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电影及其商业模式探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电影艺术诞生于19世纪,它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结合了科技和艺术而衍生的艺术形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影技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胶片到数字拍摄。再到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电影模式变革的技术保障,受众不断提升的体验需求成为内在动力,诸多因素的碰撞推动了互动形式的广泛介入,伴随着新的趋势,新形式的电影——交互式电影也顺势诞生。
  一、 交互式电影概述
  (一)交互式电影的概念及特征
  交互式电影又称为第三代电影,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拍摄、制作、编辑、增加特效,观众可参与创作、录制、观影过程中的剧情主导型互动,并在最终呈现出多种感官接受影片效果的立体型放映形式的电影。孙立军教授认为,交互式电影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互动性——一种可以由观众自己来控制电影情节发展走向的、主动交互式的电影互控播映系统。交互式电影,它在技术层面有三个典型特点:第一是基于数字影像的生产技术,第二是基于观众互动控制的即时互动及游戏技术,第三是基于即时数字立体影像分离与成像的立体放映技术。[1]
  综合看来,交互式电影的特性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交互式电影的核心特征是交互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形式,交互式电影在互动的过程中,赋予了观众新的意义,他们成为了电影从创作、录制、宣传到上映整个过程中不可分割的共同命运体;其次,交互式电影展现的立体性特征。在新媒体装置技术的承载之下,观众通过特制的互动装置可参与到电影情节变化中,从视、听、触、嗅甚至是味觉方面,真实地感受到来自于交互式电影所独有的立体的感官体验,加之剧情发展的可选择性,多方位的表现手法使观众感受到整部电影的呈现丰富而立体,刺激而逼真;第三,交互式电影的娱乐性、趣味性更强。因交互式电影本身与电子游戏、动漫作品有着紧密的关联,电子游戏的重要特征是互动性,借鉴甚至改编自电子游戏的交互式电影除了体现出交互性这一特点之外,同时兼具了电子游戏的娱乐性特点;第四,交互式电影思维模式的开放性。不同于传统电影中的被动审美方式,交互式电影使人们可以在观影过程中,通过本能和无意识的欲望机制,抛开现实社会中的束缚和压力,发泄出内心的情绪,让观众在观赏影片的同时成为电影情节的主导者,设计者和参与者。
  (二)交互式电影的互动方式
  1.观众可以主导剧情发展
  不论是在新媒体上还是在传统院线中,观众可以对影片预设的剧情自主选择,让电影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与电影的趣味性。在电影放映中,这种交互性的进一步实现需要非常成熟的数字制作技术,才能实现观影时剧情发展方向的选择权交给观众这一目的。实现影片内外的真正互动,使观众成为电影的角色之一,是交互式电影交互性的突出体现。
  2.观众可以参与创作和制作过程
  交互式电影的互动性既可以在影片的艺术创作中有所体现,也可以在非艺术创作部分有所参与。其交互性不单体现在观影过程中影片走向的观众可选性,同样包含在影片筹备期的题材选定、参演人员选定、故事发展建议和影片资金筹募等多方面的参与。若筹拍一部新剧,先由艺术主创人员撰写剧本梗概或完整的剧本,再预设几种故事发展线路通过市场宣传、运作将选择权交由观众,既增加了影片前期的宣传度又完成了互动,被采用了建议的观众更是会成为绝对支持者。同样,近期非常流行的众筹模式无疑也是电影交互式非艺术创作部分的体现,观众在对筹拍影片完成众筹投资后,影片在正式上映前便多了一次宣传和互动的机会,并且这也是能够助推一部影片成功的要素之一。
  3.观众可以体验立体式观感
  交互式电影本身的特性,使其在前期创作时就加入了观影时所必须的观众互动情节,观众在不同观影终端会不同形式的参与观影时的互动环节。目前带有很强游乐性质的“4D”体验馆,即在影片放映中将片中带有地震、坠落、翻车等场景时,观众会在院线的特殊设备上悉数感受到相同的近乎于逼真的模拟再现。所以,电影欣赏的过程不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带有更多自主体验的接受形式。
  二、 微电影中的交互性应用及案例分析
  时下迅速兴起的微电影,具有消费社会之下独特的传播特性和传播优势。其利用了当下人们“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习惯,符合了人们接受信息的碎片化特征。当前的微电影可大体分为商业微电影、草根微电影、公益微电影和爱情微电影四种类型,而商业微电影其一半电影一半广告的特点更是为交互式电影的商业合作模式给到了很大的启示。
  微电影最大的特征就是“微时长、微投资、微制作”,这三个特点也决定了微电影不同以往传统电影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而是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使电影进入了全民可参与的全体互动时代。新媒体终端的电影观众皆属网民身份,而互联网思维中典型的三个特性是“分布式、泛连接、去中心化”[2],加之微电影的低门槛和高速传播性,正契合了当下网民强烈的需要情感交流和倾诉趋势,微电影中的交互式情节设计便趁势而生。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①,互联网下新媒体的概念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已实现了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互联八方友。通过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多种途径的观影方式是交互式电影商业模式一种有效的探索。交互式微电影《李娜大战鹅地神》既成功地推广了新浪微博也提升了新浪品牌的美誉度。片中的李娜一改形象化为动漫战士,在她与怪兽鹅地神交战时,观众需利用终端操作帮助李娜战胜怪兽渡关,同时需用微博账号发表新微博号召世界各地网友合力帮助李娜,片中将观众所发的微博截图巧妙的放在影片中,看起来浑然天成,瞬间提升观众的参与感,降低了对广告的抵御心态,成功的对新浪微博实施了柔性推广。这种微电影中交互式情节的设计既培养了潜在电影观众,又呈现出交互式电影的一种商业模式。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微电影,既有效地推动了交互式电影的发展也收到了良好的商业效益。   与此同时,国外在交互式微电影发展中也有代表性的案例。2010年,由德国电视频道13th Street拍摄的《last call:13th street》,通过互动性设计将观众更加逼真的带入了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逃脱危险困境的恐怖故事,观众在观影前将手机号码发送到电影的装置系统中,在电影播放过程中女主角进行电话求救时将由系统随机挑选一名现场观众作为求助对象。整个求助过过程,手机通话中的声音与电影放映完全同步,电影主角的行动也完全按照观众的指示进行。同时,放映屏幕的右侧播放电影,左侧则是被求助的现场观众,女主角最终能否逃出困境完全取决于观众的选择。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观众在交互性的设计下扮演了片中的一个角色,实现了影片内外的真正互动。相比于传统放映模式,这种观影方式无疑将大大增加观众的参与性,提升电影本身的吸引力。对于电影商业模式而言,高票房和高关注度是实现电影商业利润的关键,交互式微电影的特点将在这一点上独具优势。
  三、 交互式电影的发展探索
  (一)交互式电影的发展优势
  在条件逐步趋于成熟的背景下,交互式电影具备成为主流电影的条件。
  首先,交互式电影能够满足时下受众的消费习惯。相比较于百余年传统电影的观看方式,交互式电影体现出的重要的“观众参与性”则使其发生了变化,它将坐在荧屏前等待故事叙述的观众转变为电影叙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这一转变也正是符合了当前广大受众不在甘于只作为一部电影的后期接受者,同时期望有选择的参与到创作前端,提升参与感,享受互动性。交互式电影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
  其次,交互式电影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实用性。任何艺术形式如果脱离了群众和市场就一定不会长存。新语境下的电影不仅要在电影院内满足观众精神层面的需要,同时要求在其他场合同样可以。交互式电影其拍摄、制作均以数字技术为支持,完全适应当下的新媒体互联时代,广泛的应用性会使得其具备快速传播的能力和避免了类似于传统胶片电影的格式转换过程。
  最后,交互式电影具有可发展的商业模式。电影不仅是艺术,同样也是产业,产业发展就需要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可靠的商业模式是保证其能够在市场层面获得有效收益的机制性保障。因处在全新互联时代下,交互式电影多种渠道的观影方式和传播途径结合时下的新媒体环境,势必有非同于以往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其商业模式更是不会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模式。
  (二)交互式电影发展模式探索
  因为交互式电影处在发展的初期,多种类型的交互形式设计均处于试验性的阶段,电影片方和投资方对于是否能够通过交互式电影传播企业价值或者是推广企业产品都属于摸索阶段,成熟的商业模式仍是需要逐步积累方才可能发现。笔者之所以认为交互式微电影能够成为交互式电影探索性模式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交互式微电影具有微电影的一般特征——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是微电影的典型推广策略,它可以快速的复制形式转向电影观众的人际社交网络,使其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达到倍数增长的效果。这样交互式微电影同样具有病毒式营销的一般特征,为投资方实现品牌推广的同时推广了交互式电影自身的双重效果。
  第二,微电影形式的品牌传播与内容传播结合在一起,减少抵触心理,更易被人接受。交互式微电影更是再一次削弱受众逐渐增长的对微电影叙事目的怀疑,使观众进一步走进电影、欣赏电影,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接受了投资方的品牌营销目的。
  第三,价格优势。电影行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领域,特别是制作成本可能更高的交互式电影,投资方因为过高的风险很可能放弃投资。而一部1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其成本约为30万元,仅相当于央视黄金时间广告30秒的价格[3],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却承担了更少的投资风险,微电影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
  交互式电影虽然刚刚起步,但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望本文提出的“以交互式在微电影中的应用作为交互式电影的探索性模式”这一观点,能够为在发展初期的交互式电影有效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为交互式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第六代导演队伍中,路学长电影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电影都能体现其个性化的美学思想特征。他没有借助电影揭露生活中存在的阴暗面,也没有浮泛美化生活中出现的积极面,既没有刻意干预生活,也没有借助历史寓言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电影也达不到形而上的艺术效果。路学长的电影叙事与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相距甚远,缺乏宏大叙事的架构,也没有盲目模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风格。路学长电影中的人物大多取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幽默风趣且具有反讽意义的小说,其中透露着作者相当熟练的写作技巧以及巧妙的构思。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以丰富的画面以及直观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小说中所隐含的反讽效果在银幕上得到了形象化的展示,而透过电影中的人物在行动、语言以及作风方面的表现又可以看到小说中对反讽效果的塑造。小说和电影中都能看到反讽的影子,只是借用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
早前,杨早先生的《假如我编》在微信上疯传。杨先生认为,应该由立场较为疏离的旁观者如高永益来叙述萧红的故事,以确保叙事的客观公正。对此,我不敢苟同。旁观者叙事也许还能兼顾传统读者习惯的叙事方式与节奏,顺便为惨淡的票房稍作贡献,自有其合理性,但倘若希求客观,不是已经有一部“才女传”系列的电影《萧红》在先了吗?在那部片子里,隐含的叙事者只怕比与萧红很早相识并一直对她默默关注的高永益更客观。而无论李樯还是
[摘要] 在电影的海外传播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国、英国政府在电影的海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做法和经验,为推动本土电影走向世界起了积极作用。法、英两国的情况,为政府推动电影海外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学习。  [关键词] 电影 海外传播 政府 法国 英国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6    电影的海外
人们常说,经典往往很难被超越,翻拍经典文学作品在影视界可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尽管如此,在2012年仍然有三部影片将要“大胆”挑战经典。率先登场的就是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悲惨世界》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陆续上映。2012年9月4日,影片《安娜·卡列尼娜》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正式首映,于11月1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10月在我国内地上映。尽管《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简介】  微电影《南部小城》剧照近几年,广播电视人才日益增长,但受到广泛认可的短片作品却没有涌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进行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视觉上的冲击,利用全新的数字技术表现画面,并不是学生们面临的最大疑问;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培养短片创作的灵感。的确,无灵魂的剧本,就算加上再高科技的特效,也很难赢得受众的广泛青睐,所以如何培养短片创作的灵感,如何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当下短片创
《冰球女孩》是六集体育纪录片《中国冰雪记忆》中的第四集,独立成篇,纪录了两支冰球队的故事。一支是少为人知的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在2006年冬奥会资格赛最后一场惜败于最后10秒后,她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终于凭借着顽强的努力获得了2010年冬奥会的入场券。另一支是哈尔滨郊区几乎不为人知的地方球队,女队员们为了进入国家青年队而不懈努力着。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拍摄的这部体育纪录片以平实的讲述和“浓郁到刀斧劈不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密切,可是每当一部改编于文学的影视作品出现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出来质疑,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如何如何歪曲了原著。我们并不责怪这种观点,毕竟文科、文化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些提出质疑观点的人代表了一种极端,即贬低影视而自矜文学。这是一个相当不公平的看法,就中国影视来说,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与文学的联姻。在中国,“电影之所以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形式完全是因为它和现代文学
《深夜食堂2》是一部由小林薰邀约、松冈锭司执筒的典型日式清流式剧作的电影版本,同时,也是一部日式悲剧的温情式经典范本。松冈锭司从20世纪80年代起即以《打水金鱼》《杨槐小道》等作品活跃于影坛,其与小林薰在《深夜食堂2》中无间的精诚合作,令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得以再次大放异彩,同时,亦使得观众能够由这部影片中质朴表达的人生际遇,获得现实生存的存在体验感与社会化生存的永恒价值观。  一、 烟火味的人类社会
别林斯基在评论悲剧时曾指出:“悲剧中笼罩着劫运,劫运是悲剧的基础和实质。”[1]《罗塞塔》就是这样一部反映“劫运”的悲剧电影。电影《罗塞塔》通过近乎纪录片的写实镜头,描绘了社会弱者罗塞塔为了生存牺牲尊严、甚至道德的故事。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情节结构、拍摄手法上,达内兄弟都体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反映日常生活,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离奇的场景情节,平淡地讲述后工业时期的社会现状和小人物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