是人才。例如广州从2008年开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含“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2016年表彰的有22年战斗在保平安工作一线的邓耀修,驾驶洒水车的童清委,下水道清疏工作一干就15载的李永文,汽车维修厂的黄建山,贡献“金点子”优化出租屋管理的戴发开,忙碌在重症监护室的白衣天使杨培芬等。所以我们的孩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
(2)学习科学分析成绩的方法。我们家长每次看到孩子成绩,总是关注分数的高低,有的还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同其他高分孩子的成绩作比较,分数高重奖,分数不理想训斥体罚,有的家长甚至报怨、指责老师。所以班级要培训家长,让他们既要把孩子的成绩同他过去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成绩横向比较,看出孩子成绩发展的趋势是上升、下降还是没有波动。同时应该分析试卷,找出每科薄弱环节,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严重时,要及时与老师、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制定提高措施,采取行动,尽快提升孩子的成绩。
(3)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有的孩子课堂积极参与,课间与同学相处融洽,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班级对家长作引导,分数不是万能的,只要孩子道德品质好、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就行,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非第一位的。还可以举广州日报2016年4月7日报道的《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遭退学,母亲后悔代喂饭》中的魏永康等类似事例证明孩子不健康成长的危害,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三、狠抓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1)狠抓与班级价值取向一致的班级行为模式。班级应该在建班之初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广泛征求社会、家长的意见,师生共同制定班级价值取向——班训,用以指导师生的生活、学习,形成积极的班级精神。例如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的学生来自平均不足200元的家庭,但是他们说,和别的同学比吃穿,比父母,我们的父母一无钱,二无权。但十年后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时,我们一定不比别人差,他们制定“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作为班级精神,符合班级成员的发展特点,与宏志班特定的学生文化相适应,为班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制定符合班级精神的学生行为模式——班级管理制度,通过主题班会、墙报、演讲、竞赛等多种方式宣传班级精神、行为模式,让班级精神深深烙进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并想办法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调动科任老师及家长的积极性协助狠抓与班级正确价值取向的学生行为模式,班上安排扎实的助手专人专管,专人专抓,一有问题立即整改,决不让“破窗效应”出现。否则破窗效应一产生,受影响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的学生,会耽误他们的一生。
(2)塑造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健康的心理文化环境造就健康的人,不健康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健康的人,甚至毁灭人。一个班级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师生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做事严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宁静。同样一个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同级同层次随机分班后的两个班分别上课。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两个班似乎完全不同。一个班上课,在老师一进入教室时,学生就现出对于老师的热情,上课积极发言,老师精神振奋。而另一个班,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似乎并未注意到老师的到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老师也打不起精神来。这两个班不同的学习生活现象,就是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产生了不同的课堂学习效果。
班级既要从有形的生态文化环境入手,也要从无形的行为、心理文化入手,根据制定的符合班级精神的学生的行为模式,創建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生生相处和谐。
(3)经常检测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学生来学校班级的最终目的是学到知识,我们班级的科任老师应该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要对每堂课利用作业进行检测,每个阶段教学效果利用试卷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如果是老师教学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式;如果是学生的问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查缺补漏,有时还要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总之,要让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满意,光有热情不行,一定要有方法,花功夫,只要我们树立整体质量观,转变好家长的观念,狠抓班级管理,学生的成绩会有所提高,家长会越来越满意的。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
[3]陈万年,李学农.《21世纪班主任文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达章,方海东,王平杰.《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
一、转变评价方式,树立整体素质观
(1)转变单一的质量观,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由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再加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高分学生的多少,高分学生多的班级一俊遮百丑,班级科任老师在评优评模中优先考虑。为了追求升学率,有的班级课程表上虽然有音、体、美、劳技等课程,但实际上课时被语、数、英等应试学科占用,任课老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机械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全体学生多方面能力与智慧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身心的健康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催生了有的班级重视尖子生的培养,给尖子生开小灶,对差生听之任之,极不公道地歧视后进学生。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人面发展。”作为班级,应该转变以分数论优劣的单一质量观,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
(2)提倡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单一的以分数论优劣的质量观让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如果孩子的身心健康,并能冲破选拔考试的瓶颈,上高一级学校,家长当然喜笑颜开。但选拔考试是残酷的,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只是部分学生,造成每次考试分数一公布,有的家长对班级抱怨、指责。所以应该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纳入成绩,有的学校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高中招生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查科目,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能力的提高,认识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3)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突出特长的人才。班级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留出一定时间,放手让学生组织,举行体育竞赛、采访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认识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二、培训家长,转变家长观念
(1)明确正确的人才观。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升学考试乃至公务员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作出应有贡献,为广大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每年高考后各学校对状元的炒作,误导了家长,他们认为考得高分就是人才,考不了高分什么都不是。遥想在民国时期,数学考0分的吴晗、张元和,数学考了15分的钱钟书,三次高考落榜的曹禺,数学低分的季羡林后来都成为世界级人才,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偏才、怪才、奇才会在我们的学生中出现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将对人才整体素质提出更加全面、更高规格的要求。从才交流趋势看,没有哪个单位愿意选择品德修养水平低、个人名利至上,责任心差的人。哪些只会背书本知识,智力平庸,实际能力低下者,势必难以谋生;体质弱、心理疾病患者,势必难以找到合适出路;缺乏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斷能力者,难免会碰壁;蔑视劳动、靠投机发财者,终将被淘汰。而哪些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日益受到重视。
专家预测,我国今后一二十年仍急需大量合格的初中级劳动者和中层技术人员,而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是因为缺少这些人才导致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班级应该在家长中宣传什么是人才,让家长明白人才是那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能够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清洁工人,能够长期把地扫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是人才。例如广州从2008年开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含“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2016年表彰的有22年战斗在保平安工作一线的邓耀修,驾驶洒水车的童清委,下水道清疏工作一干就15载的李永文,汽车维修厂的黄建山,贡献“金点子”优化出租屋管理的戴发开,忙碌在重症监护室的白衣天使杨培芬等。所以我们的孩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
(2)学习科学分析成绩的方法。我们家长每次看到孩子成绩,总是关注分数的高低,有的还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同其他高分孩子的成绩作比较,分数高重奖,分数不理想训斥体罚,有的家长甚至报怨、指责老师。所以班级要培训家长,让他们既要把孩子的成绩同他过去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成绩横向比较,看出孩子成绩发展的趋势是上升、下降还是没有波动。同时应该分析试卷,找出每科薄弱环节,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严重时,要及时与老师、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制定提高措施,采取行动,尽快提升孩子的成绩。
(3)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有的孩子课堂积极参与,课间与同学相处融洽,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班级对家长作引导,分数不是万能的,只要孩子道德品质好、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就行,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非第一位的。还可以举广州日报2016年4月7日报道的《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遭退学,母亲后悔代喂饭》中的魏永康等类似事例证明孩子不健康成长的危害,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三、狠抓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1)狠抓与班级价值取向一致的班级行为模式。班级应该在建班之初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广泛征求社会、家长的意见,师生共同制定班级价值取向——班训,用以指导师生的生活、学习,形成积极的班级精神。例如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的学生来自平均不足200元的家庭,但是他们说,和别的同学比吃穿,比父母,我们的父母一无钱,二无权。但十年后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时,我们一定不比别人差,他们制定“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作为班级精神,符合班级成员的发展特点,与宏志班特定的学生文化相适应,为班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制定符合班级精神的学生行为模式——班级管理制度,通过主题班会、墙报、演讲、竞赛等多种方式宣传班级精神、行为模式,让班级精神深深烙进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并想办法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调动科任老师及家长的积极性协助狠抓与班级正确价值取向的学生行为模式,班上安排扎实的助手专人专管,专人专抓,一有问题立即整改,决不让“破窗效应”出现。否则破窗效应一产生,受影响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的学生,会耽误他们的一生。
(2)塑造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健康的心理文化环境造就健康的人,不健康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健康的人,甚至毁灭人。一个班级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师生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做事严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宁静。同样一个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同级同层次随机分班后的两个班分别上课。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两个班似乎完全不同。一个班上课,在老师一进入教室时,学生就现出对于老师的热情,上课积极发言,老师精神振奋。而另一个班,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似乎并未注意到老师的到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老师也打不起精神来。这两个班不同的学习生活现象,就是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产生了不同的课堂学习效果。
班级既要从有形的生态文化环境入手,也要从无形的行为、心理文化入手,根据制定的符合班级精神的学生的行为模式,創建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生生相处和谐。
(3)经常检测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学生来学校班级的最终目的是学到知识,我们班级的科任老师应该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要对每堂课利用作业进行检测,每个阶段教学效果利用试卷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如果是老师教学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式;如果是学生的问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查缺补漏,有时还要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总之,要让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满意,光有热情不行,一定要有方法,花功夫,只要我们树立整体质量观,转变好家长的观念,狠抓班级管理,学生的成绩会有所提高,家长会越来越满意的。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
[3]陈万年,李学农.《21世纪班主任文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达章,方海东,王平杰.《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