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活动中巧手吧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是培养儿童动手、动脑,启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儿童思维的综合分析、思维的灵活性,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巧手吧;促进;思维发展
巧手吧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感知、注意、想像及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巧手吧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泥、布、生活中废弃材料及植物的根茎等),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通过撕、折、剪、贴、捏等手段,制作成平面的或立体的物体形象的活动。一、巧手吧是儿童思维发展转化的基础儿童巧手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用双手对各种材料进行直观的操作,更主要的是每一次制作都自然伴随着儿童手的动作。正如我们小班儿童在玩泥的活动中对泥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非常感兴趣,他们随意将泥压压扁,搓搓圆,又拉拉长,随意喜欢将自己随意塑造的形状描述为多种物像,一会儿说成是“饼干”,一会儿说成是“皮球”或者是“毛毛虫”,儿童往往根据自己的想像和意愿来随意创作与表现。
二、巧手吧是儿童多方面思维发展的条件
巧手吧里的任何造型都需要对现实客体进行分析和综合,经过多方面操作,到了一定时候儿童自然会摸出花样来。正如手工活动中儿童对“不倒娃娃”的制作,就首先要弄清楚不倒娃娃的上下合体结构,即不倒娃娃基本上是由球体、半球体或圆锥体组成的。接着要分析不倒娃娃的比例、各部分的空间关系与空间位置等。在分析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综合不倒娃娃的结构、形状。以形成不倒娃娃的总体结构。同时又有对科学规律的分析、综合,以使造型能够具有某种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功能。这就要求儿童必须根据平时玩不到娃积累的经验,充分占有客体对象,调动所有感官获得第一手信息,做出种种猜测,再从总体上给予判断。
三、巧手吧是儿童思维综合分析的支撑点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巧手吧的制作活动中,儿童主要对事物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综合。首先,材料的搜集与分类是儿童分析比较的过程。儿童虽对材料的搜集、整理、比较和分类,都能极大地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如儿童可以将手中的活动材料分为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瓜果蔬菜等自然材料;也可以按材质将巧手吧的活动材料分为纸质类,布类、塑料橡胶类、木质类等;可以按形态将巧手吧活动材料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曲状材料、块状材料等;按造型用途可以将手工活动材料分为主体材料、辅助材料等。
其次,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儿童分析比较的过程。一件手工作品的完成一般包含立意构思、设计制作、加工完成这三个环节。儿童在制作过程中,最先选择的材料基本是制作活动的主体材料。如汽车制作活动中的车身用纸盒和车轮材料用圆纸板.瓶盖等,娃娃制作活动中的头和身子就会选用相应的球形物体和各种饮料瓶做身体。另外,儿童所选折的材料,一般是他们先前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材料。只有在多次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儿童大胆尝试新材料,丰富儿童相应的经验,才能进一步提升儿童的分析比较能力。
四、巧手吧作为增进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空间
儿童对巧手吧材料的使用具有固定化特点,这会限制儿童对枓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多提供开展巧手吧活动的机会,通过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促进其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首先,应丰富儿童尝试不同村料和工具的经验。儿童常用的连接工具是透明胶带和双面胶,其他工具如螺丝钉、铁丝、线绳、曲别针等使用相对较少,结果致使儿童什么东西都用“粘”来连接,弱化了儿童动脑动手进行连接组合的能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在巧手吧活动中,让儿童自己去尝试分析、比较和认识不同材料、工具的功能特性,将有利于儿童克服手工材料和工具功能固着化的问题。例如,在中班开设区域活动“会跳舞的小人”制作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的蔬菜、水果,儿童利用这些材料连接小人的头部与身体时,大部分儿童最先想到的是用双面胶进行连接,很少有儿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和工具,如铁丝、牙签等。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风铃,然后用细线穿起来吊在半空,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儿童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还有各种小动物。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儿童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儿童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儿童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儿童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儿童进行联想。
材儿童在巧手吧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儿童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青蛙需要哪些材料等。
4、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
教师可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儿童對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儿童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儿童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总之,从思维方式的发展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相随于儿童的各种活动中。巧手吧活动为儿童思维方式的转化、多向思维的发展、思维灵活性的发展等都提供了有益的支撑和条件。
参考文献:
[1]2013年11月出版《幼儿教育》
[2]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3]约翰·杜威《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关键词:巧手吧;促进;思维发展
巧手吧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感知、注意、想像及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巧手吧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泥、布、生活中废弃材料及植物的根茎等),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通过撕、折、剪、贴、捏等手段,制作成平面的或立体的物体形象的活动。一、巧手吧是儿童思维发展转化的基础儿童巧手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用双手对各种材料进行直观的操作,更主要的是每一次制作都自然伴随着儿童手的动作。正如我们小班儿童在玩泥的活动中对泥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非常感兴趣,他们随意将泥压压扁,搓搓圆,又拉拉长,随意喜欢将自己随意塑造的形状描述为多种物像,一会儿说成是“饼干”,一会儿说成是“皮球”或者是“毛毛虫”,儿童往往根据自己的想像和意愿来随意创作与表现。
二、巧手吧是儿童多方面思维发展的条件
巧手吧里的任何造型都需要对现实客体进行分析和综合,经过多方面操作,到了一定时候儿童自然会摸出花样来。正如手工活动中儿童对“不倒娃娃”的制作,就首先要弄清楚不倒娃娃的上下合体结构,即不倒娃娃基本上是由球体、半球体或圆锥体组成的。接着要分析不倒娃娃的比例、各部分的空间关系与空间位置等。在分析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综合不倒娃娃的结构、形状。以形成不倒娃娃的总体结构。同时又有对科学规律的分析、综合,以使造型能够具有某种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功能。这就要求儿童必须根据平时玩不到娃积累的经验,充分占有客体对象,调动所有感官获得第一手信息,做出种种猜测,再从总体上给予判断。
三、巧手吧是儿童思维综合分析的支撑点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巧手吧的制作活动中,儿童主要对事物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综合。首先,材料的搜集与分类是儿童分析比较的过程。儿童虽对材料的搜集、整理、比较和分类,都能极大地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如儿童可以将手中的活动材料分为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瓜果蔬菜等自然材料;也可以按材质将巧手吧的活动材料分为纸质类,布类、塑料橡胶类、木质类等;可以按形态将巧手吧活动材料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曲状材料、块状材料等;按造型用途可以将手工活动材料分为主体材料、辅助材料等。
其次,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儿童分析比较的过程。一件手工作品的完成一般包含立意构思、设计制作、加工完成这三个环节。儿童在制作过程中,最先选择的材料基本是制作活动的主体材料。如汽车制作活动中的车身用纸盒和车轮材料用圆纸板.瓶盖等,娃娃制作活动中的头和身子就会选用相应的球形物体和各种饮料瓶做身体。另外,儿童所选折的材料,一般是他们先前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材料。只有在多次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儿童大胆尝试新材料,丰富儿童相应的经验,才能进一步提升儿童的分析比较能力。
四、巧手吧作为增进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空间
儿童对巧手吧材料的使用具有固定化特点,这会限制儿童对枓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多提供开展巧手吧活动的机会,通过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促进其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首先,应丰富儿童尝试不同村料和工具的经验。儿童常用的连接工具是透明胶带和双面胶,其他工具如螺丝钉、铁丝、线绳、曲别针等使用相对较少,结果致使儿童什么东西都用“粘”来连接,弱化了儿童动脑动手进行连接组合的能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在巧手吧活动中,让儿童自己去尝试分析、比较和认识不同材料、工具的功能特性,将有利于儿童克服手工材料和工具功能固着化的问题。例如,在中班开设区域活动“会跳舞的小人”制作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的蔬菜、水果,儿童利用这些材料连接小人的头部与身体时,大部分儿童最先想到的是用双面胶进行连接,很少有儿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和工具,如铁丝、牙签等。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风铃,然后用细线穿起来吊在半空,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儿童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还有各种小动物。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儿童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儿童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儿童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儿童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儿童进行联想。
材儿童在巧手吧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儿童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青蛙需要哪些材料等。
4、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
教师可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儿童對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儿童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儿童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总之,从思维方式的发展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相随于儿童的各种活动中。巧手吧活动为儿童思维方式的转化、多向思维的发展、思维灵活性的发展等都提供了有益的支撑和条件。
参考文献:
[1]2013年11月出版《幼儿教育》
[2]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8
[3]约翰·杜威《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