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伤椎椎体高度,以及患者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单个主体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期间,实验组4(7.41)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11(20.37)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均能够气大了良好的阵痛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复位效果要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少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且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情况少于经皮主体成形术。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现今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传统的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经过研究,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为了分析二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7例,共72各椎体,女性患者41例,共48各椎体;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6±2.19)岁。按照收治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首先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呈俯卧体位。患者胸骨柄以及髂前上棘水平垫横枕需要保持在患者胸腰椎过伸位置。采用C型臀X线机对伤椎的椎弓进行透视定位,并做好标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后,在X线的引导下对其伤椎的椎弓根部进行正位,使之与矢状面保持在150左右的夹角位置。进行经皮穿刺,穿刺必须通过椎弓根部,深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基础,争取穿刺到椎体前的1/3处。确认穿刺位置准确无误就,将针芯去除。调整患者骨水泥的粘稠状态,在透视的情况下将其利用注射器通过穿刺针注入到患者的伤椎内。发现骨水泥侵润到患者椎体后缘或者已经有向外渗漏的迹象时需要停止推注。
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的麻醉、体位和穿刺方法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患者穿刺成功后,采用骨钻言工作的套管插入患者椎体,并沿着患者的椎体前壁向前推进约3mm,建立良好的工作通道。去除估算后,利用导针探查通道的通畅性。将导针去除,沿着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在透视监控的情况下缓慢注入显影剂,对球囊进行扩张。将调制好粘稠度的骨水泥利用推杆推入患者的伤椎内。推注程度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要平卧6h,予以吸氧和生命体征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椎体高度,以及患者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对比结果[n=54,x±s,n(%)]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单个主体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1年后的随访期间发现,实验组4(7.41)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11(20.37)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时均需要依靠X线的透视引导[1]。在X线透视引导的监视下,两种手术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的等优势[2]。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段、骨水泥注入量少。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较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少[3]。
现今,两种手术方法均已经被临床所应用,但是大部分患者均比较提倡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均能够气大了良好的阵痛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复位效果要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少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且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情况少于经皮主体成形术。
参考文献
[1]江兵,朱成润.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3,14(34):16-18.
[2]杨建平,谢国华,薛峰,等.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4,04(03):21-24.
[3]杜曼·吐鲁木汗,祖帕尔·苏来曼,塔扎别克.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9(13):2089-2095.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现今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传统的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经过研究,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为了分析二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7例,共72各椎体,女性患者41例,共48各椎体;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6±2.19)岁。按照收治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首先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呈俯卧体位。患者胸骨柄以及髂前上棘水平垫横枕需要保持在患者胸腰椎过伸位置。采用C型臀X线机对伤椎的椎弓进行透视定位,并做好标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后,在X线的引导下对其伤椎的椎弓根部进行正位,使之与矢状面保持在150左右的夹角位置。进行经皮穿刺,穿刺必须通过椎弓根部,深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基础,争取穿刺到椎体前的1/3处。确认穿刺位置准确无误就,将针芯去除。调整患者骨水泥的粘稠状态,在透视的情况下将其利用注射器通过穿刺针注入到患者的伤椎内。发现骨水泥侵润到患者椎体后缘或者已经有向外渗漏的迹象时需要停止推注。
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的麻醉、体位和穿刺方法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患者穿刺成功后,采用骨钻言工作的套管插入患者椎体,并沿着患者的椎体前壁向前推进约3mm,建立良好的工作通道。去除估算后,利用导针探查通道的通畅性。将导针去除,沿着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在透视监控的情况下缓慢注入显影剂,对球囊进行扩张。将调制好粘稠度的骨水泥利用推杆推入患者的伤椎内。推注程度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要平卧6h,予以吸氧和生命体征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椎体高度,以及患者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对比结果[n=54,x±s,n(%)]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单个主体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伤椎高度丢失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1年后的随访期间发现,实验组4(7.41)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11(20.37)例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时均需要依靠X线的透视引导[1]。在X线透视引导的监视下,两种手术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的等优势[2]。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段、骨水泥注入量少。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较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少[3]。
现今,两种手术方法均已经被临床所应用,但是大部分患者均比较提倡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均能够气大了良好的阵痛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复位效果要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少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且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情况少于经皮主体成形术。
参考文献
[1]江兵,朱成润.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3,14(34):16-18.
[2]杨建平,谢国华,薛峰,等.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4,04(03):21-24.
[3]杜曼·吐鲁木汗,祖帕尔·苏来曼,塔扎别克.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9(13):2089-2095.