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的英文读音是classic,本义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在我国,经典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典”的本义指《老子》、《庄子》等文化典籍;而当今所说的“经典诵读”这个概念也叫中西文化导读、古诗文诵读,台湾称它是读经教育。听说读经教育是在94年首先由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发起的,旨在利用学生13岁以下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儿童语言敏感期,让孩子们通过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来夯实其文化修养基础,健全人格、道德、智慧,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并构建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读经教育应该纳入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之列,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经典诵读是“文化立校”理念下的特色教学行为。为营造校园文化特色和氛围,经典诵读在小学常常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弥补了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小学生坚持参与经典诵读,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还可以增加他们在史地、天文、艺术、常识各方面的知识。
其次,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德熏陶上时,就可以有效远离不良网络,告别光怪陆离的视听虚拟世界,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
再次,经典诵读内容彰显了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汉语、诵读经典的兴趣日益升温,孩子们诵读经典可以直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生动,可以获得礼义孝道的点染,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民族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求知,实现“全人全面”地和谐发展。
二、开展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1.明确意义,高度重视,健全制度保诵读
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育人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诵读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长抓不懈、卓有成效地开展诵读。要制定具体诵读方案,并认真贯彻,定时间、定教材;二年级以上要有摘抄本,有检查测评效果措施,每学期有一次集中展示活动。
2.确立内容,开展诵读,有效指导会诵读
纵观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篇目佳作云集,内容博大精深,学校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目的,面中取点,选取语言表达规范、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内容健康、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又便于记忆的作品,分年级固化教材内容,定时开展诵读,并可根据年级不同内容由易到难、一脉相承,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难易层级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最好在每周二、四早7∶30—7∶50这一时段组织诵读,平均每天诵读一百字。教师教授时要一一解读含义,引导孩子采取“通读快感知——精读重反复——美读提技法——品读悟意蕴”的方式循序渐进,渐读渐悟,熟读成诵;教师要指导孩子把握感情基调,学会抑扬顿挫,如抓重音、停顿等,指导孩子绘声绘色地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快乐,形成诵读温馨的“场”。如《道德经》中:“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要读出疑问语气;《声律启蒙》中“一冬”、“二东”要注意停顿: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再就是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孩子渐入情境。如《三字经》可以接龙读、打节奏读,《声律启蒙》可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接、同桌互读、分组轮流读等。诵声琅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孩子阅读自由,要让孩子在轻松自如中储备古代文化常识的感性认识,把诵读课堂变成孩子如鱼得水的乐园,变成张扬个性的“百草园”。届时可以播放课件,配上一段古筝曲或琵琶乐,创设出经典的语言环境,孩子诵读兴趣会更浓。让孩子爱诵读、会诵读,这是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起码要求。
3.强化管理,多元评价,实践育人促诵读
管理出质量,评价提质量。对于诵读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学副校长、分管主任每天都要检查诵读情况,深入班级,既抓业务又抓秩序,同时也可引入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如由班长组织纪律,由学习委员、文艺委员领读和引读。在评价方面,学校应由大队部每月进行一次经典内容图文手抄报展,在每个学年长廊辟出一块园地张贴手抄报,对诵读成果实行激励性的展示评价,孩子们下课可以驻足观看、相互评价。每学期教导处组织举行一次诵读超市特色现场会,创设各班之间取长补短的时机,可以排成各种队形(条形、三角形、梯队形、圆形等),适当运用彩扇、条幅等道具装点,配上读书郎古装,以加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经典诵读活动应重实践、倡知行,学校每学期可组织一次学生全员参加的求异思维读写赛,精选一些赏析古诗词的内容做阅读体悟题,确立经典内容让孩子进行一次小练笔,促使他们坐忘反思、反躬自省,实现孩子在写作中运用经典、在运用中品味经典。可由教务处命题,班主任阅卷,分学年联评,对优秀学生给予物质奖励、颁发证书,优秀作品将编入校文选,为孩子们自我展示搭建平台和舞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读经教育应该纳入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之列,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经典诵读是“文化立校”理念下的特色教学行为。为营造校园文化特色和氛围,经典诵读在小学常常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弥补了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小学生坚持参与经典诵读,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还可以增加他们在史地、天文、艺术、常识各方面的知识。
其次,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德熏陶上时,就可以有效远离不良网络,告别光怪陆离的视听虚拟世界,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
再次,经典诵读内容彰显了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汉语、诵读经典的兴趣日益升温,孩子们诵读经典可以直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生动,可以获得礼义孝道的点染,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民族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求知,实现“全人全面”地和谐发展。
二、开展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1.明确意义,高度重视,健全制度保诵读
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育人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诵读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长抓不懈、卓有成效地开展诵读。要制定具体诵读方案,并认真贯彻,定时间、定教材;二年级以上要有摘抄本,有检查测评效果措施,每学期有一次集中展示活动。
2.确立内容,开展诵读,有效指导会诵读
纵观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篇目佳作云集,内容博大精深,学校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目的,面中取点,选取语言表达规范、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内容健康、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又便于记忆的作品,分年级固化教材内容,定时开展诵读,并可根据年级不同内容由易到难、一脉相承,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难易层级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最好在每周二、四早7∶30—7∶50这一时段组织诵读,平均每天诵读一百字。教师教授时要一一解读含义,引导孩子采取“通读快感知——精读重反复——美读提技法——品读悟意蕴”的方式循序渐进,渐读渐悟,熟读成诵;教师要指导孩子把握感情基调,学会抑扬顿挫,如抓重音、停顿等,指导孩子绘声绘色地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快乐,形成诵读温馨的“场”。如《道德经》中:“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要读出疑问语气;《声律启蒙》中“一冬”、“二东”要注意停顿: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再就是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孩子渐入情境。如《三字经》可以接龙读、打节奏读,《声律启蒙》可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接、同桌互读、分组轮流读等。诵声琅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孩子阅读自由,要让孩子在轻松自如中储备古代文化常识的感性认识,把诵读课堂变成孩子如鱼得水的乐园,变成张扬个性的“百草园”。届时可以播放课件,配上一段古筝曲或琵琶乐,创设出经典的语言环境,孩子诵读兴趣会更浓。让孩子爱诵读、会诵读,这是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起码要求。
3.强化管理,多元评价,实践育人促诵读
管理出质量,评价提质量。对于诵读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学副校长、分管主任每天都要检查诵读情况,深入班级,既抓业务又抓秩序,同时也可引入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如由班长组织纪律,由学习委员、文艺委员领读和引读。在评价方面,学校应由大队部每月进行一次经典内容图文手抄报展,在每个学年长廊辟出一块园地张贴手抄报,对诵读成果实行激励性的展示评价,孩子们下课可以驻足观看、相互评价。每学期教导处组织举行一次诵读超市特色现场会,创设各班之间取长补短的时机,可以排成各种队形(条形、三角形、梯队形、圆形等),适当运用彩扇、条幅等道具装点,配上读书郎古装,以加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经典诵读活动应重实践、倡知行,学校每学期可组织一次学生全员参加的求异思维读写赛,精选一些赏析古诗词的内容做阅读体悟题,确立经典内容让孩子进行一次小练笔,促使他们坐忘反思、反躬自省,实现孩子在写作中运用经典、在运用中品味经典。可由教务处命题,班主任阅卷,分学年联评,对优秀学生给予物质奖励、颁发证书,优秀作品将编入校文选,为孩子们自我展示搭建平台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